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支教活动中激发当地教师的内生力

2020-01-07李丽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支教儿童游戏

李丽

习近平总书记说,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扶贫是我们教研室重要的工作内容,幼儿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是支教中的薄弱环节。多年来,我们以多种形式支教农村,帮助基层教师专业成长,使农村的幼儿也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找准基层教师问题,确立支教重点

在早期的支教过程中,支教教师与当地教师研讨交流不多,倾听当地教师的困惑和问题的机会不多,当地教师也是看一点学一点,日子一久还是老样子,总体支教的效果不太理想。分析原因不难发现,首先,基层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很高,大多数教师认为只要不出事,教孩子认认字、算算数就可以了;其次,基层教师的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对幼儿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理解不透彻,认为幼儿是小孩儿的身子、大人的心,日常也像小学生一样进行课程教学,对游戏不太重视,认为游戏即放羊;其三,学习中主动参与性不强,他们喜欢观摩直观生动的教学示范活动,以及简单的舞蹈和手工操作,喜爱模仿;其四,反思能力不强,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善反思,不善迁移,积极创新的动力不足,缺乏由点及面、举一反三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决定调整支教计划,改变方式,重点激发当地教师的内生力量,即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帮助他们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行动,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扎根基层自我成长。

恰逢2015年起,我们参加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主持的“农村3~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实践研究。我们决定以此项目为契机,转变支教方式。

项目开展前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地教师对留守儿童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照顾孩子”的认识上。教师们谈起一些留守儿童的问题,比如不爱说话、懦弱、焦虑、打架骂人等,感到很头疼,不知该如何教育引导,采取的教育方式简单,效果不佳。

基于此,我们把引导当地教师了解儿童作为支教的突破点。

我们首先组织教研活动引导大家思考:是否知道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有哪些不同的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和表现?该怎样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研讨中有的教师说,没留心这些孩子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有的则说,可能有些孩子天生脾气坏,有的孩子天生胆子小,有的缺管教等等……可以看出,当地教师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问题缺少重视,找不出根本原因。于是,支教教师就给他们讲述自己面对问题儿童、特殊儿童的教育故事,引导他们明白: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有多种,比如遗传、环境、家长、同伴、教师等等,要解决问题,就必须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接着大家开始共同研讨怎样才能从根本上了解孩子。最后大家一致认为,静下心来和孩子谈谈,和家长谈谈,是迅速了解孩子的可行方法。这时,支教教师们再次深入启发,如果你是家长,你希望听到老师告诉你什么?如果孩子有缺点和问题,怎样说才能被家长接受,并获得家长的配合?教师们思考研讨之后,决定制订目标和计划,分别对孩子进行问询谈心,定期分工开展家访工作,为孩子建立全方位的档案信息卡,了解孩子家庭和心理等状况,在此基础上找出对策,调整教育行为,精准帮助每一个留守儿童。

了解幼儿的故事,唤醒爱心和责任感

了解、走近孩子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家訪。家访伊始,尽管当地教师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但还是被活生生的现实撞击了心灵。小赵老师在日记中写道:“第一次家访,是到小城的家,他家就在不远的养牛场旁边。小城平时来幼儿园,脚上总是带泥,几乎没有一天是干干净净的,一不小心就弄脏了教室,这让我有些嫌弃,就让他带了双备用鞋……快到小城的家时,眼前的泥洼地难住了我们,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从没见过那么多的泥巴,还是掺杂着牛粪的泥巴。正在发愁之际,小城的奶奶在不远处看见了我们,拉着一辆破旧的人力三轮车,吃力地走了过来,她说,就怕你们过不来,我来拉你们……看着奶奶苍老瘦弱的背影,我的心里隐隐作痛。交谈中得知,小城爸爸在外打工,妈妈改嫁了,小城就随着奶奶生活,为了小城上学,奶奶才从山上的窑洞搬到了山下村里的学校旁边……看着这一切,我们心里特别难受,特别懊悔以前对孩子的忽视。”

除了家访,项目中设计的前后测也能快速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通过测评老师们发现:85%以上的留守儿童需要教师积极与其互动才能进入调查活动,小班孩子比例更大;留守儿童在提供的情景测验方面不同程度地流露出对爸爸妈妈的想念;祖辈带领的幼儿中94%以上回家以后就是看电视、玩手机、自由玩耍,没有人陪伴孩子看书讲故事、玩游戏。家庭教育状况堪忧,严重缺乏父母的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一位参加测试的老师写道:“测查活动开始,小女孩来到我跟前,用怯怯的眼神望着我,一下子就把我的心给揪起来了。当我问到爸爸妈妈的工作时,孩子只会说在外面干活。问爸爸妈妈喜欢什么、是不是经常和爸爸妈妈打电话等问题时,孩子闭口不答,眼泪在眼眶里转悠……看着她那稚嫩的小脸,我心里五味杂陈,作为教师,我怎么现在才发现孩子是这样的状况呢?”

结合这些调查结果,教师们认真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发现:有些孩子自觉地和自己情况相似的同伴在一起,自动屏蔽和其他同伴交往;有些孩子与他人交流时,胆怯、不自信,说话少,神情凝重……真实的现状不断冲击着教师们,面对这些稚嫩的孩子,同情心被激发,责任感油然而生,并开始思考:怎样做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怎样做才能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心理抚慰,担负起教学之外的责任……

体验游戏,深刻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刚开始和当地教师共同活动时,他们大多默不做声,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明显缺乏自信。为了帮助教师更加深刻地体验游戏的价值,我们组织当地教师回忆小时候的游戏故事,并组织他们亲自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思考和收获。在“不倒森林”“能量传输”等游戏中,老师们玩得很投入,一开始总是失败,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遍遍尝试,不断改变游戏方案,终于完成了游戏任务,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参与游戏后,老师们交流做法和感悟。他们说,直接体验游戏,感受到同伴间的相互帮助学习、协调合作、认真思考、敢于尝试、坚持行动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以前将幼儿游戏仅仅看作玩耍是不对的,以后要充分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游戏和日常生活,帮助孩子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去获取知识、经验,逐渐养成敢于尝试、合作、专注、坚持等良好学习品质。

变被动为主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每每看到支教教师自信地组织活动,当地教师感到非常羡慕,自然把自己放在了从属位置,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为此,我们对支教教师提出新要求,必须帮助当地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引导他们从看到学,独立执教。根据乡村幼儿园教师理论欠缺、专业能力弱等特点,支教老师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帮助,既有各个阶段面向全体教师的总要求,又有对重点教师的追踪帮助,点面结合,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制订个人发展规划,从引导教师学会观察幼儿、记课堂随笔、写课后反思开始,逐步过渡到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

感受教育的力量,全身心投入幼儿教育

随着支教活动的深入开展,当地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被激发出来,他们开始自觉自愿、充满感情地走进留守儿童中间,对孩子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仔细观察,及时帮助,对留守儿童有了新的认识和对策,同时,以自身的言谈举止关爱、呵护孩子,对孩子的情感需求予以满足。

比如某园的小涵小朋友,不爱与人说话,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老师每次询问,他也都是摇头或点头。家访时,教师们了解到孩子的父亲双腿残疾,靠轮椅行动,母亲离家出走多年,全家主要靠爷爷奶奶务农维持生计,生活极其艰难。看着这个困难孤单的孩子,老师专门制订了一个温暖的计划:每天一到幼儿园,就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他我们都非常想念他;教育活动时,经常叫到他的名字,鼓励他勇于表达;放学时,拉着手把他交到奶奶手里,笑着挥手说再见;表现积极的时候,就给他贴上小红花;一个人发呆时,叫上其他小朋友一起拉他玩游戏;遇到困难不知所措时,就拥抱并安慰他,告诉他不用怕,有任何事情还有老师在他身后;鼓勵他在家里多跟爷爷奶奶和爸爸沟通……几个月的时间下来,小涵爱笑了,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快乐地玩游戏,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活泼,还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随着当地教师真实地体验和理解了乡村孩子和家长的难处,他们不断走进孩子家庭或请家长进园,共同观摩交流,帮助家长转变观念。交流沟通时注意方式方法,先介绍孩子的优点,再讲育儿知识,最后再把问题讲给家长听,共同协商解决办法。久而久之,教师的爱心行为打动了家长,他们慢慢尝试着和孩子表达感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协同教师,共建家园关爱网。

坚持不懈的支教工作,使得当地教师在活动中不断磨练成长,内生力量不断被挖掘出来,对工作的热情越来越高,对孩子的关爱无处不在。他们逐渐打开思路,不断创新工作形式,比如,组织部分留守儿童到志愿者家庭里做客,在家庭温馨的氛围中,教师有计划地将礼仪教育、行为习惯、社会交往、情感培养等内容渗透到轻松的活动中,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响;开展“老师带我回家”活动,周末由一个老师带几个留守的孩子回家生活,体验家庭中教师妈妈的爱;学会有效挖掘利用教育资源,带领孩子走进超市、博物馆、旅游景区等地方,让孩子体验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到医院和养老院去看望住院的病人,孤独的老人,让孩子感知自己也有帮助他人的能力,体会被需要、有力量的感觉。

我们看到,支教活动慢慢地变成了一颗种子,植入教师们心中,生根发芽;也是一个导火索,点燃教师的学习热情;还是一个传输手,引导教师重新认识幼儿教师的价值,加深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帮助教师学习新理论、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方法。当地教师在支教活动中不断被激励着、磨练着,改变着固有的陈旧的教育观念,自我学习反思,悄然成长。我们有理由期望:在不远的将来,和这些奋战在基层的幼儿教师一道,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那些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也将逐步享受到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猜你喜欢

支教儿童游戏
警惕功利性支教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