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领域描述性质性研究的现状与建议

2020-01-07陈婷婷周云仙

护理与康复 2020年1期
关键词:质性现象学扎根

陈婷婷,周云仙

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温州 325000;2.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

质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质化研究或定性研究,是一种与量性研究相对应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不依赖于量性资料与方法,而是直接对现象的性质进行描述和分析[1]。我国学者陈向明对质性研究的定义: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并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构建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2]。虽然质性研究在我国护理领域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得到较快发展[3]。根据方法学分类,质性研究主要包括现象学研究、扎根理论研究、人种学研究等。描述性质性研究作为质性研究方法之一,不像现象学、扎根理论研究被护理研究者所熟知。因此,笔者期望通过阐述描述性质性研究的基本概念,结合其在国外的应用情况分析我国描述性质性研究发展现状,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不足及原因,以期推动描述性质性研究在护理领域的发展,现综述如下。

1 描述性质性研究概述

1.1 研究方法

描述性质性研究作为质性研究的一种类型,不是根据明确的方法学范畴进行分类[4],而是基于自然询问研究前提所产生的[5]。其与现象学、扎根理论研究等相似均是为了理解那些无法量化的、难以理解的现象。与设计其他类型的质性研究相同,描述性质性研究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理论基础、抽样方法、资料收集和分析等方面。其中典型的描述性质性研究特征,是以自然询问研究[6]为理论基础,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以实现最大差异化选取研究对象,资料收集采用半结构式个人或小组访谈法、有时也可采用参与式观察法或文献资料分析法,资料收集与分析同步,资料分析采用质性内容分析法。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将描述性质性研究的应用范围扩大,可称之为“解释性描述”,其最重要的是形成概念化框架,要求产生的新解释性见解能够帮助质性证据应用到实践中去[7]。描述性质性研究尤其适用于探讨总结现象中的具体人物、事件和地点[8]。同时,描述性质性研究与现象学、扎根理论等质性研究方法不同的是,资料收集方面:虽然描述性质性研究的访谈提纲可能在分析过程中随着主题的提炼仍会被不断地修改[9],但比起其他质性研究方法更具结构性;资料分析方面:不像扎根理论研究发展出新的理论,也不像现象学研究对现象进行解释性的说明或反思,描述性质性研究采用近似于研究对象的语言对其所经历现象进行直接的描述,简单地对资料进行编码和分类,从而建立一个“类似编码组合”的小组即主题,让研究结果更贴近资料[10]。提示描述性质性研究中,由不同的研究者对同一资料的描述可基本达成一致,但是没有描述是完全远离解释的,描述性质性研究的解释程度取决于研究者的认知、敏感性和识别力[8],且低于现象学、扎根理论研究等的解释程度。

1.2 优势与争议

相较于其他质性研究方法,描述性质性研究的独特优势在于通过访谈等方式获得的资料是研究对象最直接的认识或经历,尤其适用于混合性研究,可为涉及到的临床干预、量表制定、需求评估和问卷调查等提供有效信息,抑或是用于上述任一方面的独立研究。然而,目前描述性质性研究仍存在两点争议。第一个争议认为其适用范围既不清晰,又没有理论基础。事实上,描述性质性研究只是对研究对象资料进行的正确总结,而不是基于现有理论或知识对资料进行整合或解释,而这种总结可能给未来基于理论的研究提供某些建设性的假设,而没有理论基础的好处在于使资料分析更贴近资料本身,更直接地得到研究对象第一手关于某个特别主题的看法。第二个争议质疑其严谨性,从而影响研究的可信度。但是根据Milne等[11]提出的关于提高严谨性的策略,从真实性、可信性、关键性和完整性4方面采取措施可提高描述性质性研究的可信度,使研究结果更具真实性。

2 描述性质性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国外,描述性质性研究应用普遍,Polit等[12]对2005-2006年发表在8种护理研究期刊上超过1 000篇的文献分析后发现,其中有超过半数(52%)的质性研究文献为描述性质性研究。但是反观国内护理领域,明确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相关的文献较少,以全文/全部字段“描述性质性研究”或“描述性定性研究”或“描述性质的研究”并且全文/全部字段“护理”在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医学网上进行检索,查新至2017年11月,仅检索到13篇文献,其中1篇使用量性与质性结合的研究方法[13];资料收集方面,采用访谈法9篇[14-22],文献研究法2篇[23-24],参与式观察法1篇[25],录像法1篇[13];资料分析方面,除2篇文献表述不明外[13,25],其余均采用内容分析法。同时,从我国学者朱莲莲等[26]和刘军等[27]对我国护理领域的质性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时,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文献未明确理论基础或研究方法,通常笼统地用“质性研究”一词表示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但通过泛读这些文章发现大多数实质归属于描述性质性研究范畴。面对上述情况,提示我国仅一部分学者能够在质性研究中明确使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可能与以下历史、现实原因有关。历史原因:虽然描述性质性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但是国外学者对其定义曾充满争议,人们普遍对描述性质性研究的认识不足及重视不够,也很少公开提出该方法与其他质性研究方法平等关系。现实原因:虽然我国护理质性研究发展较快,但目前较少有专门针对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和说明的专著或文献。上述原因导致护理研究者对描述性质性研究认识不够清晰或不到位。

3 建议

在我国护理领域现象学、扎根理论等质性研究方法的知晓度和使用率更高,有些研究者可能明知自己的研究没有达到现象学或扎根理论的要求或对相关研究方法一知半解,但为了让自己的研究看上去严谨,可能会套用上述名词,使护理质性研究文献质量大打折扣。面对我国护理质性研究领域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使用较少或误用等现象,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3.1 重视方法教育

在我国以量性研究为主的护理领域,质性研究尤其是描述性质性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对护理研究者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培训,才能真正发挥描述性质性研究在护理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阶段,过去虽然我国护理本科教材《护理研究》有设立质性研究章节,但较少真正进行该方面的深入授课。近年来各大高校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对护理学研究生开展质性研究能力的培养[28],如设置相应课时或单独设立课程进行质性研究授课,确立了高级质性研究为我国护理学博士核心课程之一[29]。在质性研究教育过程中,建议将描述性质性研究与扎根理论研究、现象学研究等方法共同进行授课,比较异同点和各自适用的范围,为护理科研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临床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者为其提供更多质性研究学习培训的机会以拓展知识面,提高质性研究水平。质性研究学习班主办单位接收学员进行培训时事先了解护理人员的质性研究素养,根据其具备的科研素质确定授课的内容、方式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为后续开展包括描述性质性研究在内的研究奠定基础[30]。而后组织具备质性研究能力的护理人员建立质性研究小组,营造团队学习气氛,并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质性研究能力。除了以面对面授课的方式教授质性研究方法外,建议借助现代发达的多媒体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31],让更多护理人员快速获取最新、最准确的质性研究相关信息。

3.2 鼓励学术争鸣及著书介绍

为了实现描述性质性研究在我国护理领域发展的目标,通过杂志期刊设立描述性质性研究相关栏目、发表评论性文章进行引导等方式鼓励护理质性研究专家进行学术争鸣。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讨论可以深化对其的认识,从而形成对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正确认识。同时学术争鸣也可引起护理研究者对描述性质性研究的关注,让采取该方法的研究者明确自身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并减少套用其他质性研究方法的现象。此外,建议质性研究专家在出版质性研究专著时,将描述性质性研究同其他质性研究方法在同一章节进行具体介绍,让护理研究者知晓其与其他质性研究方法的异同点及适用范围,形成较完整的实施步骤,包括从理论基础、研究设计、具体研究步骤再到结果呈现等,从而推动描述性质性研究更好地发展,实现其在护理领域的研究价值。

4 结语

描述性质性研究是质性研究方法学中一种研究方法,地位等同于现象学、扎根理论研究等。在国外,描述性质性研究应用普遍,而国内由于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应用相对较少。因此,国内护理领域需要从教育、学术争鸣及著书介绍等方式进行描述性质性研究学习,从而提高我国护理质性研究水平,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猜你喜欢

质性现象学扎根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护士工作安全感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女性自杀未遂患者自杀动机的质性研究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韩珠卿 扎根乡村,助农增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现象学研究力作:《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研究
——兼论现象学对经济学的影响》评介
历史现象学的现状与目标
揭露现实和预示无限——对电影营造空间的现象学解读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