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苗与公共卫生

2020-01-07韩晓露

天涯 2020年6期
关键词:疾患生物医学诱因

韩晓露

2020年7/8月号的《社会主义评论》网站上,刊载了李·洪伯的文章,题为《疫苗能把我们从“新冠”和其他疫情中拯救出来吗?》。

洪伯指出,过去二十多年间,全球都越发转向私人医疗保健,且健康资本越发集中到少数几个大的跨国公司手里;与此同时,各国公共卫生的开支持续下降。如此,全球主要的医药生产商和零售商、医疗保险公司、主要经济体中政府和医药界的高等官员等,便成為最为得利的实权派。此一神圣联盟又与重治疗不重预防的生物医学模式联姻,由此,一种深具意识形态意涵的医疗模式便镶嵌于现代国家和私人健康机构之中,在此生物医学模式看来,疾病有着可被医学专家辨识和认知的具体生物学诱因,且该诱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变的;而人体就如同机器,我们可以借助个人化的治疗来抑制或反转疾病过程,就此而言,社会的健康就取决于医学知识的多寡,以及医疗资源是否可得。但该模式完全忽视了人体健康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因此,一些预防性措施便不在其视野范围之内,比如卫生状况、居住条件、饮食结构、雇佣关系等。受其影响,一方面,各国一边倒地将资源集中于对少数中心医院和尖端医疗技术研究的资助之上;另一方面,公共舆论也将健康问题局限在个人与自然疾病之间的关系之上,并尤其强调医疗专家的作用。

不仅如此,该模式本质上是把人类健康变成了商品,因为依照该模式,为了避免疾患的困扰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更大疾患困扰和社会排斥,我们只需购买健康服务即可,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么遵医嘱使得我们的日常行为变得更为“健康”,要么就购买合适的药物来医治病痛。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保持健康的能力、人类做出有益生存之决定的能力,都被转让了出去:我们的健康变成了对象化的“健康商品”,它为产业—医药复合体所拥有,然后又卖给我们。而要打破该模式的垄断地位,就需要更为民主的、有计划的、平等的社会安排,这样的社会安排应该是以需求为基础,而不应该以利益为基础。

猜你喜欢

疾患生物医学诱因
刍议“生物医学作为文化”的研究进路——兼论《作为文化的生物医学》
小柴胡汤加减论治常见肺系疾患举隅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春季过敏性疾患高发防治有办法
国外生物医学文献获取的技术工具:述评与启示
LED光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分析
构筑“健康家庭”,从容应对重大疾患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