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自体脂肪注射治疗跟痛症

2020-01-07熊源长毕宏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筋膜自体局部

陈 辉 王 翰 陶 然 熊源长 毕宏达

(1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疼痛科,上海200081;2 上海长海医院麻醉学部,上海 200433;3 上海长海医院整形外科,上海 200433)

跟痛症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足部疾病,是导致足痛和残疾的常见病因,发病率为3.6%~7.5%。难治性跟痛症平均病程时间可持续13.3~14.1 月之久[1]。研究显示,人群中10%会在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足跟痛,而运动者患病比例可高达8%~21%[2]。跟痛症影响病人行走和工作能力,也因此给社会经济带来负担。目前,跟痛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红外线微波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偏振光照射治疗、银质针治疗、注射治疗、针灸、手术治疗等[3,4]。手术治疗方式是切除部分跖筋膜和增生骨质,因创伤大,现已较少应用。其他疗法均存在疗效有限、容易复发等缺点,造成部分病人处于反复治疗、迁延不愈的境地,增加了医疗支出和病人的痛苦。近年来,自体脂肪移植逐渐用于临床上的容积填充,也有学者开始用于治疗包括跟痛症在内的疼痛性疾病[5,6]。本中心采用超声引导下自体脂肪注射的方式治疗顽固性跟痛症病人1 例,获得较好疗效,为寻求跟痛症有效、长效的治疗方法做出了积极探索,相关技术尚未见国内报道。

1.病例报告

病人女性,71 岁。因“右足跟疼痛半年余,加重1 周”就诊我科。病人平素体健,喜爱行走运动,每次行走距离均在5 km 以上,每周3~5 次。半年前逐渐出现右侧足跟部疼痛,位于足跟中部及偏内侧位置,疼痛位置较为固定,无明显放射。疼痛呈酸胀痛、刺痛,偶有烧灼感,休息、温水泡脚可缓解,未行特殊治疗。后逐渐发展为晨起时疼痛,以下床后初次行走为重,活动后疼痛可减轻,自行间断口服“布洛芬”镇痛,疼痛仍时轻时重,未予特别重视。1 周来,疼痛程度明显加重,晨起下地行走困难,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最高可达8~9 分,需局部活动十几分钟后方可下床,静息时疼痛尚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

专科体格检查及评估:足跟局部无红肿,内上象限局部明显压痛。无神经系统病理体征。美国矫形足踝学会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scores, AOFAS) 踝后足功能评分48 分。

X-ray 平片检查:跟骨退行性改变。超声检查:右足跟跖筋膜厚度5.8 mm。

诊断:跟痛症。

治疗经过:收住我科日间病房。完善血液常规、凝血功能等术前检查,告知治疗过程及相关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行超声引导下右足跟部跖筋膜间隙脂肪注射填充术。

治疗方法:病人平卧,开放静脉,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氧饱和度。以右下腹约10 cm×10 cm 范围为脂肪供区。脐周常规消毒、铺巾,于脐左缘处行2% 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用尖刀切开一约0.5 cm 大小切口,将注水针沿切口插入,在脂肪供区行肿胀麻醉,共注入肿胀液100 ml。肿胀液配方:0.9%氯化钠溶液1 000 ml + 利多卡因500 mg + 肾上腺素1 mg。用11 G 抽脂针行负压吸脂术,抽出脂肪经过静置、离心(1 000 g,3 min)后共获得脂肪3 ml。缝合脐部切口,供区加压包扎。

使用高频线阵探头行超声扫描,分辨足跟脂肪垫与跖筋膜间的间隙。皮肤局部麻醉,平面外法引导14 G 穿刺针到达跖筋膜浅层,缓慢注射颗粒脂肪3 ml。注射完毕拔针,局部按压5 min,无菌敷料覆盖,送返病房,次日出院。

疗效随访:术后2 天内病人感足跟注射局部呈持续性疼痛,NRS 评分 1~2 分,站立、行走疼痛剧烈,NRS 可达10 分。嘱避免下床,未予药物治疗。术后第3 天始疼痛明显缓解,静息时疼痛消失,可以短距离行走。至术后第6 天,行走基本如常,且原有的晨起时行走疼痛明显缓解,NRS 评分 2~3分。术后10 天随访,静息及行走疼痛均完全消失,病人非常满意。术后1 个月复查局部跖筋膜厚度为5.1 mm,与术前相近,AOFAS 评分99 分。随访至今10 个月,疼痛未复发。

2.讨论

跟痛症是足跟部跟骨跖面的疼痛,其发生原因主要有跖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跟骨下脂肪垫炎、跟骨下滑囊炎等,其中跖筋膜炎最为多见[7]。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运动员及肥胖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可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近年来,长距离行走成为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的主要运动方式,但行走时跟骨跖面周围筋膜、韧带等组织受到反复牵拉,容易出现无菌性炎症,导致跟痛症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跟痛症的评估除了疼痛评分外,还常用AOFAS 评分系统评估足踝部功能[8]。

跟痛症的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注射治疗和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热敷、足底拉伸、推拿等。近年来,体外冲击波应用越来越多,取得了一定的疗效[9]。物理治疗的缺点是显效慢、治疗周期长,治疗期间常有疼痛反复现象。手术治疗包括切除增生骨赘(俗称骨刺)等,由于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目前应用已越来越少。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显效快等优点,是足底筋膜炎急性期的主要治疗方法。但也存在疼痛易复发、多次反复注射可能降低肌腱强度、使用糖皮质激素带来全身不良反应等不足[10]。Kayhan 等[11]研究认为跖筋膜浅层是跟痛症治疗的良好注射靶点。可以行痛点注射或在超声引导下行足跟部跖筋膜浅层注射。

自体脂肪具有含量丰富、廉价易得、移植后机体完全耐受等特点,是理想的软组织填充剂,现多用于整形美容手术中的容积填充或轮廓修饰。随着脂肪移植的广泛开展,其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神经痛、烧伤后神经痛、雷诺综合征等相关治疗中的良好效果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重视[12~14]。虽然自体脂肪填充治疗疼痛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移植脂肪能松解被瘢痕组织卡压的末梢神经,从而缓解疼痛;②移植的颗粒脂肪是由脂肪细胞、血管外基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不同细胞群体组成的混合组织,干细胞、血管外基质细胞在受区发挥再生修复、免疫调节或炎症控制等作用;③颗粒脂肪内的多种脂肪因子如脂联素、瘦素蛋白、抵抗素、内脂素等[15,16],可能对感觉神经传导通路造成一定影响,进而缓解疼痛。Huang 等[17]以烧伤动物为模型的研究结果提示,脂肪移植可以通过减少背根神经节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进一步降低瘢痕内及背根神经节中炎症因子环氧化酶2 (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浓度,缓解炎症和疼痛。其还可以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中AKT 和JNK 磷酸化通路减少背根神经节中神经元的凋亡。

超声引导靶点穿刺的优势是安全、实时、便捷。超声扫描足跟部,可以非常快捷地获得局部组织结构图像,分辨并测量跖筋膜厚度,为明确病因、评价治疗效果提供进一步的数据。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可以清晰地显示穿刺针针尖所在位置,准确地将脂肪注射至跖筋膜浅层,并可以实时评价注射脂肪的分布范围,达到精确治疗的目的。

Raposio 等[6]在开展的一项小样本临床研究中发现,经过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治疗的所有8 例慢性跟痛症病人,疼痛症状均明显好转。本例病人为老年女性,因退变和劳损等因素而出现典型的跟痛症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选择行跖筋膜浅层的脂肪填充治疗。除术后前2 天出现疼痛加重外,其余过程均顺利平稳,近中期疼痛治疗效果显著,病人满意度高。使用此法治疗跟痛症,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然而,自体脂肪填充治疗跟痛症的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使用自体脂肪无药物不良反应,病人接受度高,提示此法可能成为跟痛症治疗方法中新的一员。但其安全性、有效性特别是长期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的随机对照研究和长期随访结果证实。

猜你喜欢

筋膜自体局部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丁学军作品
局部遮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