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缘型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测评及提升建议※
——以粤西茂名市为例

2020-01-07张育芬黎剑辉龙肖毅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茂名市滨海竞争力

王 强 张育芬 黎剑辉 龙肖毅

(1.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2.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边缘型滨海旅游地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旅游地类型,其系统规划、开发与建设是我国新时期海洋经济深度转型升级、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所重点关注的时代命题。同时,边缘型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是促进沿海区域旅游良性有序、协调共生发展的重要基础。粤西茂名市属于典型的广东乃至全国的边缘型滨海旅游城市,是近年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中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节点和重要部分。

国内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研究视角、方法、领域呈现多元分异,主要从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角度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模糊一致矩阵、熵权TOPSIS法、生态位模型、分层模型等[1-4]不同研究方法选取差异化指标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综合测评不同尺度空间与范畴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而探讨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内涵、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空间结构与格局等。然而学术界对于边缘型滨海城市的关注较少,少见探讨边缘型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圈层边缘化的研究成果。茂名市地处广东省欠发达的粤西地区,具有一定的滨海旅游资源赋存与禀赋,但是茂名市2017年旅游业收入仅为328.3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1.23%,同比低于粤西湛江市。因此本文选取茂名市为典型研究对象,在构建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基于区域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与评价视野,尝试探讨茂名市作为典型边缘型滨海城市其旅游竞争力的结构特征与引致因素,这对于广东沿海经济带战略实施的新时代背景下该边缘型滨海城市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打破“边缘化”的现实困境,培育潜在滨海旅游增长极,实现区域滨海旅游经济转型升级、协同共生发展等具有十分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1 核心概念、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1.1 核心概念内涵的界定

J.R.Friedma提出的“核心—边缘”理论指出任何空间经济系统均可分解为不同属性的核心区和外围边缘区,核心区生产要素、生产活动集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居主导地位,外围区发展受其“压抑”而渐成为“边缘”[5-6]。而旅游经济系统也一致适用于“核心—边缘”理论,存在核心旅游地与边缘旅游地的区域旅游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学者黄薇薇对边缘旅游地内涵进行了较早界定,指出边缘型旅游地是由于地缘因素,地处某一强势旅游区沿边地带,旅游业发展处于相对劣势的温冷点地区[7]。然而边缘型旅游地具有动态性特征,此时的区域旅游发展的边缘区(层),由于国家或地方政策倾向、旅游消费习惯转变、核心地旅游环境容量饱和等因素影响,极大可能会演变为今后区域旅游发展的潜力区(层)[8]。

综合前人学者对于边缘型旅游地理论与内涵的探讨,结合滨海城市地域性特征,本文认为边缘型滨海旅游城市指的是沿海区域旅游竞争过程中因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品牌营销、产品特色、交通状况等某种或几种组合因素而处于区域发展相对劣势地位的滨海旅游地。茂名市处于广东省欠发达的粤西地区,旅游资源非优,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较差,旅游形象黯淡,周边区域形成相对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强的核心滨海旅游地(如深圳、湛江、北海、海南等),属于典型的边缘型滨海旅游城市。

1.2 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

目前学术界对于旅游竞争力还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本文参考李华[9]、徐知渊[10]等对于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结合滨海城市地域性特征,遵循客观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选取原则,选取与构建广东省典型滨海9市(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汕头、惠州、茂名、汕尾、阳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

本文构建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指标均是定量指标,指标数据来源于政府公报或国家权威部门,如表2所示。

表2 指标数据来源

1.3 主成分分析具体步骤

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旨在使用降维的方法,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即主成分),其中每个主成分都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信息的损失率低,且所含信息互不重复[2]。主成分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2)将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导入SPSS22.0进行运算,按照“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0%,特征根应大于1”的标准提取主成分。

(3)运用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权重计算公式为:

(1)

其中,Wd为第d个主成分的权重;λi为第i个样本的特征根;k为主成分取值。

(4)确定评价分值结果。综合分值计算的公式为:

(2)

其中,Wd为主成分权重;Yd为第i个城市的第d个主成分分值。

2 综合评价与结果分析

2.1 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过程

将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导入SPSS22.0进行运算,提取出4个主成分,四个主成分特征根大于1,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1.453,表明四个主成分的数值可以代表广东9个滨海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如表3所示。同时求得旋转后的主成分载荷矩阵(如表4),发现第一主成分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末常住人口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指标上有较高载荷,因此将第一主成分命名为城市旅游业绩竞争力。第二主成分在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公共交通车辆标准运营数等指标上有较高载荷,因此将第二主成分命名为城市基础建设竞争力。第三主成分在AAA级及以上景区数量、环境空气综合质量等指数上具有较高载荷,因此将第三主成分命名为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第四主成分在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近岸海域水质状况上具有较高载荷,因此将第四主成分命名为城市旅游资源竞争力。

表3 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特征根及方差解释表

表4 主成分载荷矩阵表

根据公式(1)进行计算,权重值计算结果如下:

2.2 旅游竞争力地位与水平的层级特征分析

根据公式(2)以及权重值结果,综合计算得出广东典型滨海9市旅游竞争力主成分分值和综合评价值(如表5),不难发现:广东典型滨海9市旅游竞争力排名依次为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汕头、惠州、茂名、汕尾、阳江,旅游竞争力水平圈层呈现“核心—边缘”特征,可划分为“较强”“一般”“较弱”三层级竞争力圈层结构。第一层“较强型”为区域滨海旅游核心层(区),第二层“一般型”和第三层“较弱型”为区域滨海旅游边缘层(区)。其中茂名市旅游竞争力排名第七,属于“一般”等级类型的区域滨海旅游边缘层(区),与珠三角的广州、深圳等旅游核心层相比竞争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与粤西的湛江、阳江相比,竞争力差距相对较小,同处区域滨海旅游边缘层(如表6)。

2.2.1 旅游竞争力较强城市——“区域滨海旅游核心层”

广州和深圳的滨海旅游竞争力得分分别为1.345 8和1.142 5,均值为1.244 2,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二,远高于竞争力排名第三的珠海市(竞争力得分仅为-0.103 6),属于旅游竞争力较强型城市。不难发现,作为较强型梯队的广州和深圳拥有强大的城市社会经济及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本底支撑,表明广州与深圳在广东滨海城市旅游竞争中处于“滨海旅游核心层”的中心地位。

2.2.2 旅游竞争力一般城市——“区域滨海旅游边缘层”

珠海、湛江、汕头、惠州、茂名的旅游竞争力得分在-0.103 6至-0.369 6之间,低于广东省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平均水平,排名第三位至第七位,为旅游竞争力一般城市。五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平均得分为-0.238 7,比第一层次的旅游竞争力平均得分低1.48,比第三层次的旅游竞争力平均得分高0.40。可见,旅游竞争力一般城市与旅游竞争力较强城市差距较大,与旅游竞争较弱城市差距较小。较之于“较强型”的区域滨海旅游核心层,可以将其归入广东滨海旅游边缘层(区),边缘化特征凸显。

2.2.3 旅游竞争力较弱城市——“区域滨海旅游边缘层”

汕尾、阳江的滨海旅游竞争力分别为-0.602 9和-0.692 2,都为负值,代表着低于广东省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平均水平,排名第八和第九,为旅游竞争力较弱城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最大的限制性因素,具有较模糊的旅游形象、较差的旅游交通条件等,属于广东区域滨海旅游边缘层(区)。

表5 旅游竞争力多维要素评价值及排名

表6 广东区域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分析结果

2.3 旅游竞争力地位与水平的引致因素分析

为了深入探讨茂名市旅游竞争力地位与水平引致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研究了广东典型滨海9市在城市旅游资源条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环境基本情况5大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分要素的竞争力分值和排名(如表5)。

(1)城市旅游资源条件方面:茂名市综合评价值为-0.161 1,与湛江、阳江的得分较为接近,处于同一水平,为第二层级,但与第一层级的深圳、广州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3A级旅游景区数量较少,旅游资源品位度不高,需要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潜力,打造优质旅游产品。

(2)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茂名市得分为-0.765 6,排名最末位,是茂名市旅游竞争力水平边缘化的最大引致因素,与湛江、阳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与排名第一的广州相比有较大差距。可见,茂名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低,主要原因在于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业收入都处于低水平,这与城市旅游知名度较低、地域品牌特色不明等众多因素相关。

(3)城市旅游基础设施方面:茂名市的综合评价值为-0.753 7,排名倒数第二位,是茂名市旅游竞争力水平边缘化的较大引致因素。与湛江、阳江的差距较小,但与排名第一的广州相比差距明显,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备。主要原因在于旅行社和星级饭店数量少,城市公共交通不完善,限制了茂名市的旅游接待能力,同时也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

(4)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茂名市的综合评价值为-0.471 2,排名倒数第三位,是茂名市旅游竞争力水平边缘化的较大引致因素。与湛江、阳江相比差距不大,但与排名前位的广州、深圳、珠海等相比差距较大。主要原因在于茂名市地区生产总值较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低,制约了本地游客的旅游消费能力,降低了旅游业的收入;此外,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5)城市环境基本情况方面:茂名市的综合评价值为0.070 5,排名为第五,优于湛江和阳江,但与排名第一的广州相比,仍存在差距。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基于区域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的视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测度与分析茂名市作为典型边缘型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地位与水平,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提出了边缘型滨海旅游城市的概念和内涵,构建了“3维层次,5类要素,25个指标”的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2)广东省9个典型区域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惠州、汕头、茂名、汕尾、阳江,旅游竞争力水平呈现“核心—边缘”圈层结构特征。其中 “旅游竞争力较强”类型(广州和深圳)属于广东区域滨海旅游核心层,“旅游竞争力一般”类型(珠海、湛江、汕头、惠州、茂名)与“旅游竞争力较弱”类型(汕尾和阳江)属于广东区域滨海旅游边缘层。(3)茂名市作为边缘型滨海城市,其旅游竞争力水平引致因素为城市旅游资源条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环境基本情况,其中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旅游基础设施是其旅游竞争力地位与水平的主要引致因素。

3.2 提升建议

边缘型旅游地具有相对性与动态性特征,彼时的“边缘”也能成为此时的“中心”,“边缘”不只是代表着边缘化和欠发达的负面效应,也象征着相应的地缘优势[11]。作为边缘型滨海城市的茂名市,如能根据引致其边缘化的相关因素,优化其区域滨海城市旅游生态位,形成差异、个性、特色的滨海优质旅游发展态势,也能最终将区域“边缘”劣势变为区域“边缘”优势。

第一,构建特色差异化的滨海城市旅游形象。现阶段茂名市旅游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明显处于受遮蔽、显灰暗的滨海旅游形象。因此茂名市需要发掘滨海城市地域个性和文化基因,在全面市场调研基础上重新策划、定位并点亮其滨海城市旅游形象,与周边湛江、阳江、北海、深圳等滨海城市旅游形象形成区隔与错位,最终打造浓郁茂名地域文化特色的滨海休闲、研学、度假、康养旅游胜地。

第二,深度规划开发滨海城市全域旅游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是滨海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茂名滨海城市旅游资源条件相对非优,大部分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无特色、层次低、管理差,茂名市今后应当以“全时间,全地域,全行业”的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和视角,全面打造特色滨海城市夜间、四季旅游业态和产品,深度整合与规划乡村、海岛、城市等地域特色旅游资源,高效促进农业、工业等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最终将茂名市建设成滨海型国家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

第三,加强滨海城市的旅游合作与协同发展。加强与湛江、阳江等区域滨海城市旅游合作,共同开发特色优质滨海旅游线路和产品,共同推介营销滨海特色旅游形象,打破旅游产业合作发展的地域边界与行政藩篱,构建湛—茂—阳滨海旅游经济带,促进区域滨海城市旅游经济系统的协同发展。

第四,全面提升滨海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影响城市旅游接待能力的重要因素,落后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已经成为阻碍茂名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推动茂名市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加大城市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建立多元特色的城市旅游交通便捷体系、城市旅游厕所改革与供给体系、智慧城市旅游网络体系等。

第五,打造滨海城市优质旅游生态环境质量。茂名市的城市环境基本情况较好,但与排名前列的广州、珠海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茂名市应恪守城市发展的生态保护红线,改善滨海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提高人均绿地面积;努力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全域旅游城市,提升茂名市旅游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影响力。

猜你喜欢

茂名市滨海竞争力
滨海白首乌
江苏滨海:让农民工吃下定“薪”丸
我的弟弟
滨海顶层公寓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茂名市民营企业商会致力于塑造民企商会品牌 推动民营企业崛起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