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特性与社会批判——兼评阿多诺《音乐社会学导论》

2020-01-07芳,郑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阿多诺社会学大众文化

季 芳,郑 迎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430068)

法兰克福学派,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所形成的哲学家、社会学家、文艺理论家学术群体.这一学派以马克思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批判理论为主要来源,借鉴十九世纪哲学思潮各类成果,将哲学、社会学的思考与历史文化研究相关联,对西方现当代社会现实与文化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系统、评判的路径,推动了社会研究与批判理论的时代进步.

西奥多•阿多诺(1903-1969),为法兰克福学派一代宗师,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美学家与社会学家.作为代表人物之一,阿多诺的艺术评论建立在其哲学、美学思想之上.其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思想逻辑出发,推演出艺术的理论根基、原则与方法,进一步挖掘、揭示社会了实践与艺术之间深刻的关联.尤其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甚至是信息社会之后,艺术与社会之间产生的复杂、深彻的关系如何形成、如何呈现,矛盾如何解决,用阿多诺的理论能作出精深透彻的解析.《音乐社会学导论》[1]一书,即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结构、意识形态、大众接受的视角切入对艺术现象的评判与分析,揭示音乐层次与工业社会阶层之间复杂关联,以对工业社会的文化批判,在我们这个时代寻找艺术延续的真理.

1 否定的辨证法在艺术与社会评价中的运用

与黑格尔主张同一性总体性(即倾向肯定的辨证法)不同,阿多诺提出否定的辨证法,主张个体性、差异性的确认与辨析.在这一认识论基础上,艺术代表着对现实否定性的认识,是对于尚不存在的追求.[1]1工业文明的现实造成了传统艺术的危机,工业化的社会环境,大众阶层的兴起,其包含的局限性与艺术形成了隔离与互斥.他认为在这一时期,真正的经典艺术则构成对现实的批判与否定.

在《音乐社会学导论》中,阿多诺肯定经典文化,首先肯定了音乐与社会、物质产品之间的界限与差异.音乐是抽象与非客观的,与外在世界并无明确的同一性.伟大的音乐对于社会而言具有无用性与否定性.相对于大众文化,它是人类社会的评判的某种标准,“有关音乐的社会学发现越是确实可靠,这些发现就离音乐本身越远,对于音乐本身就越显得是外在的东西.另一方面,这些发现越是深入特殊的音乐关系,它们作为社会性的东西就会有变得更贫乏、更抽象的危险.”[1]234

从艺术发展历史看来,艺术一方面具有审美的功能,一方面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春秋时代,儒家《论语》中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记》中有“礼为异,乐为同”.“礼”划分出阶层的差异,而“乐”则能将人心重新融合,弥补社会的分裂,突出艺术,尤其是音乐具有和谐人心,团结群体的功能.魏晋时代的音乐理论家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则从道家思想出发,认为最高妙的音乐具有超越哀乐等社会特质的功能,以道家“无为”思想为本源,宣告了艺术的独立地位.以上学说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成为阿多诺的否定式辨证法不同层面的先声.

但是,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后,这一观念与现象呈现出更为复杂的表现.而以阿多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建立者,从唯物实践观出发,依据时代特征,将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与文化研究相契合,更进一步从社会科学的视角,分析艺术的相对独立性与特殊性.在《音乐社会学导论》中,阿多诺以深刻清醒的反思厘清社会与艺术之间虚假的直接性,最大限度地拉开音乐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坚持音乐作为艺术的独立性,批判以音乐迎合社会而带来的落后与迟滞,探索在新时代如何维护和继续创造新的高雅文化的可能与契机.

这一理论,对于处在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中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对分析、处理当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由阿多诺的理论所触及的工业社会特征出发,从社会学层面确立艺术精神创造与社会物质创造二者的相对独立性质,在中华文明已有的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将传统与当代社会科学相融合,能够更加深入更恢弘地发掘隐藏于两个领域之间的劳动过程、深层结构.

通过这种挖掘、对照与建构,追求新时代人与社会真正的和谐,在尊重个性独立的基础上,追求“天人再合一”的民族与时代理想,“呈现与其在古代语境中的原有面貌并不完全相同却又息息相通的崭新意境”[2],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将艺术技术与社会学统一起来的艺术史,更为完备地建立艺术与社会评价机制,成就当代艺术社会学思想.

2 艺术的层次与社会阶层的矛盾

中外艺术中,艺术层次与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中国文艺自古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划分.但是,这种矛盾在工业化背景下更为尖锐,并呈现出更复杂的新特点.

在《导论》这一音乐社会学的开山之作中,阿多诺深刻揭示了音乐的艺术特性,以及与社会学批判之间复杂辨证、抽象与不协调的关联.“音乐是无意识的意识形态”[1]52.工业社会中文化批量生产的标准化、现实性,与艺术的个体性、超越性难以兼容.“音乐引起的快乐是多人的快乐,而社会排斥着个人又紧紧地控制着个人”[1]52.资本的力量、意识形态与人类的精神需求之间形成了多重难以调和的悖论.同时,音乐本身,内部隐藏着客观的社会层次结构,最深层的社会基础形成脑力与体力劳动的差异,构成高雅与低俗艺术之分.真正的艺术具有异在性、不确定性、难解性等特质,而娱乐艺术盲目从众,阻碍了人们反思改造自身与世界,艺术沦为固化社会的粘合剂,沦为最贫乏的持久的狂欢.在这一矛盾的社会关系与背景下,艺术的创作者为商业化需要,力图模糊被操控的大众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差异,制造和谐假象,抹杀二者之间真实的矛盾,形成艺术对现实的又一重掩盖与蒙蔽.

在这一条件下,艺术脱离现实,远离深邃的思考,成为资本操纵的对象.大多数文化水平一般的欣赏者则以消费的动力控制市场,令娱乐性与程式化的作品大行其道,形成对经典的遮蔽,造成继承与向前发展的阻碍.一方面艺术失去个性与品质,另一方面令人们在无节制的满足当中丧失深层的判断与认知、满足自身水准现状,放弃更为神圣的提升与追求.

阿多诺拓展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思想,通过音乐构成与形式规律,揭示出其深层细胞之中交织的社会问题,以及时代、市场与阶级的束缚,认为艺术只有超越于阶层关系之上,才能真正与阶层发生关联,“最高境界的音乐只能寄希望于更好的社会组织机构,不能寄希望于消费服务,作为意识形态的音乐的终结有待于对抗性社会的终结”[1]81.这一具有前瞻性的艺术理想,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构想相沟通.马克思认为在理想的社会状态下,个体才得以绝对地发展创造性潜力……以人类的全部力量的发展作为它自己的目的[3],“美好的生活,也就是自由的生活,是全面实现人的能力”[4]艺术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社会结构的发展与完善,在与政治经济的优化与提升.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中国走向工业化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类似文化分层,以及抵制低俗、确立高雅文化,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尤其是当今大众文化与经典文化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这一研究对于真正经典文化、先进文化的创造极具理论价值.借鉴阿多诺的思想与分析,通过否定性辨证思维,将有助于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科学合理地厘清文化类别,发掘并确认文化的多样性.在社会主义体制之下,文化建设将一定程度上遏制资本的控制与局限,跨越阶级分层,从而从现实社会经济与意识形态出发,在满足大众需要的基础上,立足社会结构与多维视角,将市场动力与文化引领相结合,弘扬真善美,继承民族文化、倡导先进文化,创建经典文化,综合引导民众提升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素质.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5]是从古希腊到马克思的人类理想目标,如何立足新的历史基础,合理借鉴、批判继承以阿多诺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思想,将为中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艺术与资本、阶层的各类矛盾,探索一条让每个人在新的社会基础上真正彻底地实现自己的路径.可见合理运用、融合这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高雅艺术曲折延续的可能性

高雅艺术是一个时代美的精华,是在纷繁芜杂、混乱琐碎的世俗土壤中诞生而出的精神之花,艺术之花.经典艺术家们更是犹如一颗颗明星,照亮了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

阿多诺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视域出发,认为西方现代艺术因其特有的社会形式毁灭天才,降低品质,大众媒体助长着无知,社会意志损害着艺术的独立、一贯与完美.资本主义社会让各类艺术需求通过市场反映,良莠不齐,真假难辨.而为了最大地满足需求、获取利益,艺术作品常常不分是非,一味迎合.进入信息社会以来,资本、媒体介入文化创造,文化产业化成为重要的牟利途径.流行文化的生产与供给一方面提供直接的快感,以保证利益获取,同时让人们的接受变得被动,审美同一化、程式化,妨碍甚至取消了更高更个体的精神追求,对高雅艺术的延续造成了强大的冲击.

同时,阿多诺又指出其中存在的新的创作契机,认为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一部艺术作品更应该直面其社会存在.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应具有责任心,成为社会的代言人.在任何的时代,高端的艺术都不可能天外飞来,总是在复杂的社会与自身构成中脱颖而出.高贵文艺虽然被压抑,潜在地存在,但仍然会以“一种合乎人类尊严的态度的渴望和可能性依然长久存在.”[1]21高雅艺术代表着抗争的精神,是内在世界的舞台,具有进步的逻辑性、对自然本性的控制与升华,她崇高,有力而超逸,同时,她又能吸收大众艺术有生命力的要素,实现上下之间的交流,在自律中反抗市场、政治的支配.

自中国改革开放,建设小康社会以来,大众阶层作为与市场利益相关的消费群体,形成了对传统审美活动的融入与重构,构成了文化循环的新的动力.不可否认,当代大众文化优雅与粗鄙并存,崇高与低级同行、其功利化、感官化的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为精英文化的捍卫者不断批判.但是,大众也并非封闭固化的铁板一块.相对西方而言,我国以民为本的社会体制,以及“文以载道”的深厚文化积淀的基础,在以“富民”为目标的商品经济介入之后,将能呈现出兼容并包、上下交流的文化建构形态.

随着高等教育扩大化,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媚俗重复,粗制滥造的作品终将令人厌弃,大众需要的不仅是创新性作品,更需要能够实现自我提升,满足内心神圣渴望的作品.在追求市场价值的同时,在国家建设先进文化的倡导下,悠久的文化传统积淀也将激发精英群体参与社会、启迪民众的责任心,“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6]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历史感、使命感将激励众多的知识分子自觉融入到文化的改造与批判之中,“让承载着启蒙任务、人文精神的严肃文化、精英文化在新的框架中与大众文化联姻,从而使精英文化大众化”.[7]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创造者将立足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品位,抵制浅薄低俗、以深度的人文关怀,高尚的审美情操、参与创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优化文化良性循环的动力,建立和完善当代审美价值体系.

物资与精神的矛盾一以贯之,但每一个时代的经典并非在模仿中诞生,而是立足于时代,在文化知识多质多量的汇聚之中诞生的雅俗共赏的精品,打动着普遍的人心,实现着从大众文化到经典层次的飞升.在中国商品经济的文化生产场中,克服阿多诺所提出的艺术与产业的矛盾,实现天才与民众的沟通,以其独有的多维度张力,实现优秀大众文化服务于世俗社会的此在性活力.由此,艺术将不再是过往的回忆以及少数天才的专利,而是应和与实践着民众对于神圣超越的祈盼,提升品质境界,共同成长,形成面向时代与未来的经典文化创造力.

自工业革命以来,艺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晦涩错综,不可调和.以这一著作为代表,阿多诺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创造性地加以发展、延伸,以精深的辨证思维,宏观的社会学视角,在对立与批判中突出艺术个性,揭示了现代艺术的审美特性与时代本质.其开创的艺术批判理论成为当代艺术与社会批判的先导,深刻影响了艺术社会学、大众文化理论,文化工业的探讨.

艺术的社会学研究从认识论、方法上启迪着我国当代文化研究以艺术批判关联社会批判,研究艺术中的社会关系、阶层结构、意识形态内容对于艺术史、艺术创作、艺术特征的影响,引导我们认识其中内在复杂、艰深的逻辑关联等因素.由此从当代实际出发,深入探讨艺术存在的历史的、社会的、内在的条件,在各类矛盾与断裂中直面困境、发现规律,扬长避短,寻找新时期艺术得以更新、提升的可能性,探索迈向理想社会的真理.

猜你喜欢

阿多诺社会学大众文化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否定的辩证法”与阿多诺的音乐分析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拯救表象
———阿多诺艺术批评观念研究》评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Δ 9-Tetrahydrocannabinol Toxicity and Validation of Cannabidiol on Brain Dopamine Levels:An Assessment on Cannabis Duplicity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浅析“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