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0-01-07闵静冉徐晓燕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2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闵静冉 徐晓燕

【摘 要】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逐渐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重点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现代的高校应当尽快根据自身教学课程进行改革,深化改革教育制度,加强针对性的基础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利用科技创新活动及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研究主要重点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针对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出一些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策略及教育模式。

【关键词】创新能力;科研兴趣小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

一、前言

现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也逐渐地转化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的实现,则需要培养出一批具备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创新能力的先进人才,而高等院校则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若要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则需要从高等院校入手,采取一系列的教育手段,深化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一批具备先进科学技术,且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实施策略

(一)课程改革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手段

深化大学生课程改革与课程设置属于建立创新培养阶段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模式,提出更加开放的教育手段与教育知识,才能开创出具备创新性的教育局面,才能够培养出真正具备现代社会发展下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当代新经济的知识时代下,我们所要面对的社会体系正在迅速的变化知识創新的要求也更加迫切,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程知识结构已无法满足现代新经济创新社会的发展,无法弥补当代社会急需创新能力人才的人才空缺,而现代大学课程结构与体系得重新构建中必须注意到重跌传授现代先进知识与科学技能联系,好知识的传输与能力,培养素质训练之间的关系,并且要求现代高效需要,随着社会不断变化发展,而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换代,保证大学生课程理论知识与社会先进需要和长远需要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当代高校需要对大学生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进行加强,同时,保证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不断扩站延伸,使得大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创新,形成有利的知识发展形式。因此,需要在此基础扩大选修课程的比重,保证大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兴趣与爱好进行选择课程,推进教育模式的改变与综合素质教育的构建。如果无法达到课程改革与课程内容的更新换代,则会使得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难以展开,无法真正的使得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手段在于不断地加强与深化改革基础课程的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各高等院校必须加强与改进基础课程的教学,保证构建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创新能力其中的能力需要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同时经过一定的实践与引导共同努力而形成的知识能够使得能力不断地促进与增强,而拥有较强能力能够使得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两者相辅相成。包含了知识获取应用与创新三个方面,其中创新能力属于当代高校培养学生中较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不能单单依靠教科书上的内容,而需要大学生不断地向我了解拓宽知识面,才能够拥有与培养出来的,因此,需要不断地加强对大学生基础课的教育教学,保证学生拥有较为宽泛的发展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够提升大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了解,有利于形成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其中在国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美国的创新教育中接受借鉴和启发。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具备创新性发展的国家创新性人才领域也十分广泛。但由于美国基础教育教学领域方面相对薄弱,无法深入地培养出一批先进的创新型人才,而这也是使得美国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中的一大重要因素,美国教育给予我们的启发在于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探索精神,同时需要兼顾基础教育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基础课教育,才能保证学生在具备基础性知识的同时,兼顾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于课堂教学

优于传统的教育教学属于较为单一的统一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教师独自教学输出,不在乎学生思维,而学生仅仅学习课本知识,不主动延伸思考,因此传统的教学课堂无法真正的做到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体现大学生创新精神,并且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底下,无法体现出真正的教学目的。所以传统形式的创新性教学模式需要被改变,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目标的教学工作必须结合改革实际与学生创新意识紧密结合,使课堂教学成为能够发挥学生独立创作空间的一篇土地。若要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要让课堂的教学充分的发挥大学生独立自主创新能力,就要求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环境能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同时,教师需要启迪与启发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勇敢地向未知事物进行探索创新,能够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正确表达问题的能力。现代传统教育大多是以针对现在所面临的为其进行应答、被动的解决。这就导致了现代大学生缺乏独立自主创新,无法提出新问题和主动解决探索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题。现代传统课堂多表现为安静,压抑的环境会,使得学生在课堂中不敢提出问题,保持紧张和沉默不语的状态,无法发挥出大学生的创新欲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引导出活跃,积极自由的教学环境,并对学生的发言具有高度的包容性、赞同性。

(四)培养大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保证大学生能够保持持续自主创新的内在主要动力,但是,在现阶段各高校发展教育来说,高校对激发大学生创新欲望的教学工作做的还不够到位,忽视了对大学生创新的激励教学,使得现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与实践的欲望,且学习习惯仍然保留在机械读书,以教科书式的教学案例进行模仿,毫无创新意识。由于受到从小的应试教育影响,现代青年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仍然采用着从初高中阶段留下来的学习习惯,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学习,既不深入思考,也很少进行举一反三,更加达不到创新思维和实践了。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且体现在在课堂上,如将教师所传输的知识照搬进笔记里,考试前期对笔记内容死记硬背,对学习没有系统、科学的规划,仅仅要求及格等,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丝毫体现。当前国内大学生创新教育成果体现较为微弱,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高校没有激发出大学生的创新欲望,大学生的创新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较好的体现。对此,我国各高校必须针对此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给予学生能够展示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克服已有的惰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指导,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三、结束语

以培养创新型大学生为教育目标的高校教育形式,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出一个良好、自由创新的教育环境,使学生主动培养出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这需要各高校与学生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

参考文献:

[l]苟建平.浅谈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81-82.

[2]杨慧,俞安平,恢光平,曹洪.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65-68.

[3]刘莉,采克俊,曹访.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湖州师范学院细胞工程研究所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393-13394.

[4]武军艳,方彦,孙万仓.农科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91-92.

[5]王守华,纪元法,孙希延.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因素分析与模式探索[J].科教文汇,2015(310):189-190.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