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与评价问题的探讨
2020-01-07单孄谊
单孄谊
[摘 要]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制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态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化企业发展将面临更加艰巨的考验,要实现国有企业的安全、稳定、快速发展,就必须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完善并发展企业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提高国有企业内部经营能力与核心竞争能力。文章将从具体案例出发,引导探索目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与评价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与评价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1.088
1 引言
随着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逐渐加快,国有企业早期由于历史原因所导致的内部控制隐患多、风险难以控制的缺点相继暴露出来,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就成为改善国有企业目前处境的有效措施。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执行内控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内控评价报告,同时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鉴证,出具鉴证报告。文章将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为标准,辅以具体案例解析,帮助了解目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2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与评价存在的风险及分析
(1)风险评估管理意识不足。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风险评估及管理,风险评估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财务危机意识和预警机制。而目前国有企业对风险评估管理体系的认知和建立还不够重视,导致风险评估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在许多国有企业当中,风险管理部门就是内部审计部门,主要针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计。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已经能够做到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但由于其审计范围过于狭窄,立足点也通常是从企业内部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这就导致企业无法形成战略的眼光,宏观考量市场风险、发展风险等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影响,限制了企业执行风险评估管理的有效性,无法执行全面风险管理。
以三九集团为例,2004年三九集团资金链断裂面临重大财务失控危机,其主要原因为快速扩张导致的过度负债,在银行要求提前偿还贷款时引发流动性风险。由此可见,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不重视风险评估管理活动,缺乏健全的内控机制,容易引发重大风险。
(2)部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缺乏详细评价标准。目前国有企业大多都采用ERP软件平台,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系统软环境较强,信息集约化管理水平也比较高。而在此管理环境下,内部控制仍存在部分不足之处。由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行业发展态势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部分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详细的评价标准,故无法形成反馈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机制,影响了内控执行的效力。
(3)内部监控职能在预算流程中弱化。内部控制的发展引起了全面预算管理中权、责、利的重新配置,两者之间联动性较强。现代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停留在计划形式,更应具备全面管控的能力。而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预算管理脱离了内部控制范围,形成内部监督的死角,在企业发展中自成体系。例如部分企业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并没有合理安排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导致预算下达后部门凌驾于内控之上,随意篡改、多次追加预算,造成预算管理失控。
3 应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与评价风险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系统。纵观《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不难发现风险管理一直贯穿始终,是该指引的指导思想。建立以風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时,应当注意遵循效性原则、效率原则以及实事求是原则。首先,国有企业应当明确所在行业的外部风险以及自身所面临的内部财务风险,针对风险进行评级和独立测试,然后对不同的风险设计相关的控制活动,将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效性原则,实时动态更新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评估情况。其中,针对国有企业三类重大风险即金融工具投机、多元化投资和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应当予以重点关注。
此外,企业还应当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明确信息传递的内容、保密要求、传递方式以及各管理层的职责权限等,保证各部门之间能够高效率地进行信息的传递,增强风险控制系统执行的效力。企业应当针对不同类别的风险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并按照相关指引的规定出具相应的风险报告,以供后期参考。通过风险评估及管理,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管理数据。
(2)结合ERP系统继续完善管理平台,细化执行评价标准。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有ERP系统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进行改善,加强部门之间、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精准传达内部控制制度更新情况。评价内部控制的执行可以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着手:其一,对控制环境类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时,可以着重考察企业组织构架是否合理,在职责分配方面是否存在相关人员的舞弊行为;其二,对风险评估类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时,应当综合考核整个风险评估流程及风险防范效果;其三,对控制活动类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时,可以结合关键绩效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将控制活动的有效性折射在经营情况上;其四,对信息与沟通类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时,可以依托对ERP系统运行有效性检验来进行考核;其五,对内部监控类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时,可以重点考察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职责落实情况。
(3)构建多层次预算监控主体。为突出内部监督控制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能体现,企业可以考虑建立多层次的预算监控主体。首先,来自企业宏观的、整体的监控,主要依托监事会、财务总监以及预算管理部门的职能发挥;其次,企业还应当在各责任中心建立独立的监督机制,部门在形成预算的同时也加强对预算的监控;最后,统一将监控信息集中反馈管理,让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协同发展。
此外,为优化上级与下级执行部门之间互动效果,企业应当从信息与沟通的方面进行考量。企业可以在ERP系统内充分披露预算执行情况,保障预算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信息,将信息集中管理,以便ERP系统生成内部管理报告,甄别异常数据并发出预警,供相关人员及时诊断并纠正。
(4)搭建企业文化框架,创建良好的内控环境。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最重要的除了需要完备的制度基础外,更需要员工的理解和参与。企业应当引导员工加强对内部控制建设重要性的认知,将岗位分离、绩效考评等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融会到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中,形成良好的企业内控文化氛围,调动员工参与企业内部治理的积极性。从另一个角度讲,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内部控制环境能够有效避免相关人员的舞弊行为,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合理保障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归属感,降低相应风险发生。
4 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与风险防范能力。新时代对国有企业提出的要求不仅停留在可观的业绩指标上,更要求企业着眼于战略发展,建设企业内部文化,挖掘自身发展潜力。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系统、细化内部控制执行标准、构建多层次预算监控主体、建设良好的内控环境,都能够帮助国有企业化解当前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难题。企业管理者应当以风险为导向,积极探索、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脱离陈旧的管理模式,发挥内部控制制度作用,降低生产经营风险,使企业稳步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洪涛.以风险为导向的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32):62-63.
[2]吕海洋.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分析[J].中国商论,2020(5):117-118.
[3]肖建洪, 苏丽萍. 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协同问题[J]. 管理观察, 2006(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