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2020-01-07刘洋
刘 洋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潜在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护理过程中护理风险会始终贯彻其中。护理风险不仅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也有可能对医院带来运营风险。所以必须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就是采取一切手段对可能发生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因素进行处理,实现前期的预防。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患者,因此护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更大,护理风险管理对于降低急诊护理风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研究如下。
1 急诊护理风险因素
1.1 科室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科室管理中存在风险因素包括:(1)人力不足。医院给科室分配护理人员不足,特别是短时间内急诊科患者可能会增加较快,导致护理人员工作负荷量较大,忙乱中护理差错出现的几率变大。(2)环境影响。患者在就治过程中往往需要良好的就医环境,但是急诊科属于是在开放式环境,各种不利的环境因素交杂其中,严重影响正常的护理和急救工作的开展。(3)制度亟待完善。急诊科多年工作靠经验缺乏流程化的规章制度,对护理潜在危险因素辨别不清,管理层对管理职责思路不清晰,规章制度流程的缺乏会造成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流于形式。
1.2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在三个方面:(1)素质不够高。护理工作人员素质差异大,受教育程度高低不同,每个人在工作中的学习态度不同。上述个人原因与护理风险规避呈现出正相关性。(2)缺乏责任意识。急诊科抢救患者存在情况复杂的客观因素,因而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械和种类繁多的药品被使用。造成执行医嘱的护理人员只有短时间去做出正确判断,责任心不强会导致护理差错的产生。(3)护理记录缺失。急诊工作中对时间的概念要准确把握,时间仓猝的情况下往往无暇完善护理记录,但是抢救工作完成后也未及时补充,这样也会形成潜在的护理风险。
1.3 患者带来的风险
患者及家属比较缺乏医学相关知识,对风险未形成正确的认知,对医院的治疗存在过高期望值,甚至在病情多变的情况下降低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引发不满情绪进而发展为医患纠纷。
2 如何防范急诊护理风险
2.1 利用法律知识武装医护人员
医院需要将法律知识培训放在工作首位,通过利用学习培训的方式提高法律认知,督促护理人员自主学习提升素质,积极积累法律知识。法律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组织考核,利用考核来检验学习效率,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评估能力,充分认清风险发生而导致的后果,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2.2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对于预防护理风险的出现有非常大的帮助。在急诊护理时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较多,造成护理难度增大,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医院要对现行急诊护理中常见的风险进行统计,将风险因素归类分析,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要遵守工作章程,严格依照相应的程序工作,能有效减少护理失误的出现,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提高急诊护理水平
护理人员个人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能够提升急诊科整体护理质量。提升人员业务素质,医院要为护理人员提供较多的进修机会,护理人员要主动学习护理新知识,急诊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对各种护理技能。特别是不同位点护理人员,要分级进行不同类别的培训,实现岗位护理专业化,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2.4 重视护理记录管理
护理记录是对护理情况的记录,在一定情况下,其可以作为法律证据,所以护理记录必须要完善。虽然在急诊护理中很多情况中,时间紧张,护理记录不完善,但养成积极补录的习惯。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要规范,按照既定格式进行,护理记录书写要详细、准确,保证护理记录能经得起时间、科学的检验。
2.5 重视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患者及家属都存在对护理质量期望和要求高的心理,特别是危重症患者的急诊护理, 紧张和焦急的心情始终贯彻患者及家属的心里,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同时提供满意的服务,针对患者和家属的心情进行耐心而积极的沟通,双方之间互相理解,就患者护理情况多进行交流,消除潜在风险隐患,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医院急诊护理的认可度。
3 结 语
急诊患者病情复杂, 各种护理风险汇总护理人员不经意间发生。发生护理风险后会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也将会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和社会效益。为了将急诊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就需要医院优化治疗环境、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作为急诊护理人员针对急诊护理的特点,要持续提升护理业务能力,学习各类护理知识并掌握多种技能,重视护理记录规范书写习惯的培养,对工作始终充满热情.护患沟通良好。总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运用,在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