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在提升科技期刊质量及影响力方面的作用
2020-01-07陈曦
陈 曦
(天津大学期刊中心 天津300072)
2019 年9 月18 日,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决定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1]。该计划以5 年为周期,面向全国科技期刊系统构建支持体系,是迄今为止我国在科技期刊领域实施的力度最大、资金最多、范围最广的重大支持专项。此次计划共支持英文类期刊180 种(其中领军期刊类22 种,重点期刊类29 种,梯队期刊类99 种,高起点新刊类30 种),中文类期刊100 种,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在编辑、出版、传播、服务全产业链上的关键短板,系统构建支持体系,体现了国家对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视[2]。
按照目前的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仍主要取决于所刊发论文的被引用情况,稿源是否国际化,以及编委团队是否在本领域具有更高的学术声誉。因此,提升刊物影响力的关键在于更多地发掘有高被引潜力的优秀文章以及吸纳学术水平高的科学家加入编委团队[3]。在此过程中,编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编辑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1.1 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对学术前沿动态的敏感性
科技期刊的专业性质要求编辑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同时应对本领域的热点议题以及未来发展有深刻的理解和紧密的跟踪。只有了解学科的前沿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才能提高学术把关能力,保证刊文的科学性。当前我国的期刊出版业也逐渐意识到编辑具有专业学科背景对期刊良性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多有相关背景的科研人员转行加入编辑队伍,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4]。另一方面,面对科技期刊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专业编辑更应该关注所在研究领域的发展,从专家和成果两方面同时入手,既掌握专业知识也了解行业内的专家。只有同时做到技术和人才两方面精通,才能更好地完成刊物规划及组稿任务,培育稳定的作者及读者队伍。
1.2 专业的英语水平以及扎实的编辑理论知识
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的编辑,英语水平在科研活动全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的大环境下变得更具决定性意义。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更多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编委、作者及读者,只有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才能更好地沟通和宣传刊物。因此,语言能力已经变成了编辑必备的工作技能。同时,作为编辑,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才是完成工作的最基本条件,高质量的编辑加工不仅能提炼文章的精华,更能保证高质量的阅读体验[5]。编辑肩负着培育作者的责任,在理解作者表意的基础上,通过构思文章结构,理顺叙述层次,推敲逻辑顺序使得作者的文章思路清晰、表述精炼、详略得当[6]。高水平的编辑可以提升一篇文章的质量;同时,也可以为作者提供规范科技写作的范本,更能成为刊物吸引作者投稿的优势因素。
2 编辑层面提升刊物质量及影响力的手段
2.1 编辑自身准确定位、明确职责
目前,国内的科技期刊办刊模式主要有3 种:①传统的高校或研究会办刊,主编多采用挂名形式,稿源稳定且多集中于高校或研究会内部;②科学家与出版集团合作办刊,主编负责学术水平,出版商承担编校及宣传职责;③主编、编辑部及出版商联合办刊,学术质量及编校工作由主编带领编辑部负责,出版商提供出版、发行平台。这3 种方式各有利弊,并且编辑在这3 种模式下职责也各有不同,对编辑的工作能力也有不同要求。因此,编辑必须在对自身职责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提升工作能力,将工作重点分别放在提升学术素养、宣传推广刊物、打磨编校能力以及组织学术活动等方面。
2.2 巩固和提升刊物学术水平及编校质量
文章的学术水平以及编校质量是决定刊物定位及影响力的关键因素,只有发表的内容能吸引读者阅读、下载、引用,才能体现刊物的价值。从大的方面来看,文章的时效性以及内容的受关注度是提升刊物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细化到文章的表述形式、图表的细节、参考文献的可用性,这些都能影响刊物的可读性。因此,编辑很大一部分精力应放在如何提高刊物的吸引力和可读性方面[7]。
现行的办刊模式下,由于刊物的学术水平主要由主编及编委团队把握,如何组建学术水平高、粘合度好的编委团队是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8]。选取及邀请学术水平高的科学家加入编委会只是刊物成功的基础条件,如何调动编委积极性、建立本位意识、提升工作效率才是考验编辑能力素养的关键。刊物编辑可以将这方面的工作重点放在维护沟通渠道、组织编委活动、加强联络、评选及授予奖项等方面,旨在提高编委对刊物的归属感及责任感。只有充分调动编委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保证刊物的学术水平、提升稿件质量、加快审稿速度。
另一方面,文章的可读性取决于篇章结构是否合理,逻辑是否清晰,表述是否精炼。一篇文章只有做到立意新颖、表述严谨、论证充分才能成为优秀的学术论文[9]。如果编委的审读重在筛选稿件的立意以及评价论证的充分性、合理性,那么编校一环的工作重点就是帮助作者完善和规范文章的表述,这就要求编辑必须严把稿件质量关,争取在细节方面提升文章的可读性。
2.3 建立和完善宣传沟通渠道服务作者、读者
科技期刊的发展已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单纯依赖于纸媒的信息传播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科研工作者的需求,如何让读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更多地获取信息是期刊编辑的着力点[10]。如今编辑的职责与工作量相较于十几年前已经发生了几何量级的飞跃,如何更好地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策划、协调、出版、数据分析等工作对编辑的整合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对刊物各方面因素的把控力要求很高[11]。创办优秀的科技期刊需要建立起适应于期刊自身的沟通渠道,因为从主编到编委,从作者到审稿人,从作者到读者,以及刊物大范围的宣传,都是以编辑作为媒介。可以说,科技期刊编辑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做好链接科研、出版以及宣传3 个生态圈的桥梁。
3 编辑工作在提升刊物质量及影响力上的重要性
编辑工作从大的层面来看,既包含刊物发展的宏观构建,也涉及发表文章的每一个细节,例如,图例字号、表格形式、文献记录。编辑除了要做好案头工作,更重要的是链接好科研、出版、宣传3 个生态圈,以及大量的外部联络和内部协调工作,例如:与出版商协调上线、排期;与印刷厂联系核查胶片、印刷事宜;与会务公司协商、签约等外部联系以及与出版社内部协调审批、财务、网络等内部事宜。
3.1 编辑工作的专业性及独特性
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具有出版专业的执业资格,更要有对科研工作的了解和对特定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敏锐度;既要能评价一篇文章的文字是否精美、表述是否合理,又要有判断其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的基本能力[12]。
如果把编辑工作细化到对接3 个生态圈的具体环节又可分为:①上游专业领域接洽工作。维护审稿专家团队;拜访名家约稿;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专题策划接洽;表彰优秀作者、审稿人、编委;培养作者,吸引投稿,阅读,引用。②中游编辑实务工作。日常稿件流转,编辑加工,排版发行;参加编辑专业学会评优、评刊;参加各种编辑专业培训、继续教育课程;跟踪刊物在各大数据库的收录及引用情况。③下游宣传推广工作。策划主题活动、学术交流、读者服务;提供科技写作指导、润色服务;微信、微博推送名家名作;组织、协办相关学术会议;设计制作各种用于宣传的衍生品。
综上所述,编辑工作既要事无巨细又要面面俱到;既要高屋建瓴又要亲力亲为。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完成工作对编辑从业人员具有很大的挑战。
3.2 高效、全面的编辑工作对期刊发展的助力
首先,编辑作为与作者和读者进行沟通的主体,体现了期刊的整体面貌。知识全面、专业精通的编辑给作者和读者带来了对刊物水平的初始印象;另一方面,编辑的工作态度是否高效干练、和蔼可亲也体现了刊物的服务水平。因此,编辑是刊物的窗口,只有专业、负责的工作态度才能给刊物的发展提供正向引导,为作者和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建立作为一本优秀刊物的初步印象[13]。
其次,编辑工作庞杂,不可能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细致入微,因而如何取舍变得至关重要。刊物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编辑工作的要求重点也不一样,创刊初期的刊物更加着重于快速建立和稳固刊物的知名度,此时编辑的工作重点应放在科研人员的接洽工作,建立稳固的作者和审稿人群体;上升期的刊物已具备完善的学术质量保障团队,编辑更多的精力应放在如何扩大宣传,提升影响力;平台期的刊物整体运营趋于完善,学术质量和业内印象已上升到一定高度,编辑的工作重点即可转向具体的编校实务工作,在评优和树立刊物领先形象方面多投入一些精力。
最后,编辑的工作热情直接影响到整个刊物的发展。现行的科研评价机制下,科学家在审稿、组稿以及科研成果发布扩散方面所做的努力很难被量化地评价,也不能作为业绩指标。因此,如何调动编委以及审稿人的积极性成为了编辑必修的课题,除了给予为刊物发展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应得的荣誉,更重要的是让整个科研体系正确认识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对科研领域整体发展的重要性,调动科研人员投入办刊的积极性。
4 结 语
编辑是中国科技期刊宝贵的人力资源,也是科技成果传播的重要力量。编辑作为一门学科有其自身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同时,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又被赋予了拿回科技话语权的职责。因此,完善编辑的专业技能,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关注青年编辑的成长与国际出版行业接轨,才能打造一支高素质、有能力、有前途的编辑队伍,从而使期刊在激烈的竞争下,长期、良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