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学人文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分析能力的培养
2020-01-07戴碧利
戴碧利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十一中学 安徽淮南 232082)
引言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对教学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地理技能,以适应自身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运用人文地理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困境。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定义与培养内容
(一)地理空间分析能力
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就是以空间的角度,根据地理事物呈现的地理现象,利用地图或者是示意图,对存在地理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比较、归纳过程中呈现的能力。就目前来讲,地理空间分析已经成为一种技术方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生产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地理空间分析在人们生活领域发展着巨大作用,是学生地理知识学习必须要形成的能力。
(二)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培养内容
人文地理内容是中学地理教育重点,目的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与地理应用能力[1]。人文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培养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内容:第一,空间结构分析。地理空间结构分析,就是对地理事物现象的呈现方式和空间位置等因素进行分析,借此。研究地理事物空间结构分布的规律,为更好的学习知识打下基础。地球上很多地理事物、现象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这些现象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对空间规律分布的分析,可以快速掌握学习规律与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第二,空间比较分析。这一内容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比较意识与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地理事物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掌握地理现象的特点,了解地域差异对地理事物表现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对空间比较分析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现象与地域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人文意识。第三,空间综合分析。所谓的综合分析就是对地理现象、内在联系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了解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情况,明确各个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通过空间综合分析,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素质,让学生掌握到地理学科的核心与本质,从而更灵活的学习地理知识。
二、运用人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地理空间分析能力策略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知识,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升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通过对人文知识的梳理,将学习内容清晰化、系统化,提升学生学习效果[2]。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形成地理空间分析能力,掌握地理事物、现象分布的特点与规律,以此提高地理学习效果,实现空间分析能力培养的目标。
例如我国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我国人口分布、气候特点、资源数量等内容体现在思维导图中,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资源数量与人口分布的影响,探究人口运动与气候的影响,总结三者的作用关系。课堂上,教师可以举例说明,让学生对此有更加深入清晰的认识,如在我国东部地势平坦,气候非常温和,自然资源也比较丰富,人口数量密集,经济发展迅速。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实践分析,加深对基础知识理解,并学会总结地理事物分布规律,掌握学习技巧。
(二)加强思维训练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地理现象。事物之间存在的矛盾或者联系,提高学生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提升学习效果。地理学科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以地理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实现素质教育要求。以中国水资源分布内容为例,经过地理知识学习,学生知道我国的水资源位居世界第六,由江河、淡水湖、高山积水等构成。但是为什么在空间分布上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这一问题,结合地域特点、空间分布规律及自然气候等因素分析这一问题,探究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原因。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地理思维与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对水资源分布的认识更加深刻。
(三)信息技术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培养学生地理空间分析能力的主要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立体教学的优势,将地理事物的运动特点与形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清晰的学习地理知识,了解地理事物运动情况[3]。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将教材中人文地理内容以动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深化对地理空间的认知。例如,地球运动、地震、海啸、地壳运动等,这些人文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地理事物的运动过程,发现事物运动中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空间意思。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可以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理素质。通过基础知识教学、思维训练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促使学生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