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商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07陈红苗

江西教育C 2020年12期
关键词:应用途径小学数学

陈红苗

[摘 要] 从词源学角度出发,“协商”一词属于信息交流方式及行为范畴,主要作用于不同主体之间的和谐关系构建,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恰恰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文简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显而易见,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信息应保持双向流动,这为协商教学模式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协商过程中的对话、争论、质疑等形式,也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协商教学;应用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观点的提出基于一个大前提,即在应试教育思维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秉承的是“以教为本”理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最高话语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教为本”的理念被“以生为本”取代,因此,视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辅助者”,本质上是教育价值向正确轨道的回归。从小学数学教學实践来看,《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并未得到真正落实,即便教师在主观上扭转了应试教育思想,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并未及时转型,小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仍处在被动地位。因此,积极展开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是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达到“四基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传统教学模式现状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多种广为诟病的方式及方法,如“填鸭教学”“灌输教学”“题海战术”等,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从属被动地位,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也可以归纳为“被动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包括三个方面。

(一)知识信息的单一方向传输

“以教为本”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以教师、教材、教法三要素为核心,其中教师又具有教材内容、教法运用的决策权,这就导致师生之间地位的严重不平等,形成了小学数学知识信息从教师向学生的单一方向传输态势。这就意味着学生等同于一个“数学容器”,完全违背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里师生之间的对话具有命令性、强制性的特色,并不利于培养小学生自主能动性及创造力。

(二)学习成果的评价过于主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因此,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结果,也包括学习过程。很显然,在被动教学模式中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主要表现为教师以“数学权威”的身份对学生展开评价,而评价内容又往往是学习结果,以单纯的“对错”标准展开,很容易消解学生的数学兴趣,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三)堵塞学生个性化学习渠道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天赋差异,仅以数学成绩来区分差异是不科学的。小学生不擅长应对考试,但是在数学理解、数学思维上具有可圈可点之处。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缺乏与学生协商的主动性,单纯用考试成绩、作业表现来区分优劣,是一种否定学生个性优势的表现。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处在相对隔阂、脱节的状态。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就必须消除传统教学模式“被动性”的缺陷,这也正是引入协商教学模式的意义所在。

二、“协商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构建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

平等自由是协商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基本要素。所谓“平等”既包括教师与学生地位的平等,也包括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地位平等,旨在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与交流氛围。而“自由”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发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赋予学生一定话语权,在不破坏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质疑。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四章节“认位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走到教室中间位置,在参照物界定模糊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探讨“老师在你的什么位置?”由于刻意规避了教师、学生位置的相对性,学生必然会提出不同的答案,围绕着“前后左右”的不同位置视角,引起学生激烈探讨、争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肯定或否定,尤其是肯定优等生答案、否定学困生答案,以此突出对学生思考成果的充分尊重,让学生感受到身份的平等性。

(二)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共同参与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及逻辑性的特点,这些可以统一归为“科学理性”,相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并不存在差异化结果。因此,共同参与的方式有利于发动集体智慧,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有趣的七巧板”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方式,每个小组分发一套七巧板工具,让学生按照要求组合对应的形状(如动物、植物、人物等),小组之间展开竞赛,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力。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发挥协商教学模式的作用。学生通过协商、汇集智慧,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相互学习。

(三)因材施教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参与感不强,除了课堂时间、资源、组织方式等局限性外,更多的是教师缺乏分层教学意识,仅有的交流互动也主要发生在优等生之间,学困生容易被排除在外。教师运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可以保障协商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全面性。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章“千克和克”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接触过电子秤、钩秤等工具,具有相关的生活实践经验,了解“千克”和“克”重量单位的含义,那么对于此类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较为直接的沟通方式,而对于一些生活经验匮乏、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将“千克”换算成“公斤”,将“克”换算成“两”等,丰富他们的理解能力。使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能够保障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可能性。

(四)鼓励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协商教学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教学活动的互动、交流主要是思维碰撞、灵感激活,更深入的成就来源于学生的反思,也可以认为,协商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反思,而不是通过协商获取结论。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章节“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结合教材中提供的“转化法”,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但止步于此,协商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只停留在浅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方法。学生思维较为敏捷,提出用木片做一个四角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然后将它扭转成矩形或正方形,再按照“长乘以宽”的公式计算;同时,让学生将自己思考、推理、归纳的过程描述出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展示出来,以此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协商教学有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真正实现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构建协商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加强教学内容的预处理,如对于整体难度较小的知识点,可通过构建平等自由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而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则鼓励学生反思、创新。

参考文献

[1]张觉.“协商”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小学数学实施协商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76):84-85.

[2]叶圣伟.协商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7(6):106-107.

[3]张霞,余秀平,郭心毅.协商式生成课程教学模式优化及实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2):138-139.

[4]李斌.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20(9):160.

猜你喜欢

应用途径小学数学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新课程中的应用途径
班主任工作“微”管理
汽车类电子通信安全技术的应用途径
自主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浅议快乐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途径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