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的思考*
2020-01-07刘艳娟涂胜豪杨明炜
刘艳娟 涂胜豪 杨明炜 刘 卓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中西医结合科,2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武汉 43003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2016级学生,武汉 430030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2020年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5版)》指出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重症患者多在感染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无症状感染者也能成为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因此,切断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是防控本病的重要手段。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疫病”范畴,也称瘟疫、时行、天行时疫、疫疠、疫,指感受疫戾之气造成的一时一地大流行的急性传染病。早在《素问·本病论》就有记载:“民病温疫早发,咽嗌乃干,四肢满,肢节皆痛”。《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提出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思想。明代吴又可创立戾气学说,明确提出“客邪贵乎早逐”,强调疫病重在预防。此次2019-nCoV疫病发生期间,多省相继推出了各具地方特色的中医药诊疗方案,其中有些省市包含有中药预防方案。本文拟结合2019-nCoV的特点、部分省市(北京、河南、四川、山东、云南、甘肃、黑龙江、陕西等)1月28日之前发布的预防方案特点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预防方案,探讨中医药防控疫病的特点及经验,以期对防控2019-nCoV起到借鉴、推广作用,现报道如下。
1 重视药物预防
对于疫病的预防,除了做好隔离并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个人饮食及卫生习惯外,尚需重视药物预防。《伤寒总病论》中有辟温疫论:“疗疫气令人不相染,及辟温病伤寒屠苏酒”,《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多个“治温病令不相染方”,晋代葛洪《肘后救急方》记载用柏枝散、避瘟疫药干散(大麻仁、柏子仁、干姜、细辛、附子)等方来预防疫病,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记载“人感乖候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故需预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以上古籍均指出疫病传染力强,病情重,为“灭门”之灾,所以需要服药预防。药物预防不仅针对病源注重祛邪,而且强调扶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神仙百解散,常服辟瘟疫,治劳倦”,该方能“辟瘟疫”,即用茵陈、苍术、藿香等芳香祛湿药驱邪;且能“治劳倦”,指的是用人参、白术等健脾益气药扶正,因此不仅可以预防瘟疫,在感染初期服用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防止病情的加重。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在诊治过程中重视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简称三因制宜),强调体质学说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也有重要的意义。此次2019-nCoV传播力强,致病迅速,但其病因病机还有许多未知因素,因此,多个省份根据各自不同的气候特点、人群体质偏向及基础疾病的不同,相继推出了各具地方特色的中医药预防方案。其选方用药虽然各具特色,但总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以辨证论治为本、重视三因制宜、强调体质学说。例如,河南省的预防方案分为成人中药预防处方和儿童预防处方,针对不同的易感人群推荐不同的方药,充分体现了中医三因制宜的原则。如普通人群的预防推荐处方:紫草、赤小豆、绿豆、生甘草;处方短小精简,便捷易得,服用依从性好;针对平素易感冒、畏寒怕冷人群,中医理论认为素体气虚或阳虚,易感外邪,故以玉屏风散为基本方,拟处方:生黄芪、防风、炒白术、前胡、藿香、生薏苡仁、生甘草;由于2019-nCoV致病因素有湿毒为患,若平素脾胃不和,或近期有腹胀,不思饮食,苔白腻等湿气偏盛者,更易复感湿毒,故而专设预防方(藿香、陈皮、桑叶、芦根、桔梗、甘草)以芳香化湿。从感邪途径而言,疫疠之邪多从口鼻而入,2019-nCoV也不例外,咽喉为其进出通道,故对咽喉不适、大便偏干者专设养阴清热方(麦冬、白菊花、射干、桑叶、青果、贯众),防止病从口鼻而入。针对有密切接触史或慢性基础疾病者,则标本兼顾,益气养阴,拟用芳香化湿方(生黄芪、射干、北沙参、金银花、苍术、藿香、贯众),旨在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外,河南省的预防方案还根据儿童特殊的生长发育特点,针对正常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推荐不同的方药。黑龙江省甚至对成人预防用药也根据体质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推荐处方。除了根据不同的人群推荐不同的预防方药外,山东省根据不同的基础疾病更加细分了方案,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不同,用方各异,但总以益气养阴固表为基本治则。
对于预防用药的服用方法,古人提出在疫病流行期间要“朝朝服”、“月月朔望服”、“举家(各)服”,强调药物在疫病流行期间常服,而且强调了服药人数的广泛性。因此,有些省级方案(如云南省)发布了茶饮方,其口感及依从性良好,便于频频饮用,这样更有利于群众广泛服用。另外,黑龙江省的茶饮方则根据不同人群又设基础方、素体健硕者用方、老年人和儿童等平素体弱者用方,充分体现了因人而异的用方原则。北京市方案则除了有密切接触史和慢性病患者用水煎剂外,普通人群和儿童推荐茶饮方。
在多省市制定的预防方药中,玉屏风散是最常用的基本方。通过对煤烟相关可吸入颗粒物小鼠肺损伤模型的研究发现,玉屏风散预防应用可提高小鼠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且能在染毒环境中保持,但在已染毒后的治疗效果远不如其提前应用[1]。因此,选用玉屏风散作为基本方,有助于调节机体免疫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处方用药若能一人一方,随症加减,自然最为切实有效,但在疫情蔓延时普通群众尽快、尽早地接受药物干预将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特别是对于深受疫情威胁的普通民众,在缺乏中医学知识的情况下能简便快捷的选择并获得药物尤为重要,因此,处方应尽量简单通用,方便普通群众选用。武汉同济医院作为危急重症的定点收治医院,接诊收治了大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重患者。为了更早更好地保护易感者,同济医院中医科也根据疫情特点制定了预防用药,主要适用于高危人群,普通易感人群亦可服用,剂量减半即可。药物组成为生黄芪15 g,白术12 g,防风12 g,桂枝10 g,白芍10 g,太子参12 g,连翘10 g,藿香10 g,苍术10 g,生甘草6 g。该方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佐以桂枝、白芍调和营卫,连翘清热解毒,藿香、苍术芳香祛湿,太子参、生甘草健脾,全方扶正驱邪并施,以扶正为主,上、中二焦同治,以上焦为先,共达益气固表,清热祛湿之效。
2 强调居家调护
古代医家除采用内服中药进行预防外,还采取随身佩带或室内悬挂中药香囊、中药烟熏等多种外治方法。此时所选用的中药一般具有芳香辟浊、化湿醒脾的功效,一方面药物性味通过口鼻、皮肤吸收,刺激神经和经络,达到调节免疫力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烟熏驱邪杀毒,达到一定的局部空气消毒作用。中药香囊、中药烟熏是传统中医外治常用方法,简便易行、实用有效。
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一人病气,足充一室。”《肘后备急方》首先提出了空气消毒法,用以雄黄、雌黄、朱砂等为主的消毒药物制成太乙流金方、虎头杀鬼方等预防传染病,或随身佩戴,或悬挂于屋中,或在房屋中燃熏进行空气消毒。孙思邈也采用了这种空气消毒的方法。如《鼠疫约编》记载:“千金太乙流金散:辟瘟气方,若逢大疫之年,或用三角绛袋,盛挂心前,或悬户上,或焚中庭,或烧薰瘟病之人,无不灵验。”《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记载:“避瘟丹:此药烧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内烧之可避秽气。乳香、南苍术、北细辛、生甘草、川芎、降真香(各一两),一方加白檀香(一两),共为细末,枣肉为丸,如芡实大。”常用方剂还有避疫丹、雌黄丸、李子建杀鬼丸、七物虎头丸等。《良朋汇集经验神方》记载:“凡遇天年大行瘟疫,四时不正,一切疠气者,多以苍术烧之,能辟瘟邪,至奇。”《本草纲目》等书中多处记载“凡疫气流行,可于房内用苍术、艾叶、白芷、丁香等药燃烧进行空气消毒辟秽”。如苍术“能除恶气,古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中药大辞典》记载苍术有显著杀菌效果,常用于空气消毒。现代研究表明,苍术熏蒸对室内空气细菌的杀灭效果优于紫外线照射法[2],而艾叶挥发油能抑制多种细菌生长繁殖[3]。
另外,《延年秘录》、《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将桑根悬于门户上,或随身佩带来预防瘟疫。《松峰说疫》记载:“正月上寅日,取女菁草末三合,绛袋盛,挂帐中,能避瘟。”《伤寒直指》记载:“辟疫法:乌头(四两,炮)、桔梗(二钱半)、白术(一钱),为末,绛囊盛佩之,同居闾里,皆不染疫。”《急救广生集》记载:“(辟一切瘴疾时气风寒时气)红川椒(去闭口者)以绛纱囊贮,椒约两许,悬佩近里衣处,一切邪气不敢侵犯。”中药香囊常用方剂还有辟毒丹、老君神明散、太乙流金散、避疫香粉等。针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同济医院也推出了中药防疫香囊,以苍术、艾叶、菖蒲、薄荷、藿香等芳香药物制成,随身佩戴;同时推荐采用艾叶烟熏法进行室内空气消毒,也可运用苍术或中药复方(板蓝根、石菖蒲、贯众、金银花)进行室内熏蒸,空气消毒防疫。
3 小结
总而言之,古代医家提倡“养内避外”的疫病预防原则,制定了种类多样的预防疫病传播及流行的方法,既重视内服调理之法,又强调外用之法。这些方法是古代医家临床实践积累的经验,对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有裨益,有助于发挥中医药防控疫病的优势。对于疫病的治疗,古人强调不可拘泥于古方,而应根据现行疫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即“瘟疫之来不可先定方,瘟疫之来无方也”,也暗合了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特效药的特点,因此更加彰显了疫病的“防重于治”的思想,这对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尤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