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中心取向下小学数学课堂能动学习的策略研究

2020-01-07

科学咨询 2020年15期
关键词:算式解题数学

徐 辉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上海路小学 江苏宿迁 223800)

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灵活掌握数学方法,培养数学思维,丰富数学思想。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公式,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往往会忽略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反而会让本应轻松有趣的课堂变得枯燥。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营建轻松的氛围,让他们向着主动、生动、活泼的方向发展。教师还必须创造“灵动”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变得活泼敏捷、富有朝气。本文将全面分析儿童中心取向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能动学习的策略。

一、明确学生学习目的和动机

学习动机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手段,是推动学生不断进步的源泉。在所有的学习生活中,自主学习显然最为重要。学习动机包括学习的目的与兴趣。教师要始终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学习是终身的事情,需要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理解了自主学习的意义后,就能让自己拥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坦然面对学习的困难。

二、注重观念培养

时间观念、生活理念乃至心理观念等诸多要素都在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向学生强调惜时的重要性。学生在独立完成学业的过程中能逐渐提升效率,让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学生还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过分依赖父母。学生成长过程中,内心的强大十分重要,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内心的强大,让他们积极乐观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并积极进行探索。

三、集体指导,发展个性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自主学习,更需要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教师可以采取照顾大部分学生,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保证课堂效率的原则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并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四、启发诱导

教师要用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商议课堂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设置较难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无法解决问题,形成“认知冲突”,让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激发他们自主能动学习。教师还可以设计各种内容,让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一)直接式启发

教师一开始就明确教学内容,确立目标、方法与标准,让学生对课程产生足够的兴趣。当学生明确学习流程后,则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展开直接有效的学习。比如,教师在教学克量单位“吨”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吨与克、千克的关系,让小学生了解“克”比较轻,而“千克”则经常用于比较重的物品。教师进一步提醒学生“吨”可以用在更重的物体上。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吨”可以用在桥梁、大象等计量上。教师通过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明确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高效率掌握数学知识点。

(二)探究式启发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索中会及时发现问题所在,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学校购买100套新的课桌椅,已知每张课桌35元,每把椅子15元。购这批课桌椅要花多少钱?

2.学校新学期要购买一批新课本,上册定价20元,下册定价15元。一共购买100套,需要花多少钱?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开始尝试解题,教师在稍作指导后,大家得出结论:解题思路有两个,一是先算出每套桌椅的单价,再算总价;二是先算每个物品类别的价钱,再算总价。根据解题思路,得出问题一的算式为:(35+15)×100=35×100+15×150;同理问题二的算式为:(20+15)×100=20×100+15×100。通过这两道题,学生会发现乘法分配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掌握了解题的基本原理及算式的变形过程,从而轻松解题。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要能够创新教学教法,整合学习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与手段,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探索。同时,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渗透启发式教学方法,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拥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关注大多数小学生的感受,关注他们的心理与认知特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能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发现数学知识。除此而外,教师要能够积极引导学生经历主动观察、探究、猜想、检验、推理和讨论交流的过程,让学生自然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正面评价,让数学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认识自我,树立学习自信。

猜你喜欢

算式解题数学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