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2020-01-07吴德生
吴德生
[摘 要] 产教融合是当前大家公认的人才培养形式,在产教融合中课程融合是基础,没有基础的校企合作只能算表面的连接。通过研究分析当前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发现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课程改革要从职业岗位能力出发、调整课程设置、开发课程资源,开展多维的实习实训、调整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210-02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教育与产业合作,把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工学交替的育人培养方式。这种工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升了技术人才的职业岗位能力,也解决了社会人才需求与教育的矛盾问题。而目前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在职场中竞争激烈,特别是中职毕业的学生,面对的竞争更严峻。职场竞争的筹码是职业岗位能力,而目前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缺失,校企合作一头热问题依然存在,主要问题是学校的课程教学没能跟上企业生产流程,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缺失,课堂教学与产业、企业生产不相适应。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陈旧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学制三年。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半,半年是顶岗实习。学生在两年半里除了学习文化公共基础课外,还有很多的专业课程,一年级有:photoshop、图案、素描、色彩;二年级有:图形设计、三大构成、标志设计、版式设计、illustrator、inDesign;三年级有:包装、广告、VI、毕业项目设计等。这些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完整,满足了学生今后工作的知识储备,但是课程设置忽略岗位能力培养,片面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比如photoshop教学,老师几乎都会把软件所有功能教一遍,学生可以说全面掌握软件操作,学而不精。而没有从学生今后从业岗位出发,哪些操作技能是常用的,哪些不是常用的,教学上要取舍,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一些职业岗位常用技能的培养上。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转型,新的生产模式、新的职业岗位在不断更替,而中职的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一成不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指出,“课程、师资、设备”是做职业教育的基本条件。课程是基础,没有适合市场经济的课程设置谈何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环节缺少生产实践案例
技术人才的培养不是课堂上说教就能学会的,而是在实践中学会的。目前中职的课堂实践案例基本采用虚拟模式,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假定的项目让学生实践练习,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可以得到设计软件的操作练习,但是与实际的岗位能力培养相差很远。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真正参与生产的环节较少,对职业岗位缺少了解,对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不熟悉。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避免生产少出错,实习生一般不容易接触到职业岗位的核心技术,没办法学到职业岗位的技术能力,学生越是没有岗位能力,企业越是不敢让实习学生接触,这样就是一个死循环。为了破解这个问题,就必须把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出发,进行课程改革。
(三)专业老师现状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而专业老师的引进一般是学校到学校的模式,不管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是如此,这样的人才引进有一个弊端,专业老师缺少生产实践经验,过于注重理论性学习。虽然有些专业老师从企业外聘进来,这些老师一般都极个别,毕竟在企业的待遇比学校高很多,好的技术人才难以引进,另一个就是政策问题阻碍企业人才的引进。专业老师没有职业岗位的工作经验,也就无法言传身教,无法教会学生真正的职业岗位能力,只能照本宣科,跟着教材走。由此,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只是一座空中楼阁,毕业生在职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从以上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必须从职业岗位能力入手。
(一)从职业岗位能力出发,调整课程设置
通过本地域走访调研企业、行业的招聘岗位,在中职学历层次中,平面设计专业招聘的岗位中可以归类出:包装设计师、电商美工、排版设计师、平面广告设计师、数码师等五大类岗位。
课程改革按三年的教学目标进行。一年级的主要学习目标是了解专业、了解职业岗位。组织学生到企业观看,走访企业,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了解平面设计专业,认识职业岗位。初中生进入中职学校在专业选择上很盲目,对专业不了解,大部分是家长帮忙选择,学生对专业方向不清楚,给学生后续的学习造成不少麻烦,所以,在一年级后有相当多的学生想转专业。学生通过一年级的专业初步认识,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些想法,明确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年级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通过对五大类岗位的职业能力解读,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对岗位能力涉及的主要技能知识,做到“实用为主,突出应用”。
包装设计师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本岗位要求能熟练运用专业技能进行包装设计物料的设计制作,具备设计、排版、包装相关知识,具有包装物料设计的基本技能,具有熟练的平面软件设计能力,掌握并运用平面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包装设计师的日常工作,能胜任包装设计岗位及设计制作工作。涉及的相关课程知識有:版式设计、PS图形图像、包装设计、立体构成、字体设计等。
电商美工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本岗位要求能熟练运用专业技能进行产品图片后期设计制作,具备设计、排版相关知识,具有电商网站界面设计的基本技能,具有熟练的平面软件设计能力,熟悉电商美工的流程,能胜任电商岗位及设计制作工作。涉及的课程知识有:PS修图、版式设计、banner广告设计、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等。
排版设计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是:本岗位要求能熟练运用专业技能进行设计物料的排版设计制作,具备设计、排版相关知识,具有排版物料设计的基本技能,具有熟练的平面软件设计能力,熟悉排版设计师的流程,能胜任排版设计岗位及设计制作工作。涉及的课程知识有: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宣传单设计、印刷工艺、平面构成、电脑喷绘等。
平面广告设计师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有:本岗位要求能熟练运用专业技能进行平面广告设计制作,具备设计、制作、生产能力,具有合作进行印刷制作的基本技能,具有熟练的平面软件设计能力,熟悉广告设计的流程,能胜任平面广告岗位及设计制作工作。涉及的课程知识有:广告设计、字体设计、平面构成、图形创意、版面设计、电脑喷绘等。
数码师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有:本岗位要求能熟练运用专业技能进行数码图片后期设计制作,具备设计、制作、生产能力,使其具有合作进行印刷制作的基本技能,具有熟练的平面软件设计能力,掌握并运用平面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熟悉数码师的流程,能胜任数码后期岗位及设计制作工作。涉及的课程知识有:PS图形图像、色彩构成、摄影等。通过对五大类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分析,课程知识注重实用、够用,不求大而全,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三年级的目标是进行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按职业岗位,把常见的岗位生产产品作为设计项目,比如:电商美工岗位,把一个真实网店的日常设计内容作为毕业设计项目,不再搞虚拟化的毕业设计项目。但是毕业设计要反映学生创造性思维,把创意点子作为毕业设计考核点。学生顶岗实习,是二年级学习成果的检验,通过课程调整,让学生在岗位能力上把专业知识、技能在岗位上进行考核检验。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开始接触职业岗位能力学习,到三年级下学期,学生直接就可以无缝接顶岗,这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培训时间、人力,企业在人才使用上得到甜头,企业也愿意为人才培养增加更多投入,进一步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
(二)按岗位能力开发课程资源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在技能培养上不同于其他类型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践,实践练习除了在岗位上锻炼外,还需要课堂的练习补充,传统的课程没有岗位能力课程资源,岗位课程资源开发需要校企合力进行开发,把生产型案例融入课程。成立课程资源开发小组,企业技术骨干负责项目案例,学校老师负责资源建设整理,框架搭建。资源建设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开发,校企双方互赢。岗位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岗位能力的提升,对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三)按岗位能力开展多维的实习实训
中职两年半里,不是一位学生只选一个岗位,而是五大类型岗位能力学生都要学习。人的一生,不可能只从事一个职业岗位,多种岗位能力学习,为今后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各种可能。从二年级开始,实训可分为短期、中短期、长期;按岗位能力,轮岗实训;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到企业。校内可以建立设计工作室,把企业的设计业务接到校内让学生实践,校内工作室以现代学徒制模式开展建设,既方便学生也提高效率。长期实训最好安排到企业,企业可以节省人力成本,学生可以在职业岗位上得到锻炼,这种现场的岗位能力学习效果最好,学习效率提升快,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热情。
(四)调整评价模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来自学校的教师、学生,评价模式简单。按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调整,除了有老师的评价,还有企业师傅的评价和客户的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师傅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进行调整,才能体现一个学习者实实在在的情况。学校老师的评价占30%,一般包括平时在校表现和考试成绩;师傅的评价占30%,包括岗位能力的综合评价还包括学生的职业素养;客户评价占20%,是职业岗位能力和沟通能力的直接体现;综合素质占15%,是包括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学习能力、思想道德、同学关系、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其他评价占5%。这种多维度的评价模式,综合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比较真实地展示学生的真实面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从职业岗位能力出发进行课程改革,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在职场竞争力的提升。从岗位能力出发,进行课程改革要避免形成企业的技能培训,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同样重要。课程的改革还在于人的因素,专业教师要大胆到企业相关岗位实践,不断学习新的生产技术,新的生产模式,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师要利用课外时间,到广告公司、电商企业、婚纱影楼等企业的设计岗位上去锻炼,学校要大力培养双师型人才,保障课程改革的实施。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是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育人的有效举措,也是职场竞争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吕佳霖.论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和措施[J].中文信息,2017(9).
[2]郭书克.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设置开发与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與教学研究,2017(5).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