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夹脊穴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观察

2020-01-07王宝凯刘延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夹脊源性腰痛

王宝凯 刘延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1 中医科;2 疼痛科,北京 100050)

腰痛 (low back pain, LBP) 是指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具有发病率高、易复发等特点,是造成人们工作能力下降和生活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腰痛也是45 岁以下人群中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伏案工作方式和现代生活模式的转变,LBP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由此给家庭、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LBP 已经成为目前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1,2]。椎间盘源性腰痛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DLBP) 是慢性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DLBP 是由腰椎间盘自身内部结构的变化引起的腰痛,腰椎间盘已被认为是腰痛的主要起源部位[3]。DLBP 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疗效尤其是长期疗效多不确定[4]。针刺治疗疼痛性疾病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可操作性强,为了拓展中医外治法的治疗范围,近年来,我科以电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58 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方 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9 月至2018 年8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康复疼痛科门诊收治的58 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病人31例,女性病人27 例。年龄最大者58 岁,最小者28 岁,平均年龄43.7 岁;就诊当次腰痛发作时间最长者3 个月,最短者5 天。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平均7.6 分,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量表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评分平均5.77 分。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评估审议通过后进行,研究过程中遵循病人知情同意的原则。

纳入标准:①腰痛反复发作,总持续时间大于6 个月;②有典型症状和体征:慢性持续性腰痛,不能久坐。体力劳动或久立后症状加重,平卧难以缓解,保守治疗无效;③MRI 检查无明显脊髓受压和椎间盘突出表现,但是提示椎间盘内有高信号区 (high intensity zone, HIZ)。

排除标准:①腰部神经受压、腰椎管狭窄、腰椎肿瘤;②强直性脊柱炎、后纵韧带钙化、腰椎附件脱位或者韧带损伤等;③精神异常、拒绝接受针刺治疗或拒接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伴随其他疾病需服用镇痛药物。

2. 治疗方法

(1)取穴:腰部夹脊穴及秩边穴、昆仑穴,均双侧取穴。方法:L2-L5椎体棘突下,于后正中线左右两侧各旁开1 寸取穴,共计8 穴。根据腰椎MRI诊断,提示椎间盘内有高信号区的病变椎间盘处连接电针负极,正极连接于其上位夹脊穴。若病变椎间盘不止一处,则负极连接于最下段病变间盘对应之夹脊穴,正极连接于病变最高处的椎间盘的上一位间盘对应之夹脊穴,左右两侧均连接电针。

(2)操作方法:病人俯卧位,用 75%的酒精棉球在取穴位置的皮肤常规消毒,术者采用单手进针法,将0.25 mm×40 mm(中研太和牌)的针灸针垂直刺入皮下并进针约1~1.2 寸,行平补平泻手法直至所针刺腧穴出现酸胀或沉重的针感为止。接通电针治疗仪(华佗牌,型号SDZ-V),采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宜:昆仑穴、秩边穴按照常规针刺方法进行针刺。针刺后用TDP 治疗仪照射治疗部位。每次治疗30 min,隔日治疗1 次,每周治疗3 次,共治9 次。

3. 疗效观察

(1)采用VAS 疼痛强度评分:10 cm 的刻度尺,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根据病人标出的具体位置得出相应的分值。

(2)JOA 评分:是从主观症状(9 分)、临床体征(6 分)、日常活动受限度(14 分)三个方面由临床医师对病人进行评分。JOA 评分最低为0 分,最高为29 分。分数越低说明功能障碍越明显。

(3)治疗后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改善率= [(治疗后JOA 评分-治疗前JOA 评分)/(满分29-治疗前JOA 评分)] × 100%。改善率可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用于疗效判定:小于25%为无效,25%~60%为有效,大于60%为显效,100%时为治愈。

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治疗前后疗效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病人经过治疗后,VAS 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 次后:t = 16.59,P < 0.05; 治 疗6 次 后:t = 24.30,P < 0.05; 治疗9 次后:t = 29.14,P < 0.05);6~9 次与治疗第3~6 次相比(t = 1.01, P < 0.05),见表1。经过治疗后JOA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 次后:t = -14.47,P < 0.05;治疗6 次后:t = -14.57,P < 0.05:治疗9 次后:t = -21.14,P < 0.05);治疗第6~9 次与治疗第3~6次相比(t = -9.03, P > 0.05),见表1。

治疗结束后,痊愈病人10 例,显效者19 例,有效者26 例,无效者3 例,分别占17.2%,32.8%,44.8%,5.2%;总体有效率为94.8%。

讨 论

Schwarzer 等[5]认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以纤维环的撕裂为主要病理学特点。本病最大的特点是在影像学或形态学上没有椎间盘的突出。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未完全清楚机制。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学界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认识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病理主要是炎症反应,疼痛主要由椎间盘内部本身的病变所引起[6]。炎症介质和化学因子刺激纤维环前方的神经末梢及髓核内部的疼痛感受器而产生疼痛[7]。本病的确诊比较困难,因为缺乏客观的临床体征,往往只有病人的主观症状。一般认为确诊主要在典型的临床症状基础上,影像学提示存在纤维环撕裂的证据,并且椎间盘造影阳性。椎间盘造影阳性时出现的诱发性疼痛及与平时疼痛相似的复制性疼痛被认为是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金标准[8]。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因为他们发现椎间盘造影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可能[9]。因此本研究并未将椎间盘造影阳性定为纳入标准,毕竟椎间盘造影是一种有创的检查,会增加病人痛苦,对治疗不利。

本研究采用电针刺激夹脊穴,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发现夹脊穴旁开脊柱1 寸取穴疗效可靠,可操作更强,因此本研究将夹脊穴定位在脊柱旁开1 寸。夹脊穴处为脊神经后支,并有伴行的动静脉经过,针刺此处夹脊穴能够刺激脊神经影响交感神经末梢,使之释放化学介质,阻滞痛觉纤维传导,起到镇痛的作用[10]。通过电针刺激,可促使表层纤维环或后纵韧带紧张、黄韧带收缩、改善神经根周围血液循环、局部水肿消退、使椎管相应扩大、神经受压减轻,而使腰腿痛症状改善[11]。研究还发现刺激夹脊穴不仅可以起到镇痛、调节植物神经紊乱功能,还可缓解局部肌肉痉挛,调整肌群张力使之平衡,调节神经免疫功能等[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在经过3 次治疗后,VAS 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学者研究电针夹脊穴治疗腰痛的结果相一致[13,14]。且随着治疗次数增加,VAS 评分降低更加明显。JOA 评分的变化与VAS 评分呈现相反的变化:经过3 次治疗后,JOA 评分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次数增加,JOA 评分升高的更加明显。以上均说明电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有着起效快、疗效确切的特点。本研究在治疗第6~9 次VAS 评分差值与治疗第3~6次VAS 评分差值相比,其结果仍有差异,但治疗第6~9 次JOA 评分差值与治疗第3~6 次JOA 评分差值相比,结果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是经过治疗后疼痛减轻,功能活动受限亦明显好转,但是二者减轻的程度并不呈正相关,说明当疼痛评分降低到一定值时,机体无明显的活动受限。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本研究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实际治疗效果所做的观察性研究,因属初步探索,所以未设置对照组。因本病对照组的设置一般是常规服用镇痛药物,很多病人因椎间盘源性腰痛反复发作,多次口服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故选择针刺治疗,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当然本研究样本量偏少,VAS 和JOA 评分介入的时间点跨越上不够严密等,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误差,期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完善。但电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间盘盘源性腰痛操作简单、安全易行、且无药物镇痛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夹脊源性腰痛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中南大学发现治疗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新方法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
健身气功与“夹脊”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