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2020-01-07王东敏贾婷君
王东敏,贾婷君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 开展健康管理的现状
1.1 健康管理服务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多数社区等医疗卫生机构,均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并配备一个护士和一个公共卫生医师,但每个团队基本每天需要接待数百名病人,其大多数的时间都耗费在询问病情、病史等问题中,并且需要填写完成电子病历、开药等工作程序。这些事情耽误了医生的诊疗时间,使临床预防服务效率低,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团队合作结构不合理,临床诊疗程序没有得到有效细化等造成的。
另外,由于医患众多,每个医疗团队都需要服务数量庞大的患者,基于此,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就会有更多的压力。一般情况下,每个全科医生都会签约一千到一千五百人左右的患者。绝大多数的如社区等卫生服务机构都存在人员短缺的现象,不仅工资待遇与其劳动量存在不平等情况,从而这项工作没有足够的人才吸引力,造成引进人才困难的情况。
1.2 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当前我国的签约患者电子档案覆盖率很高,通过统计建档率已经达到70%到90%左右,但是这些档案频繁更新,不算老年人在进行定期的统一体检之外,一般只能通过临床就诊进行电子档案更新。并且由于多数机构不具备健康风险评估的能力,因此对个人及群体的健康风险评估无法完成。
由于地区的不同,进行疾病筛检也具有很大差异。在进行疾病筛检的过程中,一般没有疾病列表,也没有相应的频率和年龄方面的规范,一般都是通过年度体检项目进行针对性的疾病特点筛检。
在进行健康干预的工作过程中,没有针对性,手段也很单一,一般都是以健康教育为主,会定期组织一些健康教育的课堂教育活动。一些社区虽然开展了慢性病管理工作,但过多的慢性病患者造成了很多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过重的负担,医生多数的时间都用于就诊频次高的慢性病门诊,特别在开药方面,而非是用于自我管理、药物治疗等管理方式中。
1.3 其他问题
多数如社区类卫生服务机构都以临床新技术的更新、学习为主要培训的内容,而针对于健康管理方面的培训非常少。在培训内容方面也是过多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普遍反映如此培训无法学到实际所需的相关技能。除此之外,在考核的过程中,多数都以门诊量等临床及小数据作为考核的内容,没有专门针对于健康管理或行为干预等服务的绩效考核,通过笔者了解,多数如社区类卫生服务机构都以医疗和公共卫生七比三的比例进行考核,导致健康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动力源,与此同时在财政投入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2 发展建议
2.1 倡导生命全程健康管理理念
健康管理并非是针对某个年龄段进行管理,需要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贯穿,如此才可以发挥出健康管理的作用和效能,不仅要包括传统的服务对象,如老人、孕妇等,还要包括青少年、上班族等,如此,才可以发挥出健康管理的全面型。例如,在对青少年进行健康管理中,要以学校为主体,积极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和方式;而对于上班族来说,则要将健康促进与管理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要进行临床预防服务,还要对上班族进行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工作。
2.2 建立健康信息共享机制,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在健康管理工作中,需重视信息的采集及利用工作,这是为后续工作提供信息准确的保障。因此,当前需建立完善健康信息整合管理负责部门,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从而形成内部和外部的健康信息共享,杜绝外泄和滥用健康信息的现象发生。因此,可以尝试将相关的健康信息进行上传,由具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资质的信息管理机构进行存储。基于此,如果下游健康管理机构如果需要使用相关健康信息过程中,必须要征得本人同意,然后才可以进行下载和使用。而信息存储的安全性、伦理学等问题,则需要有相关的部门进行负责和监督。
除此之外,在健康管理汇总,健康风险评估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是健康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如果要良好的开展健康管理,必须要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从而提升健康管理的效率。因此,必须要制定健康风险评估的技术规范,开展科学有效的健康风险评估。
2.3 加大健康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首先,要组织职业技能、岗位能力的培训,并使健康管理师、营养师等在健康管理工作中的范围得到明确细化,提升其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其次,增加健康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开设相关的专业或课程,大力培养专科、本科毕业生,鼓励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健康管理的工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考虑我国实际情况,以人民需求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明确相关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建立准入制度,发挥工作人员特长。
健康管理是实现我国“健康中国”战略思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相关的工作,建立相应的共享机制,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从而促进我国“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