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与提升对策
2020-01-07廖军韩立徐平
廖 军 韩 立 徐 平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207)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职业院校教师在职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依托于教学过程,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自国家首届高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举办以来,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与实施获得了广大教师和学校的重视,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落实与覆盖面问题,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民办高等职业学校研究如何培养和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关系到教师教学水平、个人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民办高职院校如何在当今激烈的竞争和社会的现实需求中树立品牌和发展优势等。因此,研究探讨民办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
民办高职院校要跟上社会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实施过程及效果,而这又由教师教学水平来决定。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了当今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民办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教师层面
1.信息化意识淡薄、知识薄弱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与网络调查发现:一是很大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淡薄,未参加过高职教师信息化大赛的教师占比78%,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意识或认识不够深刻,更没有得到系统化的培训。二是绝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最低层级的信息技术应用阶段,手段单一,如基本的多媒体教学、PPT教学。即使很多高校引入了诸如“翻转课堂”“易班”等辅助教学APP,也只是运用了简单的考勤功能。
2.落地困难、浮于表面
通过与近年来参加高职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教师进行交谈,笔者发现一些问题:很多参赛教师即使是获奖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都未能将作品中所提到的所有信息化技术真正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得教学效果打了一定折扣,更显得是为了比赛而比赛,为了比赛而生拉硬凑,将一些信息技术拼凑成了一桌“满汉全席”。部分教师也因为做完善、成熟的教学设计和相配套的备课工作量大、学习信息化新技术困难等原因放弃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教学。
3.教龄、专业背景、年龄限制
通过调研发现,很多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偏于年轻化,其中教龄5年以下的教师占比64%。由于教龄时间短,教师要学习的内容和其他工作量大,导致其接受信息化教学相关的业务培训不足、意识淡薄。此外,也有很多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意愿极为强烈,但往往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较大以及其他非教学工作量大等原因,导致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明显不足,尤其是主动设计与开发适合本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师更显稀少。[1]
教师的专业背景也限制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很多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因对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等缺乏了解,势必会受到某些技术的限制,从而放弃了信息化教学的初衷,尤其是放弃了对信息教学资源的开发。
还有部分老教师,由于年代因素、教育观念固化,加之对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能力较弱、掌握困难,从而放弃了信息化教学的学习与应用。甚至更有部分老教师在内心深处对信息化教学是有抵触情绪的,认为这是花里胡哨、没有实际作用的东西。
总之,很多教师未能真正体会和深刻理解到信息化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好处,如使教学手段更丰富、教学方式更灵活、教学效果更显著,让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术技能更加容易。
(二)学生层面
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综合素质不太理想。加之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他们进入大学后找不到学习目标,失去了学习动力,对未来也是一片茫然。不管在课堂上还是课后业余时间,他们都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做除学习以外的其他事情,如追剧、玩游戏、购物等,很少有人利用各类网络平台上的学习资源来扩大知识量、完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化教学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他们的态度,以提高民办高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教学中配合教师,跟着教师的步伐和节奏,听从教师的引导,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提升自身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自己成长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三)学校层面
1.软硬件投入不足
民办高职院校往往受观念、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动力和能力去完善信息化教学设施,不能提供需要的信息化技术软件与硬件设施。这造成教师受到相应制约,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想改变却又无能为力的局面,从而导致教师放弃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现象,阻碍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2.机制不全,缺乏有力保障
此处说的机制,涉及两方面:一是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机制不全。很多学校在这方面不够重视,更没有相应的制度来保障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教师对外界信息化发展的应用出现滞后的现象。二是缺乏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评价机制、统一的评价标准,从而导致不同的人、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二、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对策
荀子在《劝学篇》中写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古代圣贤们都懂得借助工具帮助其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因此,全面推动民办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促进信息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在眉睫。
(一)注重培养教师信息化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思考如何在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教学变革中立足以及自我发展。广大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接受并勇于实践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作为必备的教学手段。教师的自我发展信念是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内驱力,教师有了坚定的自我发展信念作为内驱力,就能做到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积极实践将信息技术手段用于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养成利用信息技术自学的好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高质量人才。[2]
(二)自主学习与分享交流相结合
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提升个人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学校通过教学示范、经验分享、教学研讨和教学竞赛等多种方式形成学习交流机制,扩大覆盖面,培养更多教师的信息化意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促进全体教师共同进步。
(三)完善培训体系,确保培训效果
为确保培训效果,学校应采取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校外和校内培训相结合,线上和线下培训相结合;根据教师能力的差异和水平的高低,采取分层培训;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采取主题式培训,以突出专业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相结合。总之,学校要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贯穿到教师发展的整个过程,强化以结果为导向,重视实际效果的实施,确定最优的培训方案,保证培训质量。
(四)继续优化学校硬件设施,改善学校软件环境
提高和优化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软硬件设施仍然是众多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目前,很多民办高职院校配备的仍是“多媒体+投影仪”。在这样常规、单一的硬件设施条件下,教师很难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能力,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部分学校配备着相对比较齐全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但由于缺少相关的人才,不能最大化发挥教学设备的使用价值。还有很多学校对信息化教学设施的维护保养不够重视,导致相关设备经常出现问题,影响教学实施。[3]
三、结束语
民办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的发展势头,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应用信息化教学。学校要从思想源头上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在行动上给予不同需求、不同层级、不同阶段的教师定制化的培训;在制度上、软硬件设施上给予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化教学足够的保障,从而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全体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