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的教育素养

2020-01-07万春燕

江西教育C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万春燕

[摘 要] 学科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育素养进行审视,让自身具有匹配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核心教育观,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现今,教师的学科素养普遍较高,但教育素养有待提升。笔者认为,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教育素养的形成主要应关注三个基本点:学科观、学生观、课程观。中学历史教师教育素养的培养思路包括:更新教学观念,打开提升教育素养的大门;进行案例研究,寻找提升教育素养的途径;坚持教学反思,巩固提升教育素养的成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师教育素养

当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新方向时,教师的第一反應应该是思考如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培育核心素养,以及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具备顺应社会发展的关键品格和能力,这两点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利用自身的教育素养,落实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果说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根本,那么教师素养就是这一根本的根本。教师是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的核心素养观、核心素养教学和课改思维是成就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逻辑,学科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育素养进行审视,让自身具有匹配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核心教育观,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

一、教师教育素养的现状

笔者认为,初中历史教师的教育素养包括学科素养与教育素养两个方面。学科素养体现在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教育素养体现在教师利用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能力和水平。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育素养现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教师的学科素养普遍较高。在不考虑其他转教教师的前提下,专业历史教师的学科素养普遍较高。在对外学习、交流中,笔者也发现无论是公开课还是课后研讨,同行们都能非常专业地讨论问题。从历年来的历史教学专业文献来看,关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观点总结、策略总结也屡见不鲜,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师的水平。可见,历史教师的学科素养较高,学科基础较为坚实。

第二方面,教师的教育素养有待提升。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看,当前初中历史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初中历史专业教师普遍较少,基本上集中在初三(即九年级)。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如何应付考试上,未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形成路径依赖的初中历史教师往往不具备在自身基础上充实核心素养的意识或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直面问题,让自身的教育素养能够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高度匹配。

二、教师教育素养的分析

其实已有同行对这一研究命题做出过有益的探索,如王黎、宋海潮曾提出,教师要发展“五大核心素养”,即永葆“活力”的创新素养,善于“柔化”的协调素养,着眼“发展”的绿色素养,工于“接纳”的开放素养及乐于“碰撞”的共享素养,并认为这些素养对推动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有所裨益。而郁丽娟则认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和实现学生的终极价值追求三个方面,并认为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关键在于课程。因此,学校应加强学生课程开发,注重学校课堂教学的转变。综合上述观点,结合充分的实践,笔者认为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教育素养的形成主要应关注以下三个基本点。

一是学科观。学科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既然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思考问题,就一定要关注学科教学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当前人们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分为五大要素,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不应排斥应试,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应试。例如,“洋务运动”这一内容的教学,既要让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这一知识点,又要让学生通过这一结论,分析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为何最终未能实现自强与求富的目标。

二是学生观。学生观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历史学习中学生的角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避免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这一学生观。因此,科学的学生观对初中历史教师而言至关重要。毫不夸张地讲,教师的学生观决定了学生的历史观。因为当教师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时,学生很容易会误认为历史学科就是历史知识的堆砌。然而,如果教师能够本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来实施教学,那么学生自然会认为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分析史料,历史观点是在史料分析的过程中形成的。

三是课程观。课程观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素材的组织水平。历史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必须坚持以教材为本,与此同时还应适当做一些拓展。换言之,从课本出发,选择权威的历史教材来充实课堂,同时教师应从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向来组织教学,实际上是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是科学历史课程观的产物。

三、教师教育素养的培养

基于以上分析,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历史教育素养的培养思路也就清晰了。结合理论与实践,笔者提出如下几点思路。

(一)更新教学观念,打开提升教育素养的大门

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师定会处于封闭的状态,作为新事物的核心素养难以真正融入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为例,教师需要坚信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史料,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走向核心素养,所以“洋务运动”的教学就可以深入一点,多向学生介绍李鸿章的史料,了解他“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主张背后的思想根源,使学生在分析史料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类似的认识。

(二)进行案例研究,寻找提升教育素养的途径

教师的教育素养一定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案例研究则是最好的经验积累方法。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以重要的知识点作为案例研究的突破口,积累一定量的案例经验,以寻找有效提升教育素养的途径。

(三)坚持教学反思,巩固提升教育素养的成果

教学反思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剂,也是教师提升教育素养的催化剂。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有一个梳理教学过程的机会。例如,在“洋务运动”的教学中,有学生在课堂上对李鸿章的功与过进行评判。这自然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但对于初中生而言,依然有教育价值。笔者在反思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如果能坚持从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那本堂课的教学层次可能会相应地提高。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才能准确地以历史知识为依托,不断提高与学生对话交流的能力和智慧,朝着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的方向培养学生。只有在学科素养的基础上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才能让学科素养彰显出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教师的教育素养是在学科素养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也是教育素养提升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龙宝新.论核心素养时代教师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7):49-59.

[2]王黎,宋海潮.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呼唤教师核心素养[J].教师教育论坛,2017(2):35-38.

[3]吴陈兵.核心素养研究:内涵、价值与展望[J].教师教育论坛,2016(12):25-29.

[4]郁丽娟.浅议中学历史教育核心素养之教师的成长[J].新课程(中学),2018(3):245.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