影响高中生学业不良的因素分析及转化策略
2020-01-07冯永
冯永
摘 要: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调查研究了造成高中生学业不良的因素,发现主要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造成了高中生学业不良。其中,自身因素是关键性因素。因此,要转化高中学业不良生,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帮助学生体验成就感和提升个性品质。
关键词:高中生;学业不良;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6-0013-02
【Abstract】Based on my year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the author investigates and studies the cause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disabilities.It is found that social factors,family factors,school factors and their own factors cause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disabilities.Among them,self factor is the key factor.Therefore,in order to transform the Underachievers in senior high school,it is necessary to stimulate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cultivate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and help them experience the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improve their personality quality.
【Keywords】High school students;Learning disabilities;Factor analysis
早在1962年,美國特殊教育学者柯克(S.Kirk)首次提出了学业不良的概念,他认为:学业不良是指个体在一种或多种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落后、障碍或延迟发展,这些过程涉及语言、阅读、书写、算术以及其它学科。后来,还有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对学业不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补充,尽管研究的内容和背景各有差异,但大家都认同学业不良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了学习障碍和落后。本文中所指的高中学业不良生,是指在生理健康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在校表现出了学习懈怠甚至厌学的行为,且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其他人,排名落在班级最后,达不到既定标准的高中生。
生态系统观认为,孩子的发展是一个以自身为主体,不断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影响高中生学业不良的因素主要在于本身因素和周围环境因素两方面。为了能针对高中学业不良生做出正确的教育策略,本文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四个方面进行了对高中学业不良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转化策略。
1.影响高中生学业不良的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就社会环境而言,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习俗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尤其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学生学业成绩有着较大的影响。高中生处于个体的生长发育高峰期,生理和心理发育日趋成熟,成人意识不断增强,但心理活动状态不稳定,人格尚不健全,随着学习任务的变重和高考压力的增加,毅力和自律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容易感受到更多的焦虑和挫折,甚至出现人格缺陷,容易被社会环境中的不良现象所影响,沦落为学业不良生。从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来看,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如拜金主义、梦想一夜成名、享乐炫富等思想已经动摇了一些高中生的理想和信念,对品德观念的形成产生了负面作用。
(2)家庭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根本保障,也是个体最早接触到的教育环境,是个体人生的第一课堂,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取决于孩子的启蒙教师,亦是父母所营造的家庭环境。高中学业不良生与学业优异生相比,在家庭结构、父母的学历及职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流畅度与矛盾性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高中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个体身心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因素对其的健康成长影响重大 ,调查发现,家庭离异的子女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沉重的精神压力,进而影响学习成绩。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成长,过高的期望容易脱离实际情况,带给孩子极大地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学业成绩的提升。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都是影响高中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有些家长一味看中孩子的知识学习能力,甚至只关注考试分数,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高中生又处于敏感多疑的青春期,不健全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会更大。
(3)学校因素。高中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师生之间关系,学校的课程结构设置及学习环境,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行为等,都会导致学生个体在学业成绩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良好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信任,鼓励认可都会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升,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尤其是高中学业不良生,学校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会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习成绩。
(4)自身因素。学生的学习行为终究是个体行为,学习的内驱力起着关键性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自制能力和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都是造成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因素。高中学业不良生,普遍缺少学习动机和目的,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持久,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容易放弃努力,严重的还会产生消极的不良情绪,陷入心事重重或者心烦浮躁的状态不能自拔,学习也自然被耽误了。也有少数高中学业不良生,难以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又因为我们目前的高中学习都是集体学习,老师都是按照共同的速度和教学策略教学,一时难以跟上集体学习的进度,无法克服自己的薄弱部分,陷入“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恶性循环之中。
2.高中學业不良生的转化策略
(1)家校合作中改善学习情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转化高中学业不良生的基本保障,家长和教师要多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及时调适,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帮助学生走向学习成功。首先,教师要营造充满活力的、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感染学业不良学生建立积极情绪,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其次,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做好个性化教育,使高中学业不良生有不断成功的经历和体验,进而树立努力学习的自信心。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与学生保持好和谐合作的,互动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认知活动。最后,教师要以家访、家长课堂、家长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指导和帮助家长给予学生理性的教化和爱的滋养,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学业不良的高中生定能在家校构成的坚固防线下健康成长。
(2)体验成功中强化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管控能力和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协调能力,这也是一个人在面对冲动和愤怒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感同身受和理智处事的能力。高中学业不良生在长期的学习中不断经受失败,最后遭遇习得性学习障碍。要使他们从学习失败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就得不断调适和改善他们的情绪智力,不断成功的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得审时度势,帮助学业不良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习得学习的策略和技巧,使其兴奋转移,调整学习习惯,冷静掌握和支配自己的学习行动,努把力克服困难,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专心致志学习,促进学业发展。
(3)坚持不懈中提升自我管理。高中学业不良生的很多缺点都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时半刻很难改好,反反复复是他们的特点,家长和教师必须保持耐心和恒心,及时纠正和帮扶他们,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实行小组帮扶制,在学业不良生出现问题和困难时给予帮忙,帮助其将注意力从其他地方转移到学习上来,督促其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加强学习计划性,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进度,加强意志训练和优良学习品质的形成。
综上所述,高中学业不良生的发展受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对其进行教育时,应该综合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的教育合力,相互理解支持,相互配合统一,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促进全面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当看到一个学业不良的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和呵护下,克服学习障碍,走出学习困境,重新焕发出积极的生命光彩,教师的职业生命才会倍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赵群笑.试论中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黄宇宏.高中生生物学学业不良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李雅.影响高中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因素调查及转化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