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好中职学校教师改革的“平衡木”

2020-01-07钟义仁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平衡木师资中职

钟义仁

教育部2010年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基本的办学规模。其中,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应在1200人以上,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60人,师生比达到1∶20,专任教师学历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但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新技术、新兴产业的出现与蓬勃发展,中职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成为许多中职学校的“硬伤”:不少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少;老教师多,青年教师少;理论课教师多,实训课教师少。还有部分学校出现师生比远未达标的情况,造成任课教师数量与质量“捉襟见肘”。

由此可见,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由规模向质量发展的瓶颈。中职师资的欠缺,既缺数量,也缺质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任何一项关于中职教师改革的探索性举措,都如同平衡木运动员的动作一样,只有严谨、科学、公平、细致,才能行稳致远。

走好中职学校教师改革的“平衡木”,首先应该解决中职教师“量”的问题。对于学校发展而言,缺硬件,投入资金就可以解决;缺设备,花钱购买就可以解决;但缺教师,却难以短期解决。受待遇不高、编制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中职学校难以招收优秀的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更是“一人难求”,即使能招到也难以留住。由于专业教师紧缺,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传统的优势专业难以保留,新的专业又建立不起来。

因此,从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引进人才的角度而言,教育部门应当对中职学校教师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完善顶层设计,适当调整师生比,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教师在待遇以及编制上有所保障。学校应综合考虑班级、专业、课程设置及职业教育特点等因素,形成動态调整机制,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有效破解中职学校师资短缺难题。

走好中职学校教师改革的“平衡木”,除了“走量”,更要“保质”。打造优质学校、优质专业,高水平人才是关键。由于近几年中职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师资培养已经远远落后于招生规模,难以满足中职学校对新进合格教师的需要。职校大部分新进教师来自普通高校,难以承担专业技术教学工作,反而需要重新上岗培训。所以,一方面,要加强中职教师终身培养,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以培养中职师资为目标的师范学院,让职教师资培养院校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打造教师培养固定平台。另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改革,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确立在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吸纳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针对一线工匠“有手艺缺理论”的窘境,中职学校需要开发出一批各类岗位、工种的专业清单以及课程教学方法,让从事课程研究、课程教育的专业教师通过一个专兼结合的体系把教学方法和手段传授给一线的能工巧匠,再让他们“带理论入校”直接任教。

之所以常说“改革无止境”,是因为时代在不断前进,问题也随之而出。中职学校教师改革,要收到真正的效果或把握全新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三方联动,把师资问题的“痛点”变为改革的“发力点”,重点平衡好中职教师“量”与“质”的问题,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不断调整、更新、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中职吸引力,进而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魏家坚

猜你喜欢

平衡木师资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身体平衡木
汉字诗:旦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