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刘动物标本世家 传承创新皆融于艺
2020-01-07余正樱桃
余正樱桃
动物标本制作技艺是一门多学科的艺术,涵盖动物学、解剖学、化学、美术等多种学科的技艺。在中国动物标本制作界,“南唐北刘”两派素来揽尽风光。二者制作技法风格相异,不相伯仲,均代表了我国传统标本制作技艺的最高水平。南方唐派,主要分布在福建南平、上海等南方区域。北方刘派,制作技艺起源于清末宫廷,主要分布区域位于首都北京及北方区域。作为宫廷艺术,北刘动物标本制作技艺是京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如今,北刘动物标本制作技艺已经延续至第四代传承人刘嘉晖身上。在市、区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门源于清末宫廷、列入北京市非遗名录的传统手工技艺,散入寻常百姓家,呈星火燎原之势,发展壮大。
“北刘技艺”由宫廷走向民间
说起北刘动物标本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刘嘉晖讲起了一个故事。南二环里面的陶然亭公园,山水亭阁环绕,是旧京南城有名的风景绝胜之地。陶然亭,来源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公园有一处小众景点,非老北京不一定知道,名唤“鹦鹉冢”。原来,这里埋葬着慈禧太后的一只宠物鹦鹉,算是与皇家贵戚攀上点渊源。相传,它是慈禧太后饲养的最后一只鹦鹉。这只鹦鹉离世后,北刘标本第二代传承人刘汝溎用鹦鹉皮制作成标本,为慈禧太后留作纪念。骨肉则入土,成为了如今的鹦鹉冢。
说到为慈禧太后制作标本,就离不开北刘标本制作技艺的创始人刘树芳。他可是中国标本制作销售第一人。当年,刘树芳在农事试验场工作,因守着动物园,近水楼台自学成才,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标本制作技艺。后专为宫廷制作动物标本,技艺和作品均得到皇家认可。自此,这成为北刘标本制作技艺诞生和传承的开端。
刘树芳开创的北刘制作技艺源于清末,作为宫廷艺术成为京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刘树芳在西直门开办“清黎阁标本制造处”,当时的农事试验场特意成立了一个部门——惠芳轩,专供刘树芳先生制作动物标本。清末的农事试验场、民国北平动物研究所等机构,先后成为北刘标本制作的基地,他在此制作了大量的野生动物标本。
这门技艺源于清代皇族,后流传民间,分散四野,这造就了北刘标本制作技艺,兼具宫廷气质和市井韵味,富含京味文化特质。不仅有不计工本追求精益的宫廷文化之品味,又兼具适应各阶层审美需求的市井文化之风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作品一经问世,立即得到京城各阶层的认同和喜爱,被北方学术机构和个人广为收藏。据刘嘉晖讲述,北刘家族不仅为清末宫廷制作过动物标本,还为毛主席制作了坐骑小白马的标本,现存放于延安革命纪念馆;周总理出国访问,曾多次把北刘家族制作的标本作为国礼,赠送给国际友人,留下很多佳话。
北刘标本除了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之外,还在生物学科研、教学,以及科学普及工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分类学研究突破方面,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世界各地博物馆收藏的成千上万的动物标本的比较研究。同时,它不仅能反映当地动物区系的现状,也能反映其在人类影响下的历史变迁。在历史学方面,为研究早期标本学知识技能的中外交流,特别是为近代“西学东渐”的演变过程,提供了很好的实证材料和研究样本。
做标本有标准尽本分
刘嘉晖从小由爷爷刘汝溎亲自传授家族技艺,他第一次真正学习标本制作是在10岁那年。一天,年幼的刘嘉晖非常伤心,自己饲养的小鸟离开了世间。爷爷刘汝溎告诉他,能让小鸟“复活”。爷爷将小鸟制作成标本后,刘嘉晖惊讶又喜欢,跟着进了爷爷的办公室,见到了各种各色的动物标本。这让本身就喜欢小动物的刘嘉晖着迷,找到了一生所爱。如今,他已从事动物标本制作30余年。他沿用最初的“清黎阁标本制造处”的老字号,成立了北京清黎阁标本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龙湾屯村的养殖小区,是北刘标本的制作基地。这里远离市区,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环境幽静,周边还有不少果树种植区域,非常适合作为标本制作的加工和技艺传承基地。
“做得很像”,是刘嘉晖对作品最常使用的一句话。这一个简单的标准,却包含着北刘标本制作技艺的秘诀:标本,就是要有标准尽本分。“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标本制作的目标,也是行业难题,这如今却成为了北刘标本世家的金字招牌。
在行业独树一帜的北刘标本,制作追求面面俱到,样样精细,对于标本结构的准确性、坚固性,造型的完整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北刘标本制作采用“假体法”,创始人为刘树芳。假体包括钢筋骨架、石膏翻模和麻刀假体,简单来说就是标本内部采用的支撑物和填充物。在采用假体制作标本时,北刘世家以写实为基础,注重动物的姿态,从而使得标本富有灵气,成为凝固的藝术品。
光有技艺还不够,标本制作还需要融入灵魂,用刘嘉晖的话来说就是:“谁做的标本就像谁”。做好动物标本,不仅要有技艺标准,还要求传承人用心思、尽本分。和动物打交道,必须要喜欢它们。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各种小动物,用心记录、捕捉它们的一举一动,特别是动物的典型性瞬间。这,才能在标本制作中让动物重获生机与活力,宛若重生。
传薪火不断创新才叫非遗传承
北刘标本制作技艺是将动物的饲养、繁殖和标本制作融为一体,利用独家技艺重新还原动物的生命形象。此项制作技艺的主要原料包括:动物尸体、工艺根雕、化学原料、颜料等。一件动物标本的制作绝非易事,它需要剥皮、防腐、填充和整形,而这其中的主要制作工序包括:皮张鞣制,制作假体,组装缝合,整形上色。以禽类标本制作为例,需要将禽类翅膀部位的肌肉血管取出,常規的标本制作方法是在其翅膀上端横开一条口子进行剥制,但是这样做,容易破坏动物体形的完整性。于是,刘嘉晖采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制作方式:在剥皮的过程中保留肱骨,而选择在翅膀关节处的尺桡部分另开一刀取出肌肉,这样做增加了制作难度,但他坐在工作台前,一次又一次地练习,最终克服技术难关,制作出的标本栩栩如生。
说起动物标本制作技艺,用刘嘉晖的原话就是:标本制作保留头部和腿部的部分骨骼(禽类还需要保留翅膀部分骨骼),身体其余的部分需要剥除,紧接着对动物皮张进行防腐,将麻刀做成的假体填充动物身体内部,最后进行缝制、整形。动物标本制作工具繁多,工序繁杂,其中的手艺更是难以用语言道明。刘嘉晖在扎实掌握传统制作技法的同时,不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的新科技、新材料、新方法,摸索总结出了一套传统与现代标本制作技术相融合的新技法。
传统北刘标本制作家族技艺的传承是子承父业,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如今,到了刘嘉晖这儿,便是进入了大力发扬的新阶段,陆续培养出能够独立制作的人才60余名。同时,通过积极参加各种非遗展演展示,为有关机构制作动物标本,进校园进社区普及非遗知识,开设技能传授课程等活动,不遗余力地传播北刘标本制作技艺。影响范围波及京津冀、内蒙古、东三省、新疆、山西、河南等北方大部地区,以及福建、湖南、江西、广东、江苏、四川等广大区域。北刘标本,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喜爱。
作为北刘标本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刘嘉晖肩负着让这门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继续发光发热的重担。2018年初,刘嘉晖辞掉了北京联合大学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的职务,专心于标本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他带领北京清黎阁标本有限公司参与各种非遗活动,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宣传讲授标本制作技艺;依托互联网增设线上宣传空间,加大传播力度;建设传承基地标本馆,收徒传艺,传承薪火,将传统文化技艺发扬光大。
北刘动物标本制作技艺,源于民间,起于宫廷,古朴精湛的文化传统里面积淀了深厚的京城文化底蕴;走向外面的世界,又渲染上了市井文化浓郁的烟火气息,重新扎根民间。如今,延续四代的北刘标本,融会贯通前三代传统的技艺和风格,走出了一条播火传薪、雅俗共赏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