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九上《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2020-01-07

科学咨询 2020年15期
关键词:芦苇荡鸭蛋暴风雨

丁 涛

(昆明市外国语学校 云南昆明 650000)

一、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所选篇目均为小说。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在本单元中作为自读课文出现,内容贴近现实,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孤独之旅》以杜小康因家道中落不得不辍学,并跟随父亲去芦苇荡放鸭,在暴风雨中坚强成长的故事,为学生讲述了一段成长的经历,很具有启发意义。文章处处体现孤独,时时展现孤独,人物活动细致入微,环境描写很好地渲染了人物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梳理文章写作思路。

2.分析环境描写,了解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3.把握小说的主题,了解杜小康在磨难中自我成长的人生经历。

三、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能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四、教学难点

把握小说主题,学习杜小康接受磨难、自我成长的精神。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孤独是每个人成长中都必定会经历的。面对孤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化解方法。曹文轩先生笔下的杜小康在父亲的带领下,有着与众不同的化解方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小康的生活,看看他是如何化解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说说这是一次 的孤独之旅。

学生可以从背景入手填空,如这是一次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的孤独之旅;可以从故事情节入手填空,如这是一次杜小康前往芦苇荡放鸭子的孤独之旅;也可以从文中的环境描写入手填空,如这是一次在暴风雨中接受磨难的孤独之旅;还可以从作品主题入手填空,如这是一次杜小康自我成长变坚强的孤独之旅。

小结:学生可以从人物介绍、情节发展、环境描写、主题揭示等方面入手,总结填空。教师抓住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地重复与情节相关的内容,最后得出结论:这是一次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前往芦苇荡放鸭子,在一次暴风雨中接受磨难而变坚强的孤独之旅。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中杜小康的孤独之旅,孤独体现在哪些地方?(提示:抓住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分析。)

示例1:第12段中写道“四周只是草滩或洼地,已无一户人家”。第13段中写道“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唯一的炊烟”。周围没有人家,只有一缕炊烟,写出了这里的人烟稀少,更增添了空荡的感觉,衬托了人物内心的孤独。

示例2:第15段中写道“也正是在夜幕的大水上……才又将头重新放回翅膀里”。这句话写周围鸭子的不安。它们对杜小康父子产生了依赖感。连成群结队的鸭子都感觉到了周围环境的恶劣,产生孤独感,又何况是人呢?由此反衬出杜小康内心的孤独。

小结:文中处处体现孤独,时时展现孤独,以“孤独”一词贯穿全文,写尽了杜小康的内心变化。尤其是文中的环境描写起到了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心理描写、直接描写和环境描写,在文中无时无刻不提到孤独,紧扣文章的题目。

3.跳读课文,虽然杜小康的内心充满了孤独,但在文中,他的心情是不停变化的。请你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写出了杜小康的心情。

拒绝(第2段中“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茫然、恐惧(第5段中“仿佛只要稍微慢下来一点儿,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害怕(第21段“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胆怯(第21段“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恐慌(第23段“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安静下来”)

孤独(第29段“他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言语被大量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勇敢(暴风雨来临时杜小康寻找鸭子的表现)

惊喜(第51段“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

……

小结:通过杜小康心情的千变万化,读者感受到了作者一波三折、波澜起伏的写作方式。娓娓道来,更容易扣人心弦。

(三)把握主旨,学习精神

4.这次孤独之旅充满了孤独与惊险,但这次孤独之旅并不孤独,谈谈你的看法。(或者按照学生层次,可以这样问:杜小康的这次孤独之旅划算吗?)(提示:围绕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小说的主旨不是单一的,学生可以从多个层次分析。)

这次孤独之旅并不孤独,原因如下:

(1)杜小康在这次旅行中成长了、坚强了。从第48段中可以看出,杜小康在经历了风雨的考验后,在困境中磨炼了自己,终于敢于面对现实,并勇敢地战胜了自然界和人生中的风雨,使自己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强了。

(2)杜小康在这次旅行中经历暴风雨的磨难,克服困难、恐惧、孤独,战胜了自己。从文中可以看到,面对自然界中的暴风雨,面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鸭子,杜小康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勇敢迈出了追赶鸭子的脚步。这正是他抛弃孤独,战胜困难的表现,也是他战胜了自己内心的表现。

(3)在这次旅行中,由杜小康一开始的拒绝放鸭,到最后捡到鸭蛋的欣喜,意味着他和父亲的关系一步步由矛盾走向融洽,加深了父子之间的理解。他更懂得了家道中落的父亲身上的责任和承受的苦难。鸭子是关系到整个家庭经济的重要资源。杜小康在寻找鸭子的过程中,当他坚定地去寻找时,就已经成长了。尽管他还不知道鸭子的重要性,但当他在芦苇荡里呼唤父亲的时候,他对父亲的依赖就更深了。此时,他更明白了鸭子对这个家道中落的家庭的重要性,也懂得了父亲身上的责任。

(4)杜小康一开始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到最后,他把头埋进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中,说明他融入到了新的生活里,他有了鸭子作为伙伴。文中,杜小康孤独、恐慌、害怕、胆怯的心理更多是由于他不能融入周围的环境。当他在暴风雨中拼命争抢的时候,他才融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中。这也让他有了新的伙伴,从此不再感到孤独。

(5)结尾“温热的蛋”充满了希望。杜小康不再会说要回家的话了。他知道父亲在这里等待的不仅是成年的鸭子,还有一颗、一颗的鸭蛋。鸭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增多。看着鸭蛋,他似乎就能看到自己的家境会慢慢地变好。这是一个希望。鸭蛋多,意味着收入增加,家庭的困境也就能得到突破,父亲也不用再背负沉重的家庭负担。这是第二个希望。也许来年开春回到家的时候,杜小康还可以再回到学校。这是第三个希望。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杜小康的孤独之旅,向读者展示了杜小康的心理变化,也让学生学到了杜小康身上的精神品质。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学生要看到家庭的沉重负担,学会体谅父母,努力学习,帮助父母减轻精神压力。

猜你喜欢

芦苇荡鸭蛋暴风雨
芦苇荡里的鸟儿
鸭蛋大约有多重
暴风雨后 玉米淹水或倒伏咋办
芦苇荡
The Storm暴风雨
鸭蛋去哪儿了
鸭蛋小厨神
暴风雨
芦苇荡里藏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