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浇灌花朵 品德浸润心灵
——浅谈阅读搭建德育的桥梁

2020-01-07曾德丽

科学咨询 2020年14期
关键词:弟子规德育课文

曾德丽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利济学校 四川成都 610502)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感到,自己的悉心教导,却达不到所期望的目标。对此,我进行了思考:为什么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然而,学生的变化并不大,进步也不明显呢?结果发现,学生只是在口头上作了答应,其实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接受我们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应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并让他们愿意从内心深处开始改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因为语文教材内容与德育密切相关。学生们通过阅读能感知文章意境,并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我们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改变阅读教学的理念。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语文教学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开始,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语文课堂,从引导学生朗读、带领学生朗读、要求学生朗读和诵读,到最后让学生养成诵读经典的好习惯。

在借用阅读,巧妙地把语文课堂变成名符其实的德育阵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做好德育工作的渗透呢?

首先,教师应利用每天的语文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朗读经典,和每周的国学课请学生解读经典,再加以补充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对经典作品中传递的优秀美德知其理。教师选出的阅读经典都是词句优美、富有思想内涵的作品,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指导他们的一言一行,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把知和行统一起来。《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这些讲述中华名族传统美德、并蕴含着做人准则的书籍,对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相处的见解都比较深刻。虽然有些语句较难理解,但是,教师只要耐心地引导学生慢慢品读,并给学生加以解读,就能使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比如,下课时学生们会谈天说地,事事都想比一比:“我穿的新鞋子……”“我穿的新衣服……”“我要买……”等等。在读完《弟子规》中这句“衣贵洁,不贵华”后,教师只需要轻言解读此句,告诉学生穿衣服需注重整洁,而不必讲究昂贵的名牌或华丽的外饰,不要为了面子而让虚荣心作祟。这样,教师不用过多地说教,却能使学生却更易接受我们的教育,知道了自己今后应该怎样去做。又如,我们发现学生在课上坐不住或在课间操站不直时,就可用《弟子规》中“步从容,立端正”告诉学生: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同时,学生自己也能想到已学的语句有“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等。这样的德育教育,就和学生平时的实际生活,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了。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并对作品进行理解。比如,在学习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教师就要结合我们今天的时代,让学生刻苦学习、勇往直前,肩负起社会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这正好也体现了德育德育中的“责任”教育。再如,我们学的经典课文《江南》,课文插图很形象、语言很生动活泼,文章通俗易懂和朗朗上口。学生读起来会心情愉快,并且在阅读中陶冶自己的审美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学生可以借助图画的方式进行阅读。图画有时比教师讲解更加地生动、形象和具体,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更易受到美的熏陶。

如果教师只是利用课堂教学的渗透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这显然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与素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为此,教师可为学生在课后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形式的阅读主题活动。比如,开展“好书推介会”“故事会”“唐诗宋词朗诵会”等,以及评选”阅读小明星”“读书达人”等。学生通过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活动,去认识世界和增长知识,从阅读的美好中感受和体会到人生的美好,从而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质。

总之,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任道而重远。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课文要点,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这种从阅读中实现德育教育的过程,会更深入地浸润学生的心灵,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弟子规德育课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背课文的小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弟子规
弟子规
背课文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