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护士职业倦怠研究新进展

2020-01-07李丽芬

护理与康复 2020年1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量表护士

李丽芬,刘 瑶

丽水市中心医院,浙江丽水 323000

职业倦怠于1974年由美国精神病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指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感耗竭[1],疏远、冷漠等应对工作及其周围人群。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临床疾病综合征,且临床特点具有非特异性。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理人员因为工作环境、工作强度、重症患者多等原因,其存在的工作压力较高[2-3]。长期暴露在较大的工作压力环境下极易引起护士心理功能障碍、情绪耗竭、替代性创伤发生,进而发展为职业疲劳,甚至职业倦怠,影响护理人员的心身健康[4]。本研究对ICU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为缓解ICU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提供参考依据。

1 ICU护士职业倦怠现状

职业倦怠也称工作倦怠,国内也有翻译为“职业耗竭”,包括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的减少。目前,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测量多采用职业倦怠量表服务版(MBI-HSS)[5],包括3个子量表:情绪衰竭量表、人格解体量表和个人成就量表,共22个子项目,子项目采用李克特0~6级评分,倦怠程度随情绪衰竭、人格解体量表得分升高而增加,随个人成就量表得分升高而降低。国内外ICU护士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且发生率较高。印度新生儿ICU中有19.4%、23.3%和23.3%护士分别报告了同情疲劳、职业倦怠和继发性创伤应激[6]。韩国和日本33%~60%的护士表现出高度的职业倦怠[7]。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中心已将护理行业列为40种最易引起压力和疾病的职业之一[8]。近年来,研究人员调查了我国不同省市ICU护士工作倦怠的发生情况。湖北某医院ICU护士长期处于中度以上的职业压力下[9]。上海某医院ICU护士中有超过1/3护士对工作满意度不高,接近一半则具有高度的职业倦怠,甚至存在离职想法[10]。南昌市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职业倦怠率高达63.10%[11]。新疆急诊护士和ICU护士轻度倦怠检出率为41.4%,中度倦怠检出率为35.6%,高倦怠率高达6.7%[12]。

2 影响ICU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

2.1 职业压力

ICU护士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存在一定相关性[13]。职业压力越大其职业倦怠越明显[14],如职业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还将引起ICU护士工作态度的改变,出现心身疾病,这已成为护士规避和放弃ICU护理岗位最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2.2 道德困境和伦理决策

美国重症监护协会对道德困境的定义“在道德许可范围内获准一般个体可以有权进行部分行为时,但个体却无能为力;或者在个人行为与本人以及价值观发生背离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造成影响”。由于工作性质,ICU护士有很高的道德窘困,并且与工作倦怠有关,尤其与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呈正相关,与个人成就呈负相关[15]。ICU护士道德窘困与以下3个主要原因有关:提供不可能实现的错误希望,无效的护理工作,以及未能采取行动以保护患者的利益[16]。研究发现,ICU护士的道德窘困缘由中,无效治疗的心态失落感与倦怠核心情绪耗竭表现为独立相关关系,情绪耗竭对于无效治疗感知以及离职意愿的产生之间,具有明显的中介效应[17]。ICU护士需要做出道德决定被认为是能够操作倦怠的重要原因。同时,李玉娟[18]报道,职业倦怠的情绪枯竭维度受伦理决策影响最大。伦理决策的核心是在道德冲突中如何协调和解决有关伦理问题。从一定角度上说,伦理决策直接决定着个人的价值观和思想,是个人在进行决策问题时所要依赖的准绳。因此,其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职业倦怠的情绪枯竭维度。

2.3 人格特征

ICU护士高职业倦怠与脆弱的人格相关。精神质、神经质的人格特征是ICU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A型行为属于ICU护士产生工作倦怠的主要预测因子。分析可能原因:A型性格的人,由于对自己期望过高,以致在心理和生理上,负担都十分沉重,表现为终日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不知道放松自己,当事业上不能获取目标成绩时,易出现职业倦怠。

2.4 个人应对资源

ICU护士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临床能力、沟通能力等个人具备的应对资源有关。就应对方式而言,ICU护士消极应对和情绪耗竭以及去人格化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其积极应对与个人成就感表现为正相关关系[19]。个人应对资源包括临床能力、沟通能力等。护士临床能力和沟通能力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水平;和医生的沟通不良也可影响其职业倦怠。 因此,提高临床能力和改善沟通有助于减轻职业倦怠和提高护理绩效。有报道,和医生之间存在的沟通协调效果欠佳属于ICU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20]。说明护士个人应对资源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2.5 其他

临床中,发现学历、工作满意度、人员配置、月收入、排班等也是影响ICU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可能上述因素会影响到护士的情绪、获得感、被认可感等,一旦护士没有达到其心愿,或者产生挫败,就将产生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

3 干预策略

3.1 间断工作

聂世俊等[21]报告间断工作条件下医院人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较接受连续性工作(比如工作15 d后轮休)组相对较低,且医疗质量不产生明显影响(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不存在明显变化),提示在不影响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改变工作安排,达到降低职业倦怠的目的。

3.2 心理干预

情绪疗法可以改善ICU护士心理状况,缓解职业倦怠;针对同情疲乏的教育研讨会能增加儿科ICU护士对情绪耗竭的认识和预防的能力;同伴支持的教育培训活动能缓解ICU护士职业倦怠和悲伤反应[22]。因此,可以采用情绪疗法[23]、针对同情疲乏的教育研讨会、同伴支持的教育培训活动等[24]对ICU护士进行心理干预。

3.3 基于个性的应对策略培训

研究发现,情绪智力训练能够降低ICU护士和医生的焦虑,提高其情绪智力,有助于降低职业倦怠的情绪耗竭维度[25]。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能够有效地降低ICU护士的焦虑、抑郁水平,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提升应对相关压力事件的自信心,有效改善应对方式,能增加对压力或应激事件的应对能力,减轻工作压力,改善工作倦怠感[26]。通过提高ICU护士的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来改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ICU护士的社会支持度[27]。提示,对ICU护士采用情绪智力训练、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训练进行干预,可降低职业倦怠程度,其中沟通技巧的干预策略有很多,如多学科结构化交班工作评估[28]、定期的员工会议[29]等。

3.4 放松练习

一项包含正念疗法训练应用于ICU医护人员研究,干预后8周,医护人员压力及倦怠相关生化指标水平和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30]。一项随机、对照、为期12周的干预研究显示,应用心理弹性系列训练标准化方案(主要内容为2次教育会议、书面暴露疗法、正念减压疗法、事件触发的心理辅导和1个有氧训练养生法)后,护士的情绪耗竭、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心理弹性方面有改善趋势[31]。提示,对ICU护士进行正念疗法类放松练习干预能缓解职业倦怠程度。

4 结语

现实生活中,ICU护士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且表现为随时间推移呈递增趋势。因地域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和各地区发生率略有差异,但由于职业压力、道德困境和伦理决策、人格特征、个人应对资源等原因造成ICU护士职业倦怠程度不一。针对职业倦怠的发生因素,给予间断工作、情绪疗法、针对同情疲乏的教育研讨会、同伴支持的教育培训活动、情绪智力训练、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训练及情绪集中应对法、多学科结构化交班工作评估、定期的员工会议、正念疗法等干预,以期缓解职业压力、改善工作环境、增强个体应对能力等,从而缓解ICU护士职业倦怠程度。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量表护士
最美护士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