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与创新: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2020-01-07钱冲
钱 冲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1150)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智慧校园平台的不断完善,我国高校每年都汇聚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不再以孤立、静止、零碎的形式散落在高校数据中心,而是呈现出完整性、流动性和连续性。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为高校更大范围地实施“因材施教”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源和技术支撑,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
2019年5月,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会议发贺信并指出:“大数据的发展对科技、经济、教育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要运用好大数据,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管理水平,让教育发展可持续、人民生活更幸福”[1]。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还指出:“进入新时代,我们的生活条件也好了,特别是新科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2]但是,目前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其具体落实亟须解决的问题依然有很多。例如,如何运用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机制进行指导实践,如何运用大数据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等等。面对不断凸显的现实困境,我们需要积极应对,只有破解大数据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才能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渠道。 因此,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促进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将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也将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 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将深刻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管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2.1 对教育主体的影响,由“主导者”到“主持人”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育者作为授课老师,往往是以“授业传道者、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出现。知识传递的过程和方式大多以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为主,这种方式不免有些单调与枯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在高校的广泛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递呈现出“多样、互动、共享、合作、交流”的特点,让教育主体——老师和教育客体——学生能够同时面对同样的教育资源,教师不再是独角戏,学生也不再是观众,教师的角色由主导者变为主持人,教学过程由“传道授业解惑”变为“主体对话过程”。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对自身角色的反思,依然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那么老师将有可能被学生“屏蔽”,课堂有可能变成“饭堂”。
2.2 对教育时空的影响,从“课堂教学”到“网络教学”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中上课,时间和空间保持绝对一致,课堂上是老师上课的时间,下课后是学生自由安排的时间。这种方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与单一,难以实现学生与老师的有效沟通,最终可能影响思想政治教学的连续性与时效性。如今,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终端的普及,大数据技术使得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微平台”成为可能。在这种能够实现“实时、开放、互动”的教育环境下,大数据技术与媒介终端不仅可以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时间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而且还可以实时跟踪记录学生学习的动态和规律,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方案,真正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心无痕,润物无声”的渗透性要求。
2.3 对教育方式的影响,由“统一要求”到“个性化定制”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迈入新征程,应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我国所有高校都对学生安排了几乎相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并且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在大学四年按照统一要求进行学习。然而借助大数据技术对高校学生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方式都不一样。而思政课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把大量学生集中到一起上课,难免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很多高校借助大数据技术已把教育方式由之前的“统一要求”转向“个性化定制”。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4 对教育过程的影响,由“静态”到“动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培养出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其归根到底就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思想具有隐蔽性、掩盖性,难以掌握和揣测;但任何人的思想又不同程度地会在一定的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都是靠经验摸索,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益成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数据进行收集、跟踪、记录,从海量数据中分析并捕捉到其思想的“蛛丝马迹”,然后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和沟通方式,这已经成为可能。这样做可以真正做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而使教育的整个过程由静态向动态、由单一向多样转变。
显而易见,大数据技术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水平以及管理水平非常重要。但是,确定了具有可行性的科学技术,这仅仅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能够真正地应用大数据技术才是关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的现实困境
大数据时代,数据比以往任何资源都显得重要。通过对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希望大数据能够解决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然而,在真正具体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大数据的收集、分析、管理和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棘手问题。
3.1 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匮乏,搜集获取难度大
所谓大数据技术,就是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帮助人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前提是拥有海量数据。尽管大数据技术在我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是针对部分高校,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这块阵地,目前能够有效利用的数据少之又少且良莠不齐。
首先,历史数据丢失且难以收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共产党人就特别重视思想政治方面的建设,毛泽东曾形象地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其中“党的建设”的第一条就是思想方面的建设。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早期长期处于革命和战争之中,很多重要的数据丢失或破损,完整保留下来并可供直接使用的数据非常有限。这些历史数据的丢失,对当代大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建设的完整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其次,个体数据稀少、数据样本有限。个体数据是高校开展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支撑。由于个体数据的收集难度大、成本高,且有些高校经费有限,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获得完整的、全方位的数据样本困难重重。再次,高校数据共享问题多。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平台,使得部分高校数据资源不全,获取数据的能力和资源有限,这将最终严重影响大数据技术的准确性和关联性。
3.2 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庞杂,缺乏深度挖掘
“数据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而绝大部分则隐藏在表面之下。”[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运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数据筛选、分析、挖掘的难题。
首先,日常收集的数据大多杂乱无章、良莠不齐,不能直接拿来进行分析和运用。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懂得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挑除虚假数据、无用数据。例如,现在一些高校很多选修课的网络课程数据都是用专门的软件“刷”出来的;朋友圈的调查数据,都是靠亲朋好友“点”出来的。这些数据大多属于失真、无意义的数据。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也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识别数据,因为有些数据可能是真实的,但对我们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意义。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再次处理,保留有价值、有关联的数据,挖掘出符合要求的核心数据。其次,由于数据结构多样,需要对收集的文档、视频、图片、报告等进行结构化处理,这种数据模态处理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实施,但目前很多高校缺乏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再次,数据来源多种多样,不仅有高校本地的数据,还有来源于网络公司的数据,如腾讯、阿里的数据,由于数据来源不同、标准不一,这对数据的整合和衔接来说都是挑战。
3.3 思想政治教育数据不被重视,甚至被滥用和泄露
在大数据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变革的同时,数据不被重视甚至被泄露、滥用等现象也屡见不鲜。如何安全保存数据,科学利用数据,客观评价数据,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首先,高校相当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收集的数据不够重视,将其随意搁置,数据泄露、丢失的现象频发。这种现象长期下去不仅会造成数据浪费,而且会严重阻碍大数据技术在学校的进一步利用与开发。其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数据又过于重视,在教学工作中会经常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每个学生的行为、态度、成绩、潜力进行对比分析、预判以及定位,甚至还可能会对一些经常挂科、内向的学生做出一些不科学和不公正的推断。这种滥用,不仅不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反而会造成学生对数据信息的恐慌和反感,最终影响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对高校教育事业的继续发展也是有害的。再次,学生的基本信息大部分属于个人隐私,如果这些信息被滥用或者泄露,将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影响与伤害。目前我国很多电信诈骗,都是在获取了学生准确信息的前提下作案成功的。
因此,想要做好大数据的应用并非易事,需要对症下药,方可真正地落到实处。数据的收集、保存、利用、管理,每个环节都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
4 以大数据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对策
以大数据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关键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思想素养为己任,重视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最终做到实事求是、合理利用、因人而异、量体裁衣、科学实施。
4.1 树立大数据意识,重视大数据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数据,重视大数据技术对高校的影响。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虽然我们的课程理论性很强,表面上与大数据关系不大。但是通过大数据技术,教师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我们的授课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一改以往通过样本调查、经验假设得出结论的工作思路,在具体工作中要重视大数据技术,重视对数据样本的收集,重视每一项教学和实践活动背后留下的数据,并积极参与高校数据平台的共享。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深度挖掘,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的情况,真正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养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开展有目的性的教学活动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4.2 广泛收集数据,完善数据系统的基础建设
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在于,通过对数据的有效筛选,提升数据决策的精度和信度。拥有海量数据资源,是开展大数据分析的前提和基础,这就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收集和获取数据。大学生每天的日常活动基本都在校园内进行,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处作为对他们进行日常管理的主要力量,应当自觉做好日常数据的收集工作。从人事档案到考试成绩,从平时学习表现到日常课外活动,从图书馆的出行记录到网上学习的数据等,都应该作为非常重要的数据保存下来。另外,在做好校内数据收集的同时,还要积极拓宽数据收集的广度,依托政府和企业打破数据保护主义,开放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社交、舆论、消费等相关重要数据,并在尊重学生隐私的前提下赋予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多搜集数据的权力和渠道。数据的力量就在于海量,只有搜集更多精准的数据,不断完善数据系统的基础建设,才能在进行大数据分析时得到更为科学、准确、客观的方案。
4.3 创新人才队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数据运用能力
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数据是前提,对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是关键。高校在积累了一定的数据之后,就要有专门的团队对数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进而提高数据决策的精度和准度。一方面,要培养能处理数据的高端人才,通过各种培训和再学习深造,提高教师队伍处理数据、转换数据、辨别数据的能力。例如,现在很多高校已经或者正在组建学科内的大数据团队,不仅派教师参加一些大数据技术的培训和学习,而且还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大数据技术的相关专业选修课,对有兴趣的学生进行跨学科、跨院系的联合培养,以便培养出既懂技术又有专业功底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队伍对数据使用和存储的安全意识。大数据的使用是为了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但是如果数据不小心被泄露、丢失,势必会引起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抵触。所以在提高技术的同时,安全意识的增强也同样重要。这也是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数据能力。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不得私自泄露、转让学生数据信息。必要时,需要建立一定的数据保护机制。
4.4 科学利用数据,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爱好追求个性化、学习模式多样化成为新常态。为了尽早适应这种变化,当今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已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往的大班授课的方式也已开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变革。一方面,通过网络客户端学习并线上答疑、测试的方式进行。比如,随着校园宽带的优化,慕课、网课、课堂手机签到、课后群内解答、客户端考试等已经在很多院校实施。通过大数据技术,打造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个性化需求的学习方式和考试形式,使大数据技术真正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另一方面,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基础和专业的学生,根据他们的理论基础和个性爱好开设不同类目和不同风格的授课方式,让他们选择自己乐于接受并喜爱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最终达到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
4.5 发挥数据优势,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完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任务,开展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的评估,另一方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估。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和评估结果,不仅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否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差异需求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尺,而且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首先,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可以在第一时间知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效果,并及时向学生、教师、辅导员推送学业状态,使学生在数据对比中找到差距,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辅导员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辅导学生的方式。其次,通过系统评估反馈的信息,可以及时、敏锐地分析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预测其多样的需求和可能发生的行为,及时做好保障学生需求的必要准备。再次,通过对教师上课效果的科学评估,可以找到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而改进授课方式、提高教师讲课水平,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作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良方,大数据技术存在着可操作性。尽管在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境,但是只要有的放矢,制订好相关的工作流程,一定可以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数据是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大数据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密切融合,既是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建设高校智慧思政的内在要求。随着数据资源的不断增长与更新,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积极利用大数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应看到大数据技术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只有提高运用大数据的意识,挖掘数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数据决策的精度和信度,才能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