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与职业生涯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2020-01-07黄志钊宋依琳
黄志钊 宋依琳
[摘 要] 随着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提升,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加快推进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加大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力度。如何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的“德技双馨”人才,解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发展路径不清晰、职业定位与职业观模糊等问题,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研究,探索职业生涯教育与专业建设的协同育人模式,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关 键 词]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职业生涯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228-02
一、研究背景
中职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的成长期,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晰人生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如何设计未来角色,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精神,“扣好职业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职业生涯教育承担着极其重要的立德树人任务。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课程改革与创新过程中要坚持“八个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为新时期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研究清晰的指明了方向,如何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探索职业生涯教育与专业建设的协同育人模式,成为当前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的热点。
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时代性: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立德树人与培育时代新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面对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专业建设亟待创新和变革,融合职业生涯教育,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分阶段的工作机制,以此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成效,彰显德育工作育心功能。
(二)针对性:提升职业生涯教育的全程化、全方位、全员化效果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与职业生涯教育的融合研究,能改善思政课程教学资源欠缺专业性、职业性,职业生涯教育欠缺全局性、协调性的现状,专业教学部门、德育工作部门、就业指导部门以及企业用人单位形成教育合力,实现职业生涯教育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教育支撑和延展,全程化、全方位、全员化育人。
(三)实效性:促进职业生涯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
推进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力度,解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发展路径不清晰,职业定位与职业观模糊等问题,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的人才。
三、研究的政策依据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會导致精神上‘缺钙”;“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等一系列新论断、新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与使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生涯教育培养青年职业理想、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这种“理想信念”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理论精华和精神实质。
(二)以“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结合”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中职思政课必修课程,是价值观显性教育的课程,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起引领作用。但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思政课教学环境发生了诸多改变,青少年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和接受知识、信息的途径方式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显性教育方法,同时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途径,将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与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改革体系优化结合,拓展立德树人的维度和功能,彰显“价值引领”。
(三)以“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为目标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可见,国家对中职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要求,已从做好思政课程建设的“宽平”要求,提升为做好体系化职业生涯教育的“纵深”水平。另外,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是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
四、课程思政与职业生涯教育融合策略
融合策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增强中职学生跨境电商生涯概念思维、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为目标。通过多路径同向发力,助力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机制的建立。融合过程要完成“三个任务”:一是增强职业生涯教育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对接,深化课程思政水平的提升;二是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三是拓宽职业视野,通过职业体验助力学生拥有更多成长空间和选择权。
(一)基于课程建设维度的融合
商务英语专业中,《商务英语听说》(科教出版社,2007)课程含有大量与职业生涯教育相关的内容,教师在充分开发教学内容和挖掘教学意义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掌握商务英语听说课程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加深对现实社会、国情的理解。以商务英语听说教学内容为例,职业生涯教育元素融入教学单元模块的思路见下表。
通过融合式课程教学实践,学生逐步实现专业课程与未来职业的联动发展,既充实了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及时引导学生建立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主动关注职业和行业发展,增强专业学习动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养成专业课程和职业生涯教育融合的学习习惯,从认知学习层面向实践应用层面提升。另外,融合式课程教学也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现实生活及专业发展间的桥梁,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服务。
(二)基于产教融合维度的融合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融合,跨越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限,逐步实现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产业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学习对接。产教融合机制的建设已经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学校在实施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时,可引进企业跨境业务、工作岗位和企业文化,注重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职业道德培养,针对学生不同阶段制定思政教育内容,做到全程育人。
在入学教育阶段,组织新生参观相关实习、见习场所,以及商务英语实训基地,激发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习热情,认识自我价值,初步培养职业思维。
在专业学习阶段,迁移教学场地,设置仿真工作情景,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为重点,搭建“学生—学员—学徒—职业人”的岗位成长阶梯;以专业认知、职业探索为导向,开展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生涯措施的制定,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顶岗实习阶段,以校企协同教育为主。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充分发挥企业育人的作用,通过行业专家、企业导师的实训指导和工作岗位的奖惩制度,培养严谨、担当的现代工匠精神,夯实未来职业发展的道路。
综上所述,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就业形势,紧随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脚步,围绕企业用工需求开展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融合职业生涯教育,培養新时期具备担当意识、专业素养、自我发展能力的新工匠人。
参考文献:
[1]李忠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N].人民日报,2019-05-31.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教发〔2014〕6号.
[3]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