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0-01-07单明芳

江西教育C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校园管理校园文化

单明芳

[摘 要] 校园文化是支撑学校发展、师生成长的最关键的因素。管理者可借力于“法自然·画童年”空间文化建设的优势着力开发“法自然·画童年”课程园,通过课程园的建设与实施,让校园文化更具内蕴。具体包含三方面内容:课程园的目标与“法自然·画童年”同源;课程园的内容因“法自然·画童年”而丰富多彩;课程园的活动诠释“法自然·画童年”的意境。

[关键词] 校园管理;课程园;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按表征形式一般可分为显性文化、隐形文化两大类。显性文化是物质层面的,可見可闻。隐形文化需要用心感知方可领会,更多的是依托学校空间文化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办学理念等。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遇到的挑战及问题

校园文化是支撑学校发展、师生成长的最关键的因素。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一些挑战,如校园文化建设表面化、肤浅化等,笔者发现通过墙面的布置、美化,并不能真正形成能够立足于学生心灵的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的突破口就转向了课程园的建设。

课程园建设的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培育“灵气、书卷气、浩然之气”兼具的府城新少年。“灵气”,意为聪慧或秀美的气质,又指对外物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是源自自然的精灵之气,也是儿童的灵动之气。“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高雅气质和君子风度,它源自书籍,得益于修养,彰显于言行。“浩然之气”,是人在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精神品格方面的升华,深度修学形成的一身正气与高贵气质。“灵气、书卷气、浩然之气”就是吸纳“天然图画”的精髓,践行“法自然·画童年”的理念,重视童年、童心、童真与童趣衍生而来的。以课程园为载体的课程建设,奠定了校园文化的重要基础。

二、基于课程园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笔者带领全校教师依托天然图画里的“自任乐园、沂咏乐坊、梅花老屋、精一体育、白象科苑、近圣智园”等空间文化优势,形成了八大系列一百多项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详见下表,罗列了一些范例。

基于以上课程的架构,相应地做出了以下实践活动。

(一)实践一:“观澜剧场”读画图

学校将“天然图画”这一空间文化的核心特质外化为可知可感的具象,融入校园活动中进行具象化解读,充分诠释并发挥它的育人功能。比如,学校有计划地在观澜剧场举行“法自然·画童年”之“山水年华”文化主题活动。该项活动内涵丰厚、内容丰富,涵盖“读画”“广文”“观澜”“溪山”“沂咏”五大行动。

议程一:“一山一水一世界”。在“10,9,8…”倒计时之后,全体师生观看学校的宣传大片“天然图画·山水年华”,视频由“山、水”字理开篇,引入“山水临海”之美,揭示校园内“溪山第一”“砚瓦池”“清溪小隐”“沂咏楼”等建筑命名中的府城元素、山水文化,明晓“男儿刚如山,女孩柔似水”山水年华之寓意,画面美轮美奂。

议程二:“一字一句一格局”。校长发表致辞,解读“山水年华”的文化内涵,介绍“天然图画·山水年华”文化主题活动的总体框架。

议程三:“一动一静一智慧”。展示由水墨画、石头画、书法、茶艺等组成的传统文化表演。

议程四:“一呼一号一感化”。为孩子们颁发“活力男孩”“魅力女孩”徽章;孩子们集体宣誓,将努力成为勇敢、乐观、担当的男孩,聪慧、自爱、独立的女孩。

议程五:举行“点点乐淘书”等活动。

(二)实践二:“梦想舞台”显身手

学校在教学楼东边设置了六个可任学生自由展示的梦想舞台,分别是“小舞台大梦想”“秀出不一样的自己”“讲述我们的精彩”“演绎我们的成长”“记忆中的临海”“江南八达岭”等主题,并配上可移动的音箱、话筒,供学生随时使用。“梦想舞台”是以学生社团化自主实践为主体的展示平台。由学校引领,既有统一的规划行动,又有机动的临时安排,还有以学生为主的即兴型课外随演,可以是团体、小组或个人展示,是各抒己见的“少年小讲坛”,让学生主宰舞台五分钟,张扬个性、畅所欲言。只要有梦想、想表现、敢上台,诵读吟咏、吹拉弹唱都可以,内容以“融入府城,感受生活”为主基调,鼓励学生或浏览当地网站,有选择地看电视,关注府城的大小事;或走访大街小巷,触摸府城的风景名胜、人物、诗书、美食、民俗……

(三)实践三:“琪水农场”庆丰收

学校想方设法让每一处景观与学生发生互动,让静默的景观焕发出活泼的风采。比如,琪水农场就是平台之一。琪水农场是一座园林的名字。该园林始建于清代,园址在台州府城东湖,为乡贤陈璜所建。“琪”为珍宝,“水”养万物。借“琪水”之名,学校希望孩子们能从劳作中收获成长的珍宝,以仁爱之心感受万物之美。每个班级都可设自留地,从播种、选苗、除草,到施肥、选果、收获,全部由孩子们在“学农辅导员”的指导下完成。秋天收获的时候,教师们引领孩子们过丰收节,开展丰收节全课程系列活动,让基础性课程走进田间农作。师生在活动里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在收获中成长。

(四)实践四:“沂咏乐坊”乐绕梁

学校不仅构建了天然图画物理空间,更注重让学生在其间学习展示才华。例如,沂咏乐坊,分西洋音乐教室、民乐教室、合唱教室、舞蹈房。西洋音乐教室有三个不同色调的教室,里面有西洋乐器陈设,有富有韵律的台阶,符合音乐学科特点,具有现代时尚感,简约大方,体现西洋风;民乐教室,有民族乐器陈设,具有民乐元素、东方音韵,每个空间都能给学生传达民族音乐的信息……

(五)实践五:“砚瓦池”旁翰墨香

笔者学校取意地在文化遗址构建的“砚瓦池”广场,以“仁、智、孝、礼”为主题构建的墙雕,教学楼的书香长廊,卡通式开放书吧,以及白云书屋、沂咏乐坊、寒石草堂等功能室,蕴含着文化故事、文化特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在课程建设中,校园文化需依赖于课程建设,而课程建设在丰盈校园文化的目标指引下,也有着更加明确的目标。在实践中,笔者发现“空间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能仅仅将空间理解为一种固定的场所或者背景。基于自然、纯粹的物理空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同时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时空。空间文化于人而言是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的结合体,只有用人的活动推动校园空间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将自己与空间合体,才能形成学校空间文化的深层驱动与价值提升,使其变得生动、丰润。

猜你喜欢

校园管理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内测量综合实习基地建设及管理初探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RFID技术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的应用
小学校园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基于大数据时代校园管理信息化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