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侯嬴自杀

2020-01-06王安琪

人物画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陵君平原君荆轲

王安琪

侯嬴,魏国夷门监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守门的保安。但就是这样一个“保安”让魏国贵公子无忌(信陵君)苦苦追求了不少时间,他和信陵君一起成就了一段“士为知己者死”的佳话。“士”是侯嬴,“知己者”便是信陵君。

“士为知己者死”,这个“知己者”有哪些不同之处?“战国四公子”(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孟尝君)都是礼贤下士、爱好结交宾客的人。其中,信陵君结交范围更广,颇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情。平原君是信陵君的姐夫,听说信陵君“从博徒卖浆者游,甚欢”后,大为不解地对夫人说:“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在平原君看来,与市井之人交往是一种无知妄为的行为。但是平原君忘了,赵国和他自身的存活正是得益于信陵君的“无知妄为”。在“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的行动中,夷门侯生(侯嬴)起到了关键作用,帮助信陵君策划了整场行动。倘若缺少他,“救赵”的目标不可能实现。与平原君不同,信陵君不认为与身份低微的人交往是一件荒谬的事。为了“追求”侯嬴,信陵君送礼不成仍不死心,继续亲自迎送。面对侯嬴的“冷眼”,司马迁描写信陵君“执辔愈恭”、“颜色愈合”,温润如玉的公子形象呼之欲出,而让他温柔以待的不是国色天香的美人,而是“夷门监者”侯嬴。侯嬴终于被打动了,发出了一句对魏公子的评价:“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市人”认为“侯嬴”是小人,认为“公子”是有德行的人,这是“侯嬴”与“公子”的不同,但是这样的不同是由阶级身份带来的天然差异,并不足怪。而“市人”认为“侯嬴”是小人,“公子”却能在市井人潮中发现“侯嬴”,视他如珍宝,更谦虚有礼地对待他。这是“公子”与“市人”的不同,也是“信陵君”与“平原君”的不同,显然这已经不是阶级身份带来的天然差异。这是信陵君作为“知己者”的不同之处。

在营救赵国的路上,“勇”的一部分来自信陵君,“智”则由侯嬴来成全。在侯嬴的举荐下,“屠者”朱亥和“妃子”如姬的加入最终成就了“智勇双全”。信陵君为了营救姐姐和姐夫所在的赵国,不顾魏王的反对,在未能想好周全计策时,便匆忙跨马出征。与侯生初次告别时,侯生只说公子努力吧,我不能跟你一起去。(“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信陵君之后折返回来,问:“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信陵君疑惑之处便是,我对你的礼节只能获得这些吗?侯生却淡定地说,我知道您会返回来。侯嬴为什么要玩这样的“把戏”,我们难以知晓。但显然,他十分清楚刚刚的举动是一种“失礼”。这一次,为了“还礼”,他贡献了两个计谋,一是让如姬偷取虎符以将兵作战;二是让屠者朱亥跟随左右,帮忙铲除障碍。这两个计谋在后来的“救赵行动”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士为知己者死”,“士”为什么一定要死?“侯嬴之死”与“荆轲之死”不同,他不像荆轲那样在执行任务中殉命,而是在距离战地非常遥远的地方自我了结。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因为年老体弱,侯嬴不能跟从,这是人之常情。“礼尚往来”是中国的重要传统,可以追溯到千年前。这样的传统要求着,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施了多大的礼,另一个人便要如数甚至加倍地“还礼”。但是,侯嬴已经为“知己者”贡献了智谋,为何仍要坚持献出生命?这样的选择和古人的生死观不无关系,孔子谓:“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孟公子为如姬报父仇,如姬便“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屠者朱亥也提到“小礼无用”,只有“大禮可报谢公子”。他说:“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献身”被古人视为最高礼节。而在侯嬴看来,信陵君所施的礼足够使他用最高礼节去“还礼”。

春秋战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与和平时代不同,“义”在这个时代下更具市场,“义”关乎着生死存亡,信陵君“救赵”也与对亲人的“义”相关联。人们推崇“侯嬴”、“荆轲”这样为了“知己者”奋不顾身的人,人们尊重那些为了君主可以献出生命的人,那些为救君主而不惜将自己置于险境,最后却因为“义”而脱身的人更比比皆是。春秋战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但崩坏的是诸侯对周天子的“礼”,在社会生活中,“礼”内涵于“礼尚往来”的思想中而广泛存在。可以说,“士为知己者死”不仅是“侯嬴自杀”的直接动因,更代表了春秋战国一众仁人志士的至高情怀。

猜你喜欢

信陵君平原君荆轲
毛遂自荐
鸡鸣与狗盗
唐雎说信陵君
文言实词小课堂
败于名声
荆轲刺秦王
毛遂自荐
荆轲之死
荆轲之死
信陵君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