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华新貌,桂林有戏

2020-01-06全艳丽

人物画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物造型创新

摘 要:在弘扬非遗传承创新的时代语境中,聚焦广西独有的地方戏曲——桂戏。近年来,桂剧人锐意改革,吸纳了更为年轻和具有专业院校培养背景的编导、舞美、服化道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思考了当下时代审美取向与传统戏曲审美的结合上下功夫“革自己的命”,呈现了不少实验性但是已然成功的新桂剧作品,其中以桂林戏剧院与北京京剧导演李卓群合作的“桂林有戏”剧场系列显得尤为亮眼,引发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本文着重从舞台人物形象和舞台服饰设计的视角解读当代桂戏人创新创作的匠心之处,运用文献调查、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探寻桂戏的发展脉络和传承创新之道,领略戏曲舞台表演独有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桂剧;舞台形象;人物造型;创新

序言:在漓江畔的文化旅游名城桂林,有一种历经三百多年历史的地方戏曲——桂戏。

桂戏是桂林地方戏曲和曲艺的集合体,包括桂剧、彩调、文场等。文场重在曲艺清唱,彩调诠释民俗趣味,以桂剧最为成熟大气,与历史悠久的中原戏曲多曲种深有渊源。

一、桂剧发展脉络

大约在370年前,桂剧诞生于漓江畔的桂林王府街。

作为流入性艺术与祁剧、昆曲、徽剧、湘剧、汉剧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又经在桂地的茁壮生长,与本地的人文生活水乳交融,发展发生出独有的地方特色——桂林官话的唱词、清丽婉转的唱腔、秀美细腻的表演,是桂剧区别于其他曲种的独有艺术个性;诞生了“拾玉镯”、“打棍出箱”等经典曲目,并向外流传继而成为整个中原戏曲的传统剧目,拥多个地域剧目版本,演绎出中国戏曲文化主干与支流一衣同源,分流发展又交汇交融、多彩繁荣的局面。

桂戏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草根农民都喜闻乐见的文艺爱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从王府走入民间,在戏楼与草台班子中寻求契合,保持隽秀根底,抛却了浮华矜贵,糅合底层人民的生活内容,精心雕琢生活化的艺术细节,如桂剧《拾玉镯》中,孙玉娇早起喂鸡与刺绣的桥段,在没有唱词的设定下,单纯依靠肢体表演与神情表现在鼓点配合中支撑起整个舞台,人物形象塑造的细腻丰满,成就了《拾玉镯》这部剧的经典。依托丰厚的民间生活化底蕴,表达底层民众的精神诉求,桂剧获得民众真心喜爱,三百年间得以不断绵延传承。[1]

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桂林师大校长马君武曾二度邀请昆曲编剧大家欧阳予倩改革桂剧。欧阳予倩等人为桂剧丰富音乐、强化表演技艺、革除低俗内容、着重宣传民族精神与抗战主题,改良了传统剧目,并创作出一批深具影响力的抗日爱国剧目,如《梁红玉》等,揭开西南抗战戏剧联展的序幕,使得桂林的百姓天天有戏看,在当时造成极为广泛的社会影响,掀起西南地区底层民众的抗日爱国热潮,也极大的创新发展了桂剧,昆曲精华和爱国民族主题使其在声腔表演与精神语境上重生大雅气象,成为中国十大剧种之一。[2]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由于种种原因,桂剧发展一度进入低迷和没落,也和众多其他传统文化遗产一样面临扔进时代墙角的局面。

二、桂戏当代传承

60年代拍摄的电视剧《刘三姐》取材于桂林彩调民歌,在全国大热。与桂剧和文场出身和气质都不同,彩调诞生于底层民众生活,是为草根百姓发声的曲艺,稻田间江河边谷场上,就是表演的舞台,彩调一直具有旺盛生命力。然而随着时代步伐快速发展,包括彩调在内的桂戏也与其他传统戏曲一样逐步丧失了年轻观众的市场,甚至随着农民工的全国性流动,失去了过去扎根的乡土观众群体,一些民间桂剧团老艺人还在为与自己一样年逾古稀的观众,先签“生死状”后表演,桂剧濒临失传。

自2006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区政府和桂戏行业从业者重视桂剧的传承和保护。桂戏艺术的当代传承者们锐意改革,寻求创新与破局。

2013年,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院长张树萍策划《桂林有戏》系列剧目,从桂剧《拾玉镯》开始,以文场串联一系列傳统剧目,彩调《王三打鸟》、桂剧《人面桃花》、彩调《娘送女》等,展现从一位少女的爱情萌发走向婚姻的情节。2017年,张院长又特邀北京青年戏曲导演李卓群率京剧《大宅门》原创制作班底,重新编创了“桂林有戏”系列桂剧曲目,新剧于2018年上演,艺术效果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创新剧目“破阵曲”,描述了欧阳予倩等人在桂林改革桂剧,宣传抗日的爱国壮举,取得极大成功,从桂林到北京,从小剧场上演到国家大剧院,成为新中国以来桂剧发展的高光时刻,令部分对桂剧比较陌生的新一代八桂人听说了桂剧、认识桂剧。[3]

三、“桂林有戏”创新风貌

“桂林有戏”系列桂剧的成功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首先是“好看”,新颖精美的宣传海报吸睛,好看!新颖华丽的舞台景致,好看!年轻演员的表演生动细腻,人物形象“好看”!新编剧情贴合当代生活主题,好看!打破了观众对传统桂剧的刻板印象。

《破阵曲》登上国家戏剧院舞台的话题性、堪比广告大片一样的高清剧照精美新颖、观演观众的好评口碑不断,令非戏迷的本人也走入《桂林有戏》的剧场,立足于自身专业,从舞台、服装、造型的角度试探讨其成功因素。

1、对舞台布景的创新

桂林有戏的舞台是在小剧场中以T型进深的形式搭建,观演视角与以往的“一”字型舞台截然不同。颇有重现古代“戏楼”的意趣,最新灯光技术运用与层次丰富的布景搭建,呈现当代舞台艺术独有的高新科技效果。

传统戏曲中,平面刻板的观演视角、一桌一椅演一场戏的极简布景是传统戏舞台传承的“老味道”。桂林有戏导演组在领会传统戏剧独有的艺术智慧之上 ,也体现出对新时代审美的接纳与包容,使用了时装表演最常见的T型台和一般剧情表演最常用的聚光灯、黑幕、多重霓彩光等技术,令舞台呈现丰富有张力,烘托氛围引人入深。尚未使用当代大型综艺节目盛行的移动岛、升降台、水幕、3D数字投影等技术,就已经使桂剧舞台呈现出如此新颖轰动的艺术效果,可以看到,嫁接新媒体舞台技术必将给传统戏剧带来颠覆性的视觉感受,而获得市场的认可才能不断增加高新技术投入。

2、对传统剧情表现的创新

桂剧在传统上相较其他剧种就有着以表演细腻见长,代表剧目就是《拾玉镯》;新版《拾玉镯》中孙玉娇一角突破性的采用了三位演员同时表演,三位一体的展示人物的内心戏,叙述性更强,更为细腻,令表演更有“看点”;在无声的肢体神态表演情节配和大量的打击乐音效,撑满了更为广阔深邃的剧场舞台,不得不说这是导演组令人叹服的“全新创意”。

在开幕前,观众还可以欣赏到桂剧“贵妃”的描眉、点唇、戴冠、披蟒等。把演员的妝扮过程搬上舞台的序幕模式是李卓群首创,旨在给观众一种仪式感和欣赏感,观众在这个欣赏过程中领略扮妆之美,并迅速沉浸入戏,全场安静下来,效果不同凡响。[4]

3、对人物形象造型的创新

桂剧版《拾玉镯》中孙玉姣穿的戏服,相比较昆剧中的孙玉姣戏服 ,花饰纹样较为写实,配色清新,线条拙朴 ,更有壮族刺绣纹样的特点。尤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的故镇乡村,笔者看过的桂剧演出,戏服上的刺绣已被印花取代,面料也多用化纤,如造价低廉不易皱的涤纶雪纺等,工业色素的红绿撞色感觉违和;头饰所用材质如塑料珠管、光泽不佳的仿金银花钿、粗毛线假辫,粗硬蓝黑的发包,厚重僵硬的妆感,松弛臃肿的服装身形,烙印了脑海中对桂柳地方戏曲人物形象服化道粗劣的刻板印象。

而在新版“桂林有戏”的舞台上,人物服装面料质地精良,版型合体大方,刺绣精美,饰物精巧,配色浓丽而不失秀雅,部分手工艺更是复原或仿制了一些非遗手工技艺,例如金线绣、点翠、绒花等,设计又经结合现代影视表演的审美风格,演员形象也很有舞台魅力,年轻演员的比重很大 ,化妆发型的材料都是现代制造工艺更新的优质材料。整体呈现出来的效果,在舞台中远距离观看,光线聚焦之处有一种更为立体真实和放大细节的观赏感受;而在高倍摄影镜头之下,则打造出精致华美的摄影效果,排版仅一张白底,也能令视觉层次非常的丰富悦目,成为宣传剧照的吸睛利器。

精良的人物形象造型作用不止吸睛,更重要的是贴切的外化舞台人物的内在性格和隐预人物命运、揭示剧情主线,如在《破阵曲》中,为了贴合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剧情背景,人物的舞台服装面料颜色在市场上没有现货,都是组创团队找坯布染色制作的,模拟剧情背景时代的着装风格,在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中共有50多套服装造型,穿插构建出人物的身份角色和剧情迭变。[5]

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和极致打磨,成就了《桂林有戏》整个剧的精致华美,艺术标准之高,是继欧阳予倩后之最。

四、结语

创新版“桂林有戏”系列桂剧的成功是源于对传统桂剧文化的深刻挖掘,更是源于对时代文化受众新需求的正确理把握,是对新艺术形式的创新运用,是传统戏曲文化对新艺术形式的一次成功“拥抱”。

在桂剧的传承和发展中,目前创新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基于年轻态的演员和创作理念。现代剧场的表演舞台吸引的是有习惯到剧院欣赏表演的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是城市居民,这是一个很小众的戏曲文化圈层。有一定消费能力的观众层定位才能支撑如此精心打磨的好剧,然而,当下剧场离大众依然遥远,如何令这个观演圈层扩大到更广阔的城乡村镇受众,才是令桂剧能够获得活态传承的动力之源。

笔者从观演感受上体会,桂剧是一门有着数百年时光打磨唱腔的曲种,生动、韵致,加之使用本地方言演唱 ,质朴而亲切,不像其它北方曲种对于南方人而言那么晦涩难懂,更容易“入戏”。而这种程式化的表演,每一个腔韵的拿捏、演步与身形,都与当下智能手机中的流行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审美体验,非常容易令人把心静下来,刹那间穿梭在身处的当下与演绎的剧情时代中。唱词念白易懂,唱腔转调尤其耐人寻味,离开剧场,似乎自己也能哼上几句,戏腔中那种独特的“慢”,是一种时光沉淀的悠远,与流行歌曲洗脑式的回放有着极大不同。每琢磨这戏腔,如品茗、赏香、刺绣、工笔一般,触发审美感知,陶冶情操,我想这就是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这样好的艺术财富,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更多的关注和发扬,并且创新创作出更多吸引当代观者的好剧,丰富快节奏城市中的人文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风物图志(第一辑)·戏剧[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陈柯. 舞古今长袖 演中外剧诗:欧阳予倩评传[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3].吴月玲.《桂林有戏》为何有戏? “再不自我革命的话,就会被淘汰”[J/OL].

https://mp.weixin.qq.com/s/GUKkjuPDAA_SPayt8KVGaQ.2018-11-20.陈璐.

[4]  “造美之人”蓝玲:盛妆华服下,深藏情与意[J/OL].

https://mp.weixin.qq.com/s/IjEivo_24BtUn5JWTIasVA.2018-09-13.

[5]  剧北京.桂林有山、有水,更有“戏”|《桂林有戏》厅堂版国家大剧院上演[J/OL].

https://mp.weixin.qq.com/s/Kh6P_feGg0XBk5BywoRkhg.2019-09-26.

作者简介:

全艳丽(1982.5—),女,侗族,籍贯:广西柳州,单位:广西演艺职业学院艺术工程学院,专业:服装艺术设计,研究方向:服装营销策划。

资助项目:

2019年度广西演艺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桂剧舞台艺术表现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项目编号:YPT008)。

猜你喜欢

人物造型创新
浅议中韩人物造型在影视作品中的差异
浅论戏曲神话剧人物形象的意象表达
因夸张而独特 因独特而美妙
Toy store stops selling drug—dealer dolls
《丛林深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