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怎样做个“好校长”

2020-01-07常艳丽侯京华

教育家 2020年45期
关键词:教育家办学校长

常艳丽 侯京华

第一场

论坛主持

万玉霞 武汉市常青树教育集团总校长

论壇嘉宾

陈   君 延吉市依兰镇北兴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张文娜 河北省雄安精英学校校长

廖功兵 湖北省潜江市曹禺中学校长

熊   强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第二小学校长

庾   青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校长

第二场

论坛主持

楼朝辉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校长

论坛嘉宾

李兰瑛 北航附小执行校长,北航附小昌平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杨晓翔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

曹伟林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

赵华军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长

沈   娟 江苏省苏州市新康实验小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

潘健辉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议题一:校长难当“难”在哪里?

2020年高考分数出炉后,一些家长因为孩子成绩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堵在南京一中门口向校长叫板,要求“校长下课”,一时间引发舆论热议。有校长不禁感慨:校长活难干,工作多、责任大、成效慢。作为校长,您认为校长难当“难”在哪里?

廖功兵:我自2007年开始担任校长,至今已有13年。个人觉得,校长难当,最难的是家校协作。

教育就像一场体育比赛——孩子是运动员,老师是教练,家长是后勤人员和啦啦队员——只有三者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可现实是,家长的文化背景、经济基础、性格气质、对孩子的期望、对教育的理解各不相同,对学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学校要做的,是将这些“不同”变为“同”,否则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今天家长集体上访,明天家长到校闹事,校长和老师的精力都放在“灭火”和接待上,是无法好好办学的。

就家长而言,“不协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教育的理解有偏差,把学校当餐馆,把老师当服务员,有的家长甚至会因为老师没能在微信群及时回复信息而要求老师道歉;二是不知道家庭教育和家校协作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不管了;三是不了解教育规律,基于自己的理解要求学校,甚至干涉教学工作;四是和老师争输赢。凡此种种,都会造成校长和老师分心,无法集中精力教学。

针对这些情况,作为校长,要想方设法抓好家校协作,把家长变成学校教育的“合伙人”。一是要转变家长观念:通过家访、座谈、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学校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认识到家庭教育、家校协作的重要性。二是要健全家委会:精心选择责任心强、能力强、有时间和余力的家长,组建学校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发挥其桥梁作用,做好家校沟通工作。三是要强化家长教育:建立教师家访制度,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并利用微信、自媒体等媒介,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工作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科学育人方法。家长只有了解了教育规律,才能认同学校工作,由干涉者变为协作者、由讽刺者变为加油者、由“拆台者”变为“合伙人”。如此一来,才能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熊强:我认为,校长难当主要“难”在以下方面——

疲于应付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例如,上级部门要求学校组织家长对社会文明程度评分、组织教师上街当交通协管员等。这些附加任务占用了大量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时间,但因其完成效果多与学校绩效考核挂钩,校长与老师不得不做。

管理工作受过多干涉,束缚手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但现实是,学校权力有限,同时,国家也未制定出明确的学校财政制度,加上现有的监督考核体制,导致校长有钱而不敢用。另外,有些上级部门领导要求学校按他的思想办学,对学校过多行政干涉,让校长无所适从。

社会舆论对教育的错误导向及家长对学校的质疑、干预,给办学增加难度。现代社会网络信息发达,有的媒体断章取义地发布学校负面信息,引起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不满;也有的家长把学校放在对立面,稍有不满就质疑校长的办学水平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甚至干扰教学,让学校无法坚持自己的办学方向。

上级主管部门对校长的考核简单化、任免随意化,导致校长调动频繁,无法静心办学。校长考核任免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不记名投票,这未免过于简单、随意——校长在平常的管理中大胆改革必然触动部分教师利益,难免有人会利用考核发泄私愤。

学生学业成绩与全面发展让校长难以取舍。在高考指挥棒下,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质量主要体现为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仅抓分数与“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相违背,令校长非常苦恼。

教师的培养与管理是一道难题。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幸福感、认同感,激发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如何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带领教师队伍共同成长,是当下校长普遍面对的管理难题。

校长自身专业素养难提高与现代学校对复合型校长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指出“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并明确校长的六项专业职责,这是国家对现代合格校长的要求与期待,但现实中具备这六项能力的复合型校长仅占少数,大部分校长属于资历型、经验型,未接受系统专业培训,视野不够开阔、格局不够广大。加之个人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很难实现全面发展、超越自我。

庾青:初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一环,面对进入青春期、逆反期的学生,以及中考的压力,学校管理难度很大。

校长办学面临的现实困难

一是信任赤字。学校专业领导(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学校与社会(区)互不信任。

二是制度缺失。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教育主体间的合作仍倾向于遵循既往的行为模式,从而导致:传统的校长权力与越来越民主的社会环境不适配;教师参与度不高、热情不足;家庭教育匮乏无力;学生对教育常有抵触、逆反心态;社会参与动力不足。

三是价值危机。在应试压力下,初中学校的价值危机普遍存在:“高坠”等突发事件屡有发生;家长普遍陷入教育焦虑;教师职业倦怠感日益滋生;学校正常的教育行为不断被舆论诟病。

突破学校治理现实困境的实践探索

一是学校管理层的价值治理。办学理念引领:确立了“共同成长、共同成功”的“同成”办学思想;角色意识转变:全体干部牢固树立“服务一线、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意识;管理领域开放:设立教代会主席团、年级管理督导团队,让更多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二是教师的专业治理。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愿景:为中青年教师定制个性化发展计划,激发内生力;提供专业发展支持:通过三个导师制度(专业导师、班主任导师、成长规划导师)、特级教师工作室和高校专家指导,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激励:以绩效考核决议确保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三是家庭的协同治理。形成共识:通过家长学堂、家庭教育校本教材、家庭教育专栏等推进家庭教育方法的改进,提升家庭教育效能;构建平台:组建深度参与学校管理的三级家委会,有明确的章程、职权和分工,有定期议事的机制,有专用办公室,定期参加校务会、行政会的议事;家长驻校:实行家长志愿者驻校轮值制度,深入参与学校管理。

四是学生的弹性治理。自主管理:编写校本教材《小铁成长指南》,开展“十个小铁”评选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成长动力,同时,设立学生会、学生社团、同伴调解中心等学生组织,搭建自主管理平台;服务学习:建立志愿者学分制,立足本地丰富的志愿者资源和“十大”责信德育活动,开展“十大”校本德育活动和“十大”自创德育活动,培育学生良好品质。

五是社区的辅助治理。凝聚关爱:成立了以百步亭派出所命名的“枫桥经验”共治小组,整合社区内诸方力量,共创平安校园;深度融合:社区成立了校风监督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辅导员、全国文明社区宣传员三支志愿者队伍,学校也在社區各居委会设志愿服务工作站,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潘健辉:校长办学之难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即“外忧内患”。

“外忧”表现在:一是政府事多,禁毒、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一系列工作均以学校为主阵地开展,伴随而来的是一大堆检查、评估等,学校的工作计划经常受到冲击,令校长很焦虑;二是主管部门事多,各个部门,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常常让校长应接不暇;三是家长事多,有些家长动不动就投诉校长、投诉学校,导致校长焦头烂额。

“内患”表现在:一是教师难管,教师的个性、教师间的摩擦、教师的自我发展等,都需要校长去管、去理、去调节;二是学生难教,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心理素质等,都需要校长去思考、去规划、去实施;三是校长自我发展难,总被各种事务困扰,很难静下心来考虑自己的专业发展。

更难的是,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发生任何问题,都会被问责或追责。另外,校园安全也是悬在校长头上的一把刀,随时让人提心吊胆。

议题二:新时代,如何做教育家型“好校长”?

教育需要教育家,时代呼唤教育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办教育,是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校长该如何摆脱当前教育发展的桎梏、做教育家型“好校长”呢?

陈君:就教育的弊病而言,我认为:今天我们的主流教育,似乎是在用19世纪的体制,教20世纪的知识,应对21世纪的挑战。具体来讲,当今教育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

一是人格与身份的分离。教师和学生没有被当成完整的人,其性格特点、心理特征、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被忽视,只有一个统一的身份——“学校人”或“课堂人”。对他们身份的期待,就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完成规定的教与学任务。每当走进学校、走进教室,校长、老师和孩子们就会自动戴上面具。美国教育家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里写道:“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它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认为,教师的生活场域不仅有课堂、学生和同事,还有家庭、学生家长、社会群体等,教师不仅是“学校人”“课堂人”,也是“社会人”“职业人”。对于学校而言,追求人格完整的教育,就意味着要重视人的个性发展,重视个体不同的特点、情绪和体验,鼓励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我认为,只有当个体具备完整人格时,学习这件事情才有可能发生。

二是学习的意义和个人价值观的分离。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少学生没有真正探索出学习的意义,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如果问老师,答案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威胁式,如“不好好学习以后找不到工作”;另一种是诱惑式,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两种答案体现的都是“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如果学生在其引领下长大,就会喜欢走捷径,没有底线,没有敬畏感。

三是考核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分离。学校考试要求学生书面答题,独立作答,不与别人交流,不用辅助技术。而现实的要求是什么呢?是要解决问题,要与他人协作,要经常借助信息技术。如此一来,就出现了矛盾:一方面,我们期待教育能够帮助学习者成为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人;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又很少给他们机会去自我管理、自主决策。我们的教育有自己的目标,但是考评方式却不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分离。

教育要怎么改变呢?我们提倡教育家办学,就是倡导用更先进的思维认知去管理学校——校长观念不变,学校何以转变?如果学校是一部手机的话,手机的核心技术不升级、不改变,即便装再多的App,其能够发挥的功能也有限。因此,我们首先要改变的是教育基础操作的思维认知。

张文娜:“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作为教育方针的执行者、学校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校长要逐步成长为教育家,这是学校发展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

教育家型校长要有信仰。教育信仰就是发乎于“爱”、循之于“道”、授之于“术”、践之于“行”。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有信仰的校长,就如同发光的灯塔一样,能够指引孩子向上向善向前,争当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校长要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始终坚守精神家园,用信仰之力攻坚克难。一个有信仰的校长一定会凝聚一帮志同道合者,虔心追寻教育理想,在砥砺中幸福前行。

教育家型校长要有“识力”。所谓“识力”,即知识与能力。校长不仅应具备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个体实践性知识等,还应是个“杂家”,要带头读书,广泛涉猎文史哲、科学技术、心理学等书籍——只有古今中外博览贯通,方可形成自己的文化品格,统筹学校文化的宏观方向。同时,校长还应该具备计划与组织、预见与判断、分析与概括、洞察与思索、合作与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

教育家型校长必须是通才、全才、复合型人才、创造性人才,不能只有一把锤子,而要做到锛凿斧锯样样俱全,长了可锯,短了能接,因人而异,朽木雕新。

教育家型校长要有實践力。教育家是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中产生的,唯有植根于教育情境的丰富实践和对实践的反思与升华,才能成就教育家。校长做事要有重点、有目标、有原则、有章法、有创造,在管理要素上用心、在关键环节上倾心,待人高标准、严要求、真关爱,做事抓细节、求简单、讲创新,做到大事不独断、琐事不纠缠、难事不推诿、好事不抢先、失误不埋怨。

教育家型校长要有未来思想。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者,要具有创新精神,常想常思常研究,不断开拓新领域:一想最前卫的,教育发展总会提出新任务、出现新问题,校长的研究要应时而定;二想最棘手的,最棘手的往往也是最关键的突破点,会帮助学校取得办学新成绩;三想最重要的,校长要做适当的价值判断,想最重要的管理内容;四想最有趣的,校长要从熟悉中发现有趣、从平淡中找到新奇。另外,校长不仅要学习和借鉴我国教育改革的成功范例,而且要了解世界教育的新动向,以及世界先进国家创办教育的成功经验,再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融通古今文化,熔铸中外精华,创造未来教育。

李兰瑛:首先,好校长要有清晰的价值判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要用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价值观来规划和引领学校发展,办学坚持科学的价值观、人才观、教学观、学生观和管理观。只有方向正确了,行动才有目的和意义。我常常问自己学校现状如何、将怎样发展、应有什么样的愿景等,努力学会理性观察和思考,把握教育本质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需求与挑战,为学校找到一个生长点,和师生一起做好学校价值系统的顶层设计。

其次,好校长要有“接地气”的实践探索。好校长首先应该是一名优秀教师,真正走进课堂、走到学生中去,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的课程,打造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

课程是学校的内核,学生是课程的中心。不关乎学生终身、持续、深度发展的课程是毫无生命力的,难以在学习者的人生与心灵世界中立足扎根。好课程应该既“好吃”又“有营养”,既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吃饱”,又要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让学生能“吃好”。

课堂是学生素养生根的地方。校长一定要深入课堂,进行观念引领,打造“以学为主”的好课堂:教师角色方面,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诊断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课堂价值观方面,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彰显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追求的课堂价值取向;教学方式方面,促发深思是课堂学习的关键,教师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学习力,让学生相信自己拥有变得更好的力量。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造;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

最后,好校长要有带团队的意识和策略。校长要关注教师的品行,确保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教师始终保持淳朴的教育情怀,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教育人;同时,要引导教师进行研究,打造具有学习力、思考力、研究力的教师队伍,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长的价值在哪里?和教师一起进行真实有价值的实践,让理念着陆;和教师一起探索启迪学生智慧的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和教师做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深厚的职业情谊;和教师一起主动创新,去创造属于孩子们的未来。

杨晓翔:教育家型“好校长”需要做到以下六个坚持——

一是要坚持历史担当。当下世界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要把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培育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使之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校长要在激荡的大时代点燃教育激情、催生教育思想,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对教育本质进行深层次的追问。

二是要坚持面向未来。回归教育本源,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家庭和社会更重视的,往往不是教育本身,而是通过教育来获得选拔的机会。如果一味迎合家长和社会的需要,学校将偏离教育的本源。校长应有长远的目光,不以学生学业成绩“论英雄”,而以学生未来发展为追求,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天分和可能性促进其发展,让教育照亮学生成长,让不同的生命在学习中合作、共生、共赢。

三是要坚持理性思考。校长要坚持理性、独立思考,将在实践中积淀的办学经验,进行极富个性和意蕴的凝练与表达,并经过不断完善和提升,以之指导新的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将办学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性高度,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四是要坚持示范引领。作为一所学校的旗帜和引擎,校长要以高尚的人格修为影响人,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打动人,以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引领人,以厚重的思想与博大的情怀鼓舞人。校长要有坚定的信仰和责任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有较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要思维灵动、逻辑清晰,表述缜密而有感染力,能够极大地鼓舞自己的团队。

五是要坚持深入群众。教育家型“好校长”不会吹嘘自己的纯粹与高尚,却把整个心灵献给教育、把全部的爱献给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公平教育的阳光,让每一个生命对未来满怀希望,努力办一所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自由健康成长的学校。同时,对待教师,全无半点高高在上的官僚作风,始终秉持谦和姿态和“大家观念”,让校园的每一个生命都能获得发展与成功。

六是要坚持淡泊名利。教育家型“好校长”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静,能够潜心课程规划、关注教学质量、聚焦学生进步、关心师生发展,用坚守办好一所有温度、有希望的学校,一所有气质、有个性的学校,一所有情怀、有梦想的学校,一所既有中国底蕴又有国际视野的学校。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整个的学校应当有整个的校长”,一个校长只有让“整个的自己”做“整个的校长”,才有成为教育家的可能。

曹伟林: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说:“有定力、有创造、肯担当,这就是教育家精神。”在不断研学之中,我渐渐明晰了教育家型“好校长”应有的使命担当。

政治正确,信念忠诚。作为教育家型校长,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管大局、谋全局,确保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沿着正確的方向前进;要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教育使命,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筑梦、追梦、圆梦,以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未来已来,自觉担当。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教育不是为上学做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今日之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量子卫星、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教育家型校长应自觉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增强教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预见性。直面教育的深度变革,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模式、形态、内容和学习方式,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意识、有思想的未来社会的领跑者。

回归本源,大爱浸润。当下教育常常采用一些机械的、枯燥的、反复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学一些现成的结论和内容。教育家型校长应回归教育的本源,追求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人的塑造功能的融合,关注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同时,教育家型校长要营造唤醒潜质和自我认知的教育环境,这一环境首要的基础就是爱。教育思想家吕型伟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教育家型校长应倾情学生,回归教育的本身价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引导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成就每一位学生。

“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教育家型校长不会封闭在学校圈子里就教育办教育,而是心系家国,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把教育与社会、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愧于自己的使命与担当。

赵华军:什么样的校长才是好校长?对此,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好校长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首先,好校长要有爱与责任感。

爱是教育者的入门证。做一名校长要有教育情怀和理想,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同时,要有大爱——对学校的爱、对学生的爱、对教师的爱。只有热爱教育,才会对教育有责任感、有担当。好校长敢于担责,对于要把学校和学生带向何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愿意为此付出毕生的心血。

其次,好校长要有格局和个性。

“格局”是指一个人的视野与眼界,亦指一个人的心胸与高度。作为校长,要具有大格局。校长要有前瞻性,了解全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以发展的眼光引领学校。同时,要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教育看教育,提升全面观察、全方位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准确把握教育形势,正确理解教育价值,积极探寻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培养新时代需要的社会人才。另外,新时代好校长必须具有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勇于尝试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承担教育改革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如此,校长还应该具有人格魅力,能够以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号召力来凝聚人心、管理学校。

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只有个性化的校长,才能打造有特色有个性的学校。未来人才需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独创的精神,这些都需要学校去培养,而只有个性化的校长带领个性化的教师,打造个性化的学校,才能培养学生这些优秀品质。

再次,好校长要有所不为有所为。

一名校长要清晰自己的职责,明白哪些事可以由别人干、哪些事自己必须亲力亲为。校长最应该做的就是学校的组织变革,要担当起变革发起者、改革规划者、改进推动者、资源保障者的角色。无论是教学管理组织变革,还是学校课程组织建设,抑或是年级班级组织变革,都需要校长有所作为。

李希贵校长说过:“能用结构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决的问题,就不靠开会。”面对任何问题,校长首先要通过调整结构来加以改善,用团队的力量去做每件事。

最后,好校长要不断学习。

新时代校长必须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从各式各样的教育资讯中捕捉到促进学校教育创新的有益内容,以带领学校应对未来的挑战。同时,校长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教育规律,完善自己的思想,更新自己的理念,带领学校实现更优质的发展。另外,校长在学习中要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不断运用自身所学潜心研究、创新实践、应用到校、解决问题。

潘健辉:教育家办学,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趋势,势必给学校带来质的提升。那么,教育家型校长该如何办好学校呢?

首先,必须提升校长领导力。校长领导力是指学校管理者统率、带领团队,并与团队交互作用,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能力。它不是指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蕴含校长的价值理念、办学思想、学识、人格、情感、意志等,是驾驭、引领、发展学校的综合能力,包括战略思维能力(对学校发展机遇的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将办学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办学行为,并团结各方积极因素的能力)、课程教学指导能力、评价与诊断学校现状的能力、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具体而言,领导过程涉及决策力、团队建设力、信息沟通力、执行力,领导内容涉及课程领导力、教学领导力、教师领导力、科研领导力,领导实践涉及危机管理领导力、日常管理领导力。

其次,必须具备两种情怀:一是家国情怀,二是教育情怀。家国情怀主要表现为办学立意于千万家庭、民族未来和祖国的命运与前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教育情怀主要表现为四点:一是要有坚守教育目标的定力;二是要有成就教育大家的动力;三是要有鼓动教师积极性的引力;四是要有热爱师生的亲和力。

最后,要做好三个服务:一是服务于学生发展;二是服务于教师发展;三是服务于家长发展。

沈娟:作为校长,一定要有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文化建设置于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切实提高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我校在“清新健康、轻负优质、国学情怀、国际视野”办学宗旨的引领下,着力打造“健雅教育”:“健”,即培育兼具“崇文睿智、开放包容”现代城市精神、拥有国际视野的“身健、智健”的当代少年;“雅”,即培育传承千年姑苏文化精神品格、拥有家国情怀的“艺雅、行雅”的姑苏学子。

文化根植,打造鲜活的“健雅校园”。学校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学术文化五个层面深入挖掘可供展示的“文化名片”、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师生言行的“文化模式”,彰显文化特色,成就教育品牌与口碑。

文化育人,构建五彩的“健雅课程”。学校要真正实现“文化立校,课程育人”,一方面要做好学校文化与课程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依据校情融会贯通,通过校本化使文化生根、课程开花。

“健雅课程”坚持以生为本立场、立德树人立场、国家课程立场,涵盖五个版块:“生命之健”,包含融合教育、阳光足球、旋风乒乓;“科学之新”,包含3D动漫、比特实验、慧玩科创;“艺术之雅”,包含童真书法、童趣版画、童声合唱;“国学之美”,包含运河文化、姑苏经典、苏州评话;“国际之融”,包含国际理解、国际象棋、快乐法语。课程实施立足教師的实际需求,师生跨学科探究,自主创生,因“健雅”的课程追求而进步。

文化塑形,成就飞扬的“健雅六艺”。学校以“健雅课程”为基础,成立“六艺学社”,进一步实施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六艺”教育——文(运河文化、苏州评话)、乐(合唱、葫芦丝)、健(足球、国际象棋)、技(比特实验、创意木工)、书(书法、篆刻)、画(版画、沙画),让课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域,构建个性化的学习共同体。

文化立品,培育全人的“健雅少年”。苏州文化如水般灵动、轻柔、飘逸,给了姑苏学子慧心和灵气。培养“身健智健、艺雅行雅”的“健雅少年”这一目标,立足于姑苏区深厚的苏式文化底蕴,面向学生未来发展,既重视知识积累,又关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强调学生内涵发展。学校通过打造有滋养力的校本课程、开展有吸引力的特色活动、形成有激励力的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文化强师,练就多能的“健雅教师”。要使教师成为学校文化的参与者、思考者,需要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的引领及教学实践的结合。作为校长,要动员每一名教师参与健雅特色课程建构,使其从认识、认同到践行、创造,将生成学校特色课程的过程变为深化师本革命、促进专业成长的过程,树立“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聚合优质智力资源,催生教师成长新样态。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教育家办学校长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颜回之乐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琴童》顾问阵容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