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功能提升操对伏案工作人员肩周炎的疗效分析研究

2020-01-07张晓波吕毓虎

四川体育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伏案肩部肩周炎

陈 敏,张晓波,吕毓虎

肩功能提升操对伏案工作人员肩周炎的疗效分析研究

陈 敏1,张晓波1,吕毓虎2

1.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四川 成都,610065;2.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626001。

探讨肩功能提升操对伏案工作人员肩周炎的疗效,为肩周炎治疗提供一种干预方法。在长达10-20年的伏案工龄人群内招募13名受试者进行为期12周(3次/周)的肩功能提升操(该成套动作主要发展肩关节活动度、柔韧、力量)锻炼。通过12周的运动干预后对比受试者肩关节的痛感、日常生活水平、手的位置(直臂上抬的高度)、肩部粘连、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的评分。与干预前相比,肩部痛感、日常生活活动水平、左右肩关节的前屈、外展的评分非常显著上升(p<0.01);患者手臂能摸到的位置以及肩关节的后伸评分显著上升(p<0.05);肩部粘连以及左右肩关节的内收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功能提升操能有效改善伏案工作人员肩周炎患者的肩部疼痛症状、增加肩关节功能活动范围、提高肩部日常生活活动水平。

肩功能提升操;肩周炎;伏案工作人员;疗效;运动疗法

肩周炎是一类引起盂肱关节僵硬的粘连性关节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肩关节各个方向主动和被动活动度降低影像学检查除骨量减少外无明显异常的疾患[14]。随着电子信息工业时代的到来,现代人的工作、生活模式也由传统的“户外”转入“户内”作业,这也导致其伏案工作时间的加长。由于伏案工作姿势的长期固定,导致肩臂血液循环不畅和相关组织慢性疲劳或损伤,易引发肩部炎症等疾病[2][4]。显然肩周炎已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常见不适症状,且好发于长期伏案工作人员和手工业操作者[15]。

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肩周炎的诊疗主要采用了中西医疗法[1]。中医疗法主要采用了针灸、药物、推拿等,其疗效比较满意,原因在于中医对肩关节的诊疗相对温和,讲究舒经活血等[16-18];西医疗法主要采用了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手术、封闭、麻醉、物理疗法等),其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疼痛和改善肌肉挛缩所导致的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缩短病程周期等[19]。尽管中西医疗效尚好,但仍然存在许多弊端(昂贵、副作用、耗时长等),并且医学对健康的干预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2]。而运动疗法作为一种不受时间、地点、器械等限制的一项治疗方案,其主要是研究运动训练、体育锻炼和缺乏运动对健康人和患者身体功能的生理、病理影响[20],其研究的成果主要是用于伤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21]。

在肩周炎的诊疗中强调了运动锻炼对肩功能障碍恢复的重要作用,坚持正确而有效的运动锻炼可防止和解除粘连,舒经活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挛缩,增强和改善肌肉的功能[1]。因此在肩周炎的诊疗中运用运动疗法是一种积极促进患者康复保健的有效方法,而肩部保健操更是一种常用的运动疗法。近年来燕飞提出哑铃操锻炼对肩周炎症状的治疗对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外展3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但就哑铃而言是否适合此类人群相对存在局限性;郭维,宁俊忠等在社区开展颈肩保健操得出颈肩保健操具有治疗及减少颈肩相关疾病复发的疗效[10],相对来说此保健操对肩周炎康复的针对性不强;王小兵和汪燕指出运动疗法对肩关节活动度和痛感改善情况明显[13],此疗法对于肩关节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伏案工作人员肩周炎的发病机制和该人员的工作特点设计出肩功能提升操,且该成套动作发展肩关节的活动度、柔韧、力量为主,主要改善并提高肩关节的功能(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水平、肩部粘连、痛感等),探讨肩功能提升操对伏案工作人员肩周炎的疗效,为肩周炎治疗提供一种干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在长达10-20年的伏案工龄人群内招募13名伏案工作人员肩周炎患者及潜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12周的定量运动干预。参与实验的受试者均为自愿参加无遗传等疾病,并在训练前告知患者实验情况,试验结束后实验组脱失3名(中途退出或未坚持),患者基本情况如表1。

纳入标准:(1)伏案工龄在10-20年;(2)肩关节周围有疼痛;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穿脱衣、洗漱、举臂等动作均感困难);肩部肌肉包括三角肌、冈上、冈下肌有明显压痛感;外展、内旋、外旋、上举受限;以及经医院检测有肩周炎的患者;(3)平时无规律性锻炼肩关节的习惯;(4)实验期间如有疗效同意不进行其他治疗干预。

排除标准:(1)临床上不能进行运动干预的患者;(2)受试者在进行肩功能提升操锻炼期间接受了其他肩关节辅助治疗的患者;(3)受试者中途退出,不坚持肩功能提升操运动疗法的患者;(4)在运动疗法期间,受试者身体产生不适,不适合继续进行肩功能提升操疗法的患者。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肩功能提升操干预方案 实验前,先进行对照组的基本实验数据(肩关节日常生活活动水平、手的位置,肩关节活动范围、肩部粘连)的测量;实验中,13名受试者一起进行12周的肩部肩功能提升操的训练。第1周,受试者主要进行肩部肩功能提升操及准备活动的学习(统一学习);第2-12周,主要进行肩功能提升操的锻炼(锻炼前需进行准备活动)。运动时间及频率:持续12周的肩功能提升操锻炼,每周3次,每次3组,每组间歇1min;运动强度:运动干预前期强度稍低(主要是准备活动强度),运动干预后中期,运动强度逐渐增加至HRmax70%;运动注意事项:根据受试者自身情况可控地进行肩功能提升操的锻炼;运动前必须进行准备活动的练习。

1.2.2 疗效评定 肩功能综合评定采用Constant 发表的一个由医生使用的肩功能综合评估系统[22](Constant-Murley),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使用较广的肩关节功能评分之一。Constant-Murley 肩功能评定量表满分100分,包括疼痛15分、ADL(日常生活活动水平、手的位置)20分、ROM(关节活动范围)40分、肩部粘连25分(由于本实验仪器有限,因此未测量肌力指标,将本次实验肌力指标替换为肩关节的粘连指标),分数越高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好。其中肩部粘连评定采用丽康LK-075量子弱磁场共振分析仪进行数据检测。

1.3 数据统计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以均值±标准差(X±SD)来表示,检验p值,其中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对13名伏案工作人员工作特点调查结果

通过对伏案工作人员的调查访谈发现,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伏案一次的时间为2-4h,其肩部长时间地保持在伏案状态;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得知,该人员在伏案中疲劳部位主要集中在颈、肩、腰三个部位,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对肩部的锻炼每周少于0.5h,肩部血液循环不足,导致肩部劳损不能得到及时缓解;13名受试者的工龄均超过14年,日积月累,导致肩部疼痛、日常生活(穿脱衣、洗漱、举臂等动作均感困难)水平降低。

2.2 实验前后Constant--Murley肩功能各指标的评分结果

经过为期12周的肩部肩功能提升操的干预治疗,并对所有患者实验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列出实验前后检测的肩关节评定指标的差异(如下表),显示了经过12周的肩功能提升操锻炼后肩关节各指标的变化。

2.2.1 实验前后肩部疼痛、ADL(日常生活水平、手的位置)、肩部粘连指标评分结果

表2 实验前后肩部痛感、粘连指标评分

图1 实验前后肩部痛感、粘连评分

注:实验前后对比,P<0.05为显著性差异,用*表示,p<0.01为非显著性差异,用**表示。

从表2、图1数据可知,经过12周的肩功能提升操的定量康复锻炼后,肩部痛感评分从5.23增加到8.46,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水平的评分从5.24提高到7.26,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的左右能摸到的位置较实验前分别提高了0.23和0.2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肩部粘连差异不明显。

2.2.2 实验前后ROM(肩关节活动范围)指标评分比较

表3 实验前后ROM指标评分

注:实验前后对比,P<0.05为显著性差异,用*表示,p<0.01为非显著性差异,用**表示。

图2 实验前后ROM指标评分

从表3、图2数据可知,经过12周的肩功能提升操的定量康复锻炼后,左右肩关节的前屈分别提高了0.39和0.32,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后左右手后伸分别提高了0.19和0.1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实验后左右手的内收差异不明显;外展左右手分别提高了0.34和0.35,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 论

3.1 引起伏案人员肩周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研究[4]表明,肩部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以及肩部肌肉的长期紧张收缩等均会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功能性退变,而肩关节的劳损或功能性退变又会导致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和粘连。由于伏案工作人群的工作模式特点,手臂长时间保持在伏案工作状态,招致肩部长期的不良姿势的固定,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组织退变严重,这更加导致肩关节周围炎症的产生。研究[4-5]表明,由于肩关节长期活动不足,上肢固定过久,导致肩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受限、淋巴回流不畅、纤维素的沉积等,从而致使关节囊的萎缩和肩部周围软组织粘连。随着年龄的增大、疾病的发生或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等可引起肩关节活动逐渐减少,造成局部代谢障碍,使关节囊受压减小,肩袖肌腱、肱二头肌肌腱及喙肱韧带发生退变,组织液渗出及细胞浸润,最终造成组织细胞变性引发肩周炎[27]。因此,由于伏案工作人群每次伏案工作的时间在2-4h,日积月累,肩周炎的发病概率增加;并且在肩部活动不足之余,亦很少进行肩功能锻炼,造成肩关节局部代谢障碍等,这些因素均会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3.2 肩功能提升操对伏案工作人员肩周炎缓解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越来越受到业界人士的青睐,相比中西医疗法,运动疗法具有保健作用,能够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资源[2]。而在运动疗法中,肩部保健操作为一项主流的运动疗法,其相关的肩部保健操以及具有针对性的相关运动越来越多,想通过运动疗法来改善肩周炎,而相关研究也指出肩部保健操对肩关节的活动度[3][13][24]和疼痛[13][25-26]的改善明显,预防和消除肩关节的粘连以及相关疾病的复发[10],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肩关节物质代谢,防止肩部肌肉挛缩,增强和改善肌肉的功能[1][24],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效果[26]等作用。

3.2.1 肩功能提升操的动作分析 就动作而言,相关的运动疗法(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对肩周炎的疗效较好,但这些运动皆是先辈创造用于身体锻炼,成套动作对肩关节的锻炼不具有针对性;而在其余相关保健操的编排中(例哑铃操),其编排对相关人群是否适用以及可行性的高低有待探讨。

本研究所设计的肩功能提升操是针对伏案工作人员的生活及工作特点而设计,符合伏案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特点;其次,通过研究肩关节的生理解剖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设计出肩功能提升操。该成套动作主要包括六大部分: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从动作结构上,整套肩功能提升操结合了身体的其他部位(头、肩、手臂、腰、臀、腿等),并且各个动作相应部位的肌力对称,并结合了运动康复疗法,加速机体的内外循环;从运动解剖生理角度分析,该肩功能提升操以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为主,做到了对肩关节的充分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缓解肌肉粘连。该成套动作按伏案工作人员肩周炎患者的健康、体力等状况,该实验规定了运动种类(肩关节运动)、运动强度(HRmax70%)、运动时间(每次不低于0.5h)、运动频率(每周3次,每次3组)、运动注意事项等。其主要目的是针对伏案工作人员肩周炎患者及潜在患者的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定量康复锻炼而编排。

3.2.2 肩功能提升操对伏案工作人员肩周炎的疗效分析 就疗效而言,近年来许多肩功能提升操以及相关运动疗法对肩周炎的疗效较好。燕飞提出哑铃操锻炼对肩周炎症状的治疗对于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外展3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郭维,宁俊忠等在社区开展颈肩保健操得出颈肩保健操具有治疗及减少颈肩相关疾病复发的疗效[10];王小兵和汪燕指出运动疗法对肩关节活动度和痛感改善情况明显[13];研究[5-6]表明,功能性锻炼对肩周炎恢复的重要作用,坚持正确而有效的运动康复锻炼可预防和消除肩关节的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肩部肌肉挛缩,增强和改善肌肉的功能[1]。同样,研究[7-8]也表明运动疗法对于肩周炎的治疗具有独特疗效,尤其是对于急性期的肩周炎,可以促进肩部以及全身的血液循环,促进肩关节物质代谢,肩部功能得到明显地提升,且治疗过程具有连续性。张怀志,陈白等的研究指出,八段锦运动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关节活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24]。郭廷芳研究表明对粘连型肩周炎患者采用运动疗法为主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效果显著[25]。张芳芳指出将运动疗法为主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粘连型肩周炎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患者疼痛度,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改善治疗效果[26]。但相对而言,其改善的点具有单一性。

本研究旨在肩功能提升操定量康复锻炼对伏案工作人员肩周炎的疗效,数据检测分析,经过12周的定量康复锻炼,患者在肩部痛感、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能力等均有较大的改善,因此,通过该肩功能提升操的长期练习,不仅对伏案工作人员肩周炎患者的病情的治疗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对患者肩周炎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4 结 论

肩功能提升操能有效改善伏案工作人员肩周炎患者的肩部疼痛症状、增加肩关节功能活动范围、提高肩部日常生活活动水平。

[1] 郭秀英,李永方.肩关节周围炎的发病因素以及中西医结合现代治疗方法的优势[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150~152.

[2] 谢 烽.太极拳运动与功能锻炼对肩周炎康复效果的对比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

[3] 燕 飞.哑铃操与徒手功能锻炼改善肩周炎症状的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5,28(09):187~189.

[4] 张长青,张开刚.专家解答肩周炎[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84.

[5] 龚 迪,陈 峰,陈 静.封闭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近期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0,31(03):231~232.

[6] 唐华伟.自主功能锻炼在肩周炎康复中的作用[J].河南中医学校学报,2005,20(120):38~39.

[7] 励建安.临床运动疗法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8] 段意梅,陆国田,王建超,等.太极拳运动辅助治疗肩周炎[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320~5323.

[9] 林先波.保健体操对亚健康人员健康促进的探讨[J].新课程,2014(06):115~123.

[10] 郭 维,宁俊忠,向 丽,等.颈肩保健操在社区开展后的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1(01):49~51.

[11] 张 蓉,杨 红.办公室疲劳亚健康人员保健体操的研制[D].成都体育学院,2015.

[12] 蔡心虹,吴建贤.561例肩周炎的体疗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7,2(06):257~259.

[13] 王小兵,汪 燕.运动疗法改善肩周炎肩关节功能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02):274~275.

[14] Tempelhof S,Rupp S,Seil R.Age-related prevalence of rotator cuff tears in asymptomatic shoulders[J].Shoulder Elbow Surg, 1999, 8(04): 296~299.

[15] 张国生,李 萍,周祥杰.几种常见慢性疼痛性疾病与职业关联度的调查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1(01):58.

[16] 王守星,王守永,李德宪,等.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20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02):32.

[17] 陈滢如,杨金生,杨 莉,等.近 5 年国内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应用概况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04):73~75.

[18] 郑博源.推拿治疗肩周炎文献综述[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论文,2007:1~45.

[19] 田新利.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50例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2,97.

[20] 邢培正,李承道.运动医学诊疗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05):553~554.

[21] 李善华,屈红林.运动医学与运动疗法[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5):9194~9197.

[22] 南登崑.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2~225.

[23] 张 璨,杨 红.颈肩疲劳亚健康人群保健体操的研制[D].成都体育学院,2015.临床康复,2006,10(11):150~152.

[24] 张怀志,陈 白,黄肖海,等.八段锦运动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2018,7(11):85~87.

[25] 郭廷芳.探讨运动疗法为主综合康复治疗粘连型肩周炎的临床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9),13~15.

[26] 张芳芳. 运动疗法为主综合康复治疗粘连型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文摘,2016,77,258,296.

[27] Tanishima T, Yoshirnasu N. Developmemnt And Prevention of frozen shoulder after aeute aneurysm surgery[J].Surg-Neurol, 1997, 18(01): 19.

[28] 朱天飞,崔家鸣,陈锦富,等.肩周炎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11):1230~1232.

[29] 马亚文.康复锻炼配合健康教育对肩周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4):145+147.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houlder Function Promotion Exercises on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of Desk Workers

CHEN Min1, ZHANG Xiaobo1, LV Yuhu2

1.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5, China;2. Sichuan Minzu College, Kangding Sichuan, 626001,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houlder function enhancement exercises on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of desk workers and provide an intervention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In 10 to 20 years of desk in the working-age population to recruit 13 subjects for 12 weeks (3 times per week) shoulder function to promote operation (the complete set movement mainly development shoulder joint mobility, flexibility, strength) exercise. Through comparing the subjects after 12 weeks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 of shoulder joint pain, daily life level, the position of the hand (straight arm ceiling height), shoulder adhesion, scope of shoulder joint activity (forward bends, stretch, adduction, abduction) after scoring.Compared with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shoulder pain, daily life activity level, anterior flexion and abduction of the left and right shoulder joint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1). The position that the patient's arm can touch and the extension score of shoulder join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 0.05). The scores of shoulder adhesion and adduction of the left and right shoulder joint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Shoulder function enhancement exercis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shoulder pain in patients with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of desk workers, increase the range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activitie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daily life activities of shoulder.

Shoulder function lifting exercise;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Desk staff; Curative effect; Exercise therapy

G804.55

A

1007―6891(2019)06―0046―05

10.13932/j.cnki.sctykx.2019.06.12

2019-06-27

2019-07-11

猜你喜欢

伏案肩部肩周炎
你还是那个青涩的少年
白小安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苏幕遮·幽怨层层君莫数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桌 子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