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教授祛风涤痰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浅析
2020-01-07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陈华教授、主任医师为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首届百名杰出女中医师。陈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治疗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等,临床疗效颇佳。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1],多见于小儿,目前西医治疗可缓解咳嗽症状,却难以根治。陈师认为外邪引动伏风顽痰致使风痰搏结、肺失宣肃为CVA的主要病机,临证以祛风宣肺、涤痰止咳为治疗大法,并结合小儿体质、疾病症候,因时、因地制宜,分期论治用药,屡屡获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良多,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概述
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或可称其为“只咳不喘”的不典型“哮”[1]。研究证实,在我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的研究中,CVA占据首位[2]。研究证实,本病与典型哮喘(typical asthma,TA)在发病机制上极为相似,气道高反应和小气道功能障碍是CVA和TA的共同特征,如果不加干预,30%~54%的CVA患者最终可发展为TA[3]。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改善CVA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VA在中医儿科学中无系统论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至“咳嗽”范畴。因其应用普通止咳药物疗效不佳,王烈教授最早提出“哮咳”病名,开创了以哮论治久咳的先河[4]。汪受传教授认为本病与风邪密切相关,将本病命名为“风咳”,从风论治获得良好疗效[5]。
目前西医临床治疗CVA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为主要治疗手段,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咳嗽的临床症状,却较难从根本上完全控制发病。中医药防治CVA具有独特优势,陈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运用中医手段对本病进行防治,收到良好的疗效。
2 病因病机
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脏腑娇嫩,脾常不足,饮食稍有不节极易伤脾;加之江浙一带气候多湿,饮食多肥甘厚腻,易生痰湿,致湿阻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停运聚而成痰。小儿肺常不足,肺脏娇嫩,气不布津,津液凝聚易致痰饮内伏。若小儿素禀肺气不足、卫外不固,脾气不足、土不生金,肾气不足、纳气失职,则易感风邪,正气无力驱邪外出,外风难解,久则潜于体内,形成伏风[5]。小儿卫外不固,易感外邪,其中又以风邪为首,外邪首犯于肺,引动伏风顽痰,风痰搏结,交阻气道,肺失宣降,而致咳嗽迁延难愈,咳喘反复发作。
因此,本病多见虚实夹杂,患儿肺脾不足,内风痰饮留伏,外邪犯肺引动伏邪致病;同时基于小儿病理生理特点,又可夹滞、夹瘀等,故陈师认为,风痰内伏肺络是本病咳嗽长期不愈和逐渐发展为TA的病理基础。
3 分期辨治
陈师临证认为风痰伏肺、肺失宣肃为CVA基本病机,以祛风宣肺、涤痰止咳为治疗大法贯穿始终,根据病程不同阶段又有侧重,早期疏风驱邪为先,中期涤痰宣肺为主,后期重视顾护脾胃、培土生金以杜生痰之源。
3.1 早期疏风驱邪为先 本病有迁延不解的特点,盖因患儿禀赋较常人不足。肺气亏虚、卫外不固则易感外风,脾气亏虚、土不生金则难御风邪,肾气亏虚、纳气失职则风邪易着[5]。一旦小儿外感风邪,风邪首犯于肺,内伏于里,致使肺宣降失司,气机受阻,肺气上逆而咳。风邪不驱,肺气不宣,则咳嗽难愈,因此疏风驱邪为治疗本病关键的第一步。
3.2 中期涤痰宣肺为重 肺感外邪,失于宣降,气不布津,津液凝聚成痰;脾胃亏虚,健运失司,水液聚湿成痰。痰饮内蕴,与伏风胶着于肺,风因痰着、痰因风动,痰难消而风难祛,使咳嗽更加迁延难愈。痰饮不豁,肺之宣降则难以得复,因此涤痰宣肺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法则。
3.3 后期培土生金为要 本病肺脾不足为本,正气亏虚,外邪易感,一旦外邪引动伏风顽痰则疾病复发,病情迁延日久又会进一步耗损正气,形成恶性循环。治疗后期,陈师注重补益肺脾使卫表得固,培土生金以杜生痰之源,从源头改善患儿体质,以免疾病反复。
4 遣方用药
陈师临证从风、痰论治CVA,以“治诸般咳嗽”[6]的止嗽散为主方。止嗽散方由紫菀、荆芥、百部、白前、陈皮、桔梗、炙甘草组成:紫菀、百部润肺降逆止咳,对新久咳嗽皆宜;桔梗宣肺止咳,白前降气化痰,一宣一降,以恢复肺之宣降;荆芥温散风邪,祛风解表;陈皮健脾行气,导滞消痰;甘草化痰止咳,兼调和诸药。此外,陈师常合蝉衣、地龙、全蝎等虫药,以加强祛风解痉之效;因风痰阻络,久病化瘀,也常少佐皂角刺、丹参、赤芍、当归等,以活血化瘀、通络止咳,由此共奏祛风涤痰止咳之功。
疾病早期,患者咳嗽反复,晨起及夜间温度较低时咳甚,受风或受凉后咳剧,酌加炙麻黄、紫苏、桑叶等疏风宣肺,其中麻黄辛温轻浮,功专宣肺,祛风疏表有奇效。中期咳嗽迁延,喉间有痰难豁,则偏重豁痰,若症见痰白质稀,舌淡红苔薄腻,为寒痰阻肺,则加桂枝、细辛、五味子等温肺散寒、化痰止咳;若咳痰黄稠,咽红而肿,大便干结,为痰热壅肺,则加射干、黄芩、瓜蒌仁、桑白皮、鱼腥草、炒莱菔子等清热化痰、宣肺通便;若咳嗽阵作,咽干,痰黏质稠不易咳出或干咳无痰,为燥痰黏肺,则加芦根、瓜蒌仁、浙贝母、北沙参、石斛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后期咳嗽渐平,面色不华,形体消瘦,常以六君子汤加减,健脾补肺化痰,以达培土生金之效,此时若兼见大便干结、咽干、舌红少津等症,可合北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养阴润肺。
5 病案举隅
患儿樊某,女,4岁,2019年9月12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1年余,加剧1个月。患儿1年余以来咳嗽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近1个月来咳嗽加剧,喉间痰鸣,以晨起、夜间咳嗽明显,活动后或饮食生冷后咳剧,曾多次就诊于市儿童医院,诊断为CVA,经孟鲁司特钠、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治疗后,咳嗽缓解不明显。近日患儿鼻塞流清涕,晨起喷嚏频频,咳嗽阵作,喉间有痰,咳痰欠畅,纳食欠佳,晨起口气较重,大便每日一行,成形。刻下:咽轻红肿,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舌淡红、苔白根稍腻,脉浮数。西医诊断:CVA;中医诊断:小儿CVA(风寒袭肺)。治拟祛风散寒、宣肺止咳、消积化痰。方用止嗽散合麻黄射干汤加减:蜜紫菀6g,荆芥6g,蜜百部6g,白前6g,桔梗6g,苦杏仁6g,浙贝母6g,酒地龙6g,姜半夏6g,炙麻黄3g,紫苏叶6g,细辛2g,射干6g,炒鸡内金9g,焦六曲6g,炒麦芽12g,炙甘草3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嘱饮食有节、添衣保暖。
2019年9月19日二诊。患儿药后咳嗽渐平,遇风偶有咳嗽,喉中有痰,鼻塞流涕已除。胃纳略增,大便隔日一行,偏干,舌红苔薄白腻,脉细数。治拟原法续进,上方去炙麻黄、细辛、焦六曲,加皂角刺9g、蝉蜕4.5g、陈皮6g、炒莱菔子9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9年9月26日三诊。患儿药后咳嗽已平,夜间踢被子后偶有咳嗽,动则易汗出,胃纳尚佳,大便每日一行,偏干,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方用六君子汤加减培土生金、补益肺脾。处方:太子参6g,茯苓12g,炒白术6g,陈皮6g,姜半夏6g,炙甘草3g,麻黄根9g,浙贝母6g,苦杏仁6g,炒鸡内金9g,炒麦芽12g,淮山药12g,北沙参9g,川石斛9g,麦冬6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患儿药后诸症尚平,汗出渐收。原方去杏仁、浙贝续服1周。随访2个月咳嗽未再发。
按语:本例确诊为CVA,患儿咳嗽日久,以晨起、夜间咳嗽明显,遇风、冷后加重,咽轻红肿等为要点,辨证为风寒袭肺。首诊、二诊均以温肺化饮、祛风散寒、涤痰止咳为主要治则,方以止嗽散合麻黄射干汤加减。方中炙麻黄、苦杏仁配伍宣降肺气,桔梗、白前宣肺降气化痰,荆芥、紫苏叶祛风散寒、宽胸散气,射干利咽祛痰止咳,细辛温肺散寒化饮,紫菀、百部、浙贝母止咳化痰,加酒地龙祛风解痉、活血通络,蝉蜕疏风宣肺、利咽通窍,再加炒鸡内金、焦六曲、炒麦芽、陈皮等行气化食积之痰,炒莱菔子下气化痰、润肠通便,皂角刺活血散结通络。诸药合用,疗效立竿见影。三诊后以六君子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以补益肺脾、益气养阴,用培土生金法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6 结语
《证治汇补·哮病》言:“……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7]顽痰胶固,深伏难豁,内风伏潜,无力外祛,风因痰着、痰因风动,痰难消而风难祛,造成本病迁延日久、缠绵难治。陈师认为,伏风顽痰为CVA的病理基础,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支气管、肺慢性炎症的病理产物。大部分患儿咳嗽可伴有较明显咳痰声,部分表现为“干咳少痰”,但并非无痰。陈师认为此证风痰胶固、深伏于肺,故见干咳少痰、难以咳出,剧烈痉挛性咳嗽为其特征表现。治疗时陈师以祛风涤痰为主则,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对风、痰各有偏重,基于CVA的不同性质,施以温肺化痰、清热化痰、润肺化痰、宣肺化痰等不同的治法;同时根据小儿“肺、脾常不足”“肺娇易病,脾弱易伤”[8]等特点,并结合江浙地区小儿肺脾气阴不足多见,易聚湿生痰、食积的临床特征,适时予以培土生金以杜生痰之源。陈师应用祛风涤痰法治疗CVA,注重分期辨治,辨证准确,用药精当,对指导临床有较高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