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促智,以德润心

2020-01-07李耀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6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德育

李耀荣

【摘要】利用生物课堂教学和拓展活动等时机,恰当地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生物资源、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等与生物息息相关的现状,或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从中有机地触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在教学和活动中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健康生活意识等,目的是通过各种生物教学及活动,务必把学生培养成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既有科学的智慧也有高尚道德的人才,即以学促智,以德润心。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渗透

新课程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这个能力的发展,离不开道德的培育。德育渗透越成功,学生能力越进步。在教学与实践活动中,把德育与能力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为达到这个以学促智,以德润心的目标,在生物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笔者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在课前五分钟信息交流活动中渗透

除了常规教学过程中的有机渗透,笔者更多地专注于课堂教学外的渗透,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在拓展过程中有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样的渗透,更能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课前五分钟进行信息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互联网、报纸、刊物,从中搜集与生物有关的各种信息,在五分钟内与老师同学一起分享。于是,各种最新的生物研究成果的消息,便在课堂内传播,教师及时点评,引导学生关注相关信息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影响。学生汇报的内容丰富精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面包中的一种酵母可以帮助人类探索太空”“CRISPR技术成功治疗活体动物的癌症:世界首例且永久有效”“超声波技术可以杀死蚊子幼虫”“罗氏批量供应新冠病毒抗体药:可能要等到明年第一季度”等等。在疫情还未结束的日子里,尤其是与新冠肺炎病毒有关的生物科技信息,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把相关信息、图片、资料等,用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有的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配上音乐,有的配上动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展示,教师把学生展示的信息归类保存在电脑上,并保存到学生用的平板供学生分享。也有学生分享一些课外的生物知识,把自己课外阅读或在野外观察中收获的知识,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把搜集的信息、照片等制作成精巧的课件,向师生展示他们所观察到的生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并把观察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也一并展示,为吸引师生注意力花足了心思。所提出的问题更是引起了师生的兴趣,留待课后一起去研究,甚至一起再去观察,再研究。教师给了学生五分钟,但学生却给师生带回了远超五十分钟思考的影响。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中,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对社会、对环境、对生物的关注热情不断提高。

二、在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专题拓展中渗透

课前的导入,仅靠三两分钟的导入,对于科学性极强的生物专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有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专题进行拓展。如学习“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或“生物的多样性”等内容时,可以把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之间的故事,制作成一个五分钟之内的专题,或课件,或视频,把袁隆平在水稻杂交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卓越贡献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当今生物研究最尖端的信息,也可以了解当代科学家的事迹,既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人物的高尚品德。结合教材,可以开展类似的专题拓展很多,越拓展,学生对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就越关注,对身边的生物问题的调查研究就越主动参与。

三、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渗透

精心引导学生对南沙区内的山林生物、湿地生物、海洋生物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调查手段,一方面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作深入的理性思考的良好习惯。主要是从下面的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是设计调查方案,包括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内容、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等;二是指导学生学会处理分析调查的数据;三是指导学生学写规范的调查报告。

利用假期,带领学生或学生自发组织,到南沙区的湿地公园、黄山鲁森林公园、新垦十九涌养殖场等。通过调查,学生对南沙区的湿地生物、山林生物、海洋生物等多种生物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了能力的同时,对濒危生物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生物的关注之情,也激发了他们对家鄉的热爱之情。

指导学生进行种和养的实践。在动手中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更直观和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灵活地把实践所收获的知识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是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也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如南沙濒危植物红树林,在学校开辟一小块园地,模拟红树林的生态环境,进行种植实验。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工负责,有的负责种,有的负责记录,遇到问题想方设法研究解决,解决不了的请教老师,老师也解决不了的到外面请教专家。

另外,有条件的学生在家中尝试用家中自留地开掘小鱼池,在渔民的指导下养殖黄阁著名的小虎麻虾。虽然限于生态环境等各种原因,养殖几次均以失败告终,但整个养殖过程,始终采用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了收集和处理各种复杂信息的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等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还有更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家里的阳台、小块空地等,尝试种植黄阁名优农产品蕉门红番薯,或单独种植,或合作种植。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在种植过程中,学生的耐心、细心、爱心等得到了培养和巩固。

四、在指导学生独立实验中渗透

生物实验既是学生认知事物的手段,也是是科技创新的手段之一。学生越动手,越敢于拓展自己的视野,并敢于质疑前人的结论;学生越动手,离“纸上谈兵”也就越远,科学素养才真正的得到培养。简单如种子的发芽,再稍为复杂一点的动物解剖等,学生的生活空间越广阔,尝试的实验就越丰富。把学生家庭条件化为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土壤和阵地,随着学生的动手能力的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断提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也得到了培养,并把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思想深深地植根于学生心中。

教师安排专门时间进行总结讨论,并利用宣传栏、校刊、班报、学校科技节等各种平台,推广学生的经验和做法,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各种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学有途径,动有场所,展有渠道,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从课室走向社会,在实践中验证知识,寻找规律,再验证,再运用规律,直到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学生在教师的正面引导下,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把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主动求知的愉悦的心理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巧妙的德育渗透,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不着痕迹了。

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越容易激发起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他们在老师设计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会从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动手,在真切的体验中分享着自己实践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与分享着其中的快乐,于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发的高涨。他们对身边的生物世界和生物现象了解得越多,对社会的责任感越强,对生物的关注之情越切。这恰恰就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细雨润无声。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渗透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