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进行企业标准体系的创新设计

2020-01-07

质量探索 2019年3期
关键词:标准化体系标准

(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西安 710048)

1 序言

一说到开展标准化工作,我们就会谈到两个基本能力,一个是标准编写的能力,再一个就是标准体系建设的能力。标准编写解决的是企业标准化过程中的个体问题,而标准体系建设解决的则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系统问题。由于标准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目前在各行各业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满足广大企事业单位的标准体系建设需求,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继发布了GB/T 15496《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GB/T 24421.2《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标准体系》、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等标准[1-3],给出了标准体系建设的不同模型(见图1),为指导企业标准化工作高效开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不同企业的标准化现状和客观需求不同,无论企业选择哪种标准体系架构,它或多或少都有不适用的地方。

图1 三种体系架构模型

GB/T 15496—2017《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在引言中明确了标准体系建立的基本理念:需求导向、创新设计、系统管理、持续改进。需求导向、系统管理、持续改进都是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方法,只有创新设计,字面意思好理解,但怎么实现、怎么评价,却没有提出来。以标准体系结构的评价为例,企业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在上述三种体系模型中自主选择,也可以自行创新设计新的标准体系,但在企业标准化工作系列标准中的GB/T 19273—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 评价与改进》[4],其评价和评分是根据产品实现标准、基础保障标准、岗位标准这个模型(即GB/T 15496—2017)进行的,对其他模型(包括被替代的模型,如GB/T 15496—2003)或创新设计的标准体系如何评价却都没有作出规定,故不能有效指导企业自我评价。因此,标准体系的创新设计迫切需要一套方法来支撑。

2 标准体系建设方法

标准体系的建设方法就是要找到一种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按照一定方法程序,通过一定表现形式指导企业开展标准体系设计的理论体系,包括概念、组成、类别、对象、程序和成果等六个方面。主要是研究标准化对象确定、标准间关系建立、标准体系结构形成、标准使用维护等方面的内容。[5]旨在通过该方法,可以脱离死板的固有模式,自主创新设计适合企业标准化实际的标准体系框架。

2.1 概念

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照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总体表现为标准体系框架图、标准明细表、标准统计表和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

2.2 组成

标准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标准,但不仅仅是关乎标准的研究制定,更包含标准制定之后“化”的过程以及后续的评价和持续改进。标准体系是为标准的实施和制修订进行规划,并提供依据,既是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工作,又是标准化的基本建设工作。[5]

2.3 类别

根据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阶段和水平不同,标准体系构建的类别可以划分为创建型、提高型和完备型三种。

(1)创建型标准体系是创建主体首次开展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解决的是企业标准体系有无的问题,是一次全新的标准体系建设。它属于生长期的标准体系,主要任务是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的框架下,搜集梳理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清单,并针对清单进行企业标准化现状分析,找出差距,寻找定位,制定标准化工作发展目标,从而梳理出待制定的企业标准清单。标准体系表总体表现为相关公共标准数量不断增加,待制定的企业标准数量较多。

(2)提高型标准体系是创建主体已经建立过标准体系,在原有体系规划下开展过一段时间标准化工作,对相关体系文件进行了修改、补充,解决的是标准体系的完善和提高问题。提高型标准体系是成熟期的标准体系,主要任务是执行标准明细表中相关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搜集整理相关标准制修订意见和建议,并反馈标准化实施效果,必要时少量引入最新标准。此类标准体系中,待制定标准编制任务基本完成,标准数据信息已经比较稳定。

(3)完备型标准体系是创建主体在标准体系不断修订和完善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标准体系的应用质量和实施效果,对标准体系表进行优化和深化,解决的是标准体系的全面性和先进性的问题。完备型标准体系属于全面型标准体系,主要任务是对前一阶段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按照修改意见对标准进行修订,同时可对照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进一步明确标准化工作发展目标。此类标准体系表中,按照PDCA循环过程,部分公共标准进行了一次更替,企业重点标准也完成了一次修订,待制定标准基本没有,标准体系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

2.4 对象

标准体系建立过程中,既要考虑目标对象,也要考虑支持对象。标准体系面向的目标对象是要进行标准化的对象,行业、专业、企业、产品都可以作为标准化的目标对象,如服务业标准体系、重型机械标准体系、高速集团标准体系、电力变压器标准体系等等。标准体系的支持对象是标准体系中的标准项目,包括公共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还有私有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标准体系的构建既要面向目标对象,研究分析目标对象对标准化的需求,也要面向支持对象,研究分析用哪些标准支持目标对象的标准化。[5]目标对象选择清楚,才能将标准化限定在一个合理的工作范围;支持对象明确,才能通过标准本身的结构和特点保障标准体系的有效运行。

2.5 流程

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包括11个流程(见图2),分别是标准体系目标分析、标准需求分析、标准适用性分析、标准体系结构设计、标准明细表编制、标准制修订规划表编制、标准体系现行标准搜集或汇编、标准体系编制说明撰写、标准体系的印发和宣讲、标准体系的使用及使用信息的搜集和反馈、标准体系的改进和维护。其中1-3属于分析程序,4-8属于建立程序,9-10属于实施程序,11属于改进程序。

图2 标准体系建立程序

(1)分析程序:创建型、提高型和完备型的标准体系由于所处的状态和特点不同,标准体系的目标也各不相同。标准体系目标分析就是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方针,根据企业标准体系的不同类型进行目标定位,从而确定自身的标准体系目标到底是国际领先、国内领先、行业领先还是区域领先。标准需求分析和适用性分析是要根据企业标准体系目标定位,研究企业应该执行哪些体系标准,应该制定哪些企业标准,以及应该规划哪些标准制修订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体系文件的适用性。

(2)建立程序:标准体系建立程序的五个基本流程并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之分,往往是同步推进、适时调整,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如标准搜集、明细表更新、编制说明撰写、体系架构设计都是在体系建立过程中日益完善的。

(3)实施和改进程序:标准体系的实施和改进包括标准体系文件的印发和宣贯、标准体系文件实施效果的搜集与反馈、以及标准体系文件的修订与完善,并循环往复,形成动态的PDCA循环过程。

2.6 成果

标准体系建立完成之后,成果主要表现为标准化现状分析报告、标准适用性分析报告、自我评价报告、第三方评价报告、标准化发展战略目标、标准化工作计划、标准体系架构、标准明细表、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标准制修订规划表、国内外相关标准文本和企业标准文本等等。

3 标准体系建设的注意事项

3.1 区分标准与标准体系的概念之别

标准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标准。标准解决的是个体问题,标准体系解决的系统问题。个体需要在系统的环境中才能运行,而系统也离不开个体的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应该深入理解二者的内涵与外延,不能混淆概念。要了解标准的结构、特点、分类、制修订程序,这样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文件支撑体系运行。同时,不能突破标准主体结构去设计体系架构,如包装、运输、贮存这些都是标准的结构,而非体系架构。

3.2 重视分析阶段的三个流程

分析流程是开展标准体系建设的先决条件,创建主体必须结合实际和相关领域标准化水平现状,扎实开展标准体系目标分析、标准需求分析和标准适用性分析,形成客观准确的标准化现状分析报告、标准适用性分析报告等分析材料。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转向体系建设阶段。

3.3 了解不同标准分类法的组成与异同

在标准体系建立过程中,应该掌握不同标准分类法的组成和特点,以更好为体系架构设计和明细表编制提供支撑。按制定标准的宗旨可以划分为公共标准和私有标准;按制定标准的主体可以划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按标准化对象的基本属性可以划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按标准的约束力可以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按标准信息的载体可以划分为标准文件和标准物质;按照标准要求的强弱程度可以划分为规范、规程和指南。这些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标准,更有针对性地完成标准体系建设任务。

4 标准体系建设的支撑条件

在按照上面的流程和方法进行标准体系建设时,不能仅仅依靠创建主体自身的资源,还需要一些支撑条件去保障体系建立、标准搜集、规划制定等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4.1 标准题录数据

要了解一个行业的标准化现状,需要大量的标准题录数据作为支撑。截至目前,不同标准化机构已经发布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160万余项。这些信息若要创建主体自己去搜集和梳理,往往力有不逮。因此,创建主体应该建立渠道,如购买标准题录数据库,及时查询并跟踪标准信息状态,以了解行业标准化现状,建立适合自身的标准体系。

4.2 标委会制修订信息

除了已经发布的标准信息资源,创建主体还应密切关注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信息,无论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还是国内的标委会,都有大量的该领域标准制修订计划和动态,这些信息代表着该行业最新技术发展动态,有着很强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创建主体必要时还可以与标委会建立合作关系,甚至去承担标委会相关工作,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在行业内标准化工作中的地位,积极争取标准的话语权。

4.3 信息化平台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标准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可涵盖标准题录信息管理、标准文本管理、标准化知识管理、标准化动态管理、标准制修订计划管理、标准新闻动态管理等模块。同时,可建立与外部数据交互的接口,实现标准信息查询、标准文本浏览、标准有效性跟踪、标准制修订、标准体系建立与维护、标准实施信息反馈以及标准化人员管理等功能。

5 结语

GB/T 15496—2017《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提出了创新设计的基本理念,但却并没有一套与之对应的程序方法。在已经发布的三种标准体系架构中,无论创建主体选择哪一种,都不能完全保证其充分适用性,使得广大标准工作者在进行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新建或转版都可能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因此,标准体系是否适用,应该回归到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而不是标准体系表的表现形式。只有重视标准体系的创新设计,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展体系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标准体系的作用。

猜你喜欢

标准化体系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