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教学新探*

2020-01-07陈根红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6期
关键词:抗疫文明院校

陈根红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生态文明事关每一个人的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役早已打响,但人们在生态环保方面的意识、行为还存在许多不足,在发展过程中破坏生态文明的现象屡见不鲜,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危机观教育、生态科学基本知识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生态文明法制教育等;主要目的在于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从生态文明观出发,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诉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逐渐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并促使全社会民众都能够有效规划自己的生产、生活、工作等活动,为生态文明观的形成提供可能,为抗疫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教学的有效进行打下基础。

1 新冠肺炎疫情对生态文明课程教学的启发

1.1 生态文明课程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课程是当前高职院校重要的通识课程之一,但与其他技能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相比,学校、教师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均不够。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人们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构建平衡和谐的生态文明环境的重要性,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若不加以重视和控制,那么地球的灾难、人类的灾难便时刻都有可能爆发[1]。因此,在抗疫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的教学应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现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课程的重要性,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态文明课程。

1.2 探索生态文明课程教学的新途径

在生态文明课程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需要和学生技能提升的关注,导致学生对生态文明课程的兴趣和重视程度都不够;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也最终导致课程教学因循守旧、效果不佳[2]。为此,笔者对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教学进行了反思,以期探究一条新途径,寻找一种新方法,能够在抗疫背景下实现生态文明课程教学的创新,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1.3 丰富生态文明课程教学资源

实践证明,生态文明课程的教学内容虽然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却略显不足,例如,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性不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教学内容无法有效运用到现实中,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课程资源的挖掘不足[3]。在抗疫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疫情的起源、抗击方法和过程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究,将生态文明课程与当前的社会现实有效融合,让教育的现实性和实际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2 抗疫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的教学原则

抗疫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的教学应谨慎为之,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课程的重要作用,才能发挥出课程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推动作用。

2.1 以生为本原则

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所确定的目标、所进行的评价等均应按照以生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收获。尤其是在教学资源开发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资源的性质、类型等进行更为全面的筛选,确保这些教学资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4]。

2.2 与时俱进原则

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分析当下的教育环境,探究有效的教学方式[5]。例如,在抗疫背景下,为了确保民众的生命安全,国家采取了“停课不停学” “延迟开学”等相关措施,教育部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将“互联网+”融入教学之中,鉴于此,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的教学也应充分考虑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努力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和环境,为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的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2.3 科学合理原则

在疫情当前的情况下,应对课程资源进行深层次挖掘,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生态文明课程,有效规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实现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6]。

3 抗疫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教学措施

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的开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的主要学科之一。抗疫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的教学效率应从树立天人合一生态文明意识等4 个方面来提升。

3.1 树立天人合一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的构建离不开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换句话说,在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意识,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没有完全清除,疫情产生的影响还很大,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其引导功能,将这次抗疫战当作一堂实践课,引导学生从生态文明角度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起因、影响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探究,并将其融入生态文明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中,帮助学生认识到树立生态文明观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对疫情的发生、发展进行分析和探究,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能只关心自身的发展和利益,让学生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理念,并树立起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意识[7]。

3.2 构建生态文明课程在线教学

2020 年1 月新冠肺炎席卷中华大地,疫情严重影响了全国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不能集会、不能团聚,出门需戴口罩,不能随意出去旅游,工厂无特殊情况延迟复工,全国各地学校均处于延迟开学的状态,但光阴宝贵,学生的学习不能耽误,教育也不能停下脚步。因此,各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工作部署[8],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积极开展在线教学,使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教学有序进行,具体从确定生态文明课程教学内容等3 个方面着手。

首先,组织教师共同确定生态文明课程在线教学的教学内容,并按照同上一堂课的原则进行备课、磨课,最终将最佳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在线教学课堂中。

其次,组织教师利用现代技术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交流途径,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和监督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并及时向教师反馈,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家校共同努力下完成生态文明课程的教学任务。

最后,教师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考核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例如,采用云班课形式,构建网上云班级,让学生将学习情况、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上传至云班课,教师可及时获取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让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在线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3 加强学生生态文明课程自学规划

学校作为人员集中且流动性较大的地方,在疫情未得到有效缓解之前,复课时间还难以确定,鉴于此,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的教学要取得效果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对生态文明课程进行自学规划。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学时间进行规划,给定一个较大的时间范围,让所有学生在这一时间范围内进行自学时间的规划[9]。可以以天为单位,也可以以周或以月为单位进行时间规划,时间规划的目的是加强高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生态文明课程有序进行。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将学习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小目标,针对每个小目标展开有效学习,最终实现整个目标。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学方法进行规划。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教学有效开展。

3.4 通过多元评价提高生态文明课程教学效率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抗疫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的教学效率要得到有效提升关键在于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首先,应构建在线师生评价体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在线交流,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就教师的点评进一步交流,促使教师关注学生意见,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其次,应构建在线学生评价体系,让学生之间通过互联网交流工具交流学习、彼此评价,在互相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应构建在线自我评价体系,即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对自己进行总结和反思,在反思中找出自身不足,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改进。

4 结束语

目前还处在新冠肺炎疫情抗击阶段,学校还没有正式开学,高职院校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坚持以生为本、与时俱进、科学合理的原则,从新资源利用、新技术运用、自主规划学习、多元评价机制等方面探寻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教学的新举措,确保抗疫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抗疫文明院校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请文明演绎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漫说文明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