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纳教育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述分析

2020-01-07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6期
关键词:全纳视域理念

杨 静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高校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主体,肩负着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量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现代化先进的教育思想,目前逐渐开始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进行实践,它不仅有助于扩大创新创业教育范围,同时也能够为教育质量提供良好保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纳教育定义为:全纳教育是通过增加学习、文化与社区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关注并满足所有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过程。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全纳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应用十分广泛,且实践效果显著,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专业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各种困境,而在当前的全纳教育视域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如何突破困境应该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全纳教育视域下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全纳教育的契合点分析

1.1 面向全体

全纳教育主要强调教育的广泛性,尽可能为每个人都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与此同时,还要尽量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也就是为其提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高效学习机会。高校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主体,长期以来,一直都在为现代社会发展输送大批优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促进高校综合改革的有力举措。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使其能够具备创新创业的优良素养、品质和意识,由此可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全纳教育都是面向全体学生,从范围上来看都具有“全面性”特征,而这也是两者之间的契合点[1]。

1.2 高度融合

全纳教育具有融合性和参与性的特征,长期以来,它一直都强调要在教育当中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并对一体化课程体系进行构建。而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与传统专业教育的高度融合也一直都是其重点关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全纳教育都突破了普通教育模式的限制,同时也都高度注重“传统”和“普通”的深度融合[2]。

1.3 可持续发展

特殊教育是全纳教育的起源,其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纳教育的含义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不排斥也不歧视任何人,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全民受教育目标。现如今,全纳教育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其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就开始关注社会上那些无法参与就业的毕业生,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创新创业指导,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发展成一种普及性教育,其教育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与全纳教育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可见两者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3]。

2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2.1 观念方面的困境

人们都是先有观念而后付诸行动,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面临观念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创业主体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存在心理排斥,且其自身的教育观念也比较缺失。就目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一体化实施体系和明确的创新理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形式化、碎片化等问题。大多数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都不够了解,虽然这一理念在20 世纪80 年代末就已经在我国高校普及,但截至目前,依然未能深入人心,不仅是学生,在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心中也会存在排斥行为,这种情况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阻碍和影响[4]。

2.2 课程融合方面的困境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进行培养,使其具备一个成功创业者所具备的各项素养和技能;而专业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两者在教育目标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也经常会出现融合方面的问题。

就目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专业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并无交叉之处,两者各司其职,融合度较低,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主流教育体系当中,对该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在课程设计方面也未能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优化考虑。与此同时,现有的专业课程由于在构建和设计理念方面比较陈旧,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很难融入其中,很难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创新创业指导,教育质量大打折扣。

2.3 集体合作方面的困境

学生是融合性课程体系当中的教育主体,要求他们能够齐心协力,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但在当前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仍然面临困境,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意识比较淡薄,教师依然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且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也比较缺乏,经常忽视自己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力度较小。在实践教学当中,大多数教师都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并未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而在学生方面,大多数学生都只关注自己在学习当中的能力成长,而忽视了自己作为参与者在创业过程中的贡献度[5]。

3 全纳教育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

3.1 树立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在全纳教育视域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也要树立起全新的教育理念,广大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少数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强化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要认识到全纳教育的重要性,促进教师教育概念的全面变革,这是因为教师的思想观念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变化产生直接影响,只有改变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才能够使其从心理和思想上包容所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创新创业观。

其次,需要对全纳教育内涵有所认识和了解,科学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对于学生创业能力提升以及创新精神塑造很有帮助,因此,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歧视和排斥任何一名学生,而是要尊重其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高度认可其创新创业潜力,以提高教育质量[6]。

3.2 构建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需要在高校的专业教育教学目标当中融入创新创业教学理念,促进两者的高度融合。高校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则是为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进行培养,前者更加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而后者更加关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问题。因此,在当前的全纳教育视域下,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教学目标,才更加符合现代化人才培养趋势。

其次,可在专业课程当中融入创新创业课程,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当前的教材进行修订,促进两种课程的相互融合,使学生能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也能够接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熏陶;另一方面还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只有通过专业实践,才能激发其内在创新活力,因此,必须要强化专业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相互融合[7]。

3.3 打造高素质创新创业教师团队

在当前的全纳教育视域下,要想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还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教育师资团队。

首先,要强化广大教师创新创业理念的学习,使其能够掌握更多现代化先进教育理念,以确保其教育工作不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而是要能够与实践相融合。

其次,为广大教师提供创新创业经验交流平台,从而使其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生成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验证。

最后,还要鼓励和引导专业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当中,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而高校教师自身也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征,积极吸纳各种现代化先进教育理念,掌握更多的创新创业知识,业余时间还可以积极创业,珍惜到企业中实习的机会,以积累更多的创新创业经验,这对于其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自身专业的发展都很有帮助[8]。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全纳教育的契合点以及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之后提出具体的发展途径。总之,全纳教育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具有诸多契合点,因此,将全纳教育理念应用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很有必要,不仅能够为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同时还能实现全面公平教育的目标,从而不断地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全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全纳视域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全纳教育视角下提高教学秘书管理水平的研究
审核评估背景下提升聋生全纳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研究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特拉维夫首个全纳学校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