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在户外种植活动中促进中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2020-01-06周佳慧

下一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能力中班幼儿

周佳慧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与培养的教育建议:“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科学教育形式,如观察、参观、种植、饲养等,给予孩子充分的探究时间。幼儿园种植活动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活动之一。以户外种植活动为载体,激发幼儿对植物的科学探究兴趣,有助于培养其观察、比较、猜测、调查、表征、实验等良好的科学品质。

关键词:户外种植;中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该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指导,激发幼儿探索兴趣,积累经验,帮助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户外种植活动是科学教育的的形式之一,也是孩子获得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活动,户外种植活动中让幼儿在亲历种植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探索、表达、表现的能力,获取相关的知识经验,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以及爱心、耐心、责任心等品质,并体验劳动的快乐。

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年户外种植活动经验,他们了解一定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生长特点,也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例如铲子、浇水壶等。小班阶段的户外种植科学探究大部分在观察,这也与幼儿年龄小,种植经验缺乏有关。到了中班,孩子们的想法多了起来,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了提高,这都使中班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更上一层。在户外种植园活动中孩子们不断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关键问题引思考,激发中班在户外种植活动中的探究欲望

幼儿的科学探究来源于探究兴趣,有了探究的欲望才有探究的想法及过程。在以往的户外种植活动中我们往往只是关注了孩子的问题,但并没有深入下去,所以孩子在户外种植活动中往往缺少兴趣,觉得每次的活动都是一样的。只有抓住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即关键问题进行有效探究,才能让幼儿对户外种植活动感兴趣,从而对科学探究活动感兴趣,愿意用科学方式解决问题。如在种植园观察植物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土地上白色的条状物从而引发对蜗牛粘液的探索。

“老师,老师,你快过来看。” 小馨跑来拉着我走到一棵蚕豆苗旁,小馨蹲下来指着一棵蚕豆苗下的土说:“老师,你看,这上面白白的,是什么啊?

“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去问问,看有没有人知道。”

小馨问航航,航航说:“是土里面漏出来的。”

小馨又问了木木,木木说:“我也不清楚。”

琦琦走来说:“我知道,是蜗牛的粘液。”

小馨:“你从哪里知道的?”

琦琦:“上次我们抓到过蜗牛,是朱老师告诉我们这是粘液的。”

小馨:“那蜗牛去哪里呢?”

“看来小馨还不太相信这是蜗牛的粘液,那我们回班级查查资料,看看这白晶晶的是不是蜗牛的粘液,好么?”

回到教室,我们一起上网查了,正好有一张蜗牛爬行的视频。视频中清楚的看到蜗牛爬行过留下了粘液。还了解到蜗牛的粘液是帮助它润滑皮肤好爬行的。

我:“下次我们捉到蜗牛再一起来看看好么。”

小馨:“那明天我们去抓蜗牛吧。”

琦琦:“去哪里抓蜗牛,我又没看见它们在哪儿?”

小馨:“我们再去蚕豆那儿,说不定它们又会回来的。

之后,在种植园真的抓到了一只蜗牛,孩子们将蜗牛放在黑色的纸上面,清楚的发现蜗牛爬行时留下了粘液。但粘液并不是我们认为的白色,而是透明的。通过这次的问题探究,孩子们在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上知道了蜗牛的爬行原理。这让他们对于种植园中的科学探究更加的感興趣。

二、小组展开式,同伴学习,促进中班幼儿在户外种植科学探究活动的合作能力

中班的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起来,这也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有了互动意识。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更能在户外种植活动中的发挥小组凝聚力促进他们共同深入科学探究。如在种植园中意外捉住的黄色蚱蜢,孩子们平时见到的蚱蜢都是绿色,这绿色到底是不是蚱蜢呢?我们怎么养呢?蚱蜢要吃什么呢?不同的孩子关注黄色蚱蜢身上不同点,那么,要想全方位了解这只蚱蜢,就要孩子共同合作。

轩轩:“这只蚱蜢为什么是绿色的呢?好像树叶的颜色。”

小馨:“它要吃些东西,不然要饿而死的。”

木木:“那它什么时候会死掉?”

几个孩子围绕这些问题开始探究,轩轩回家让爸爸妈妈帮助查了为什么是黄色的,发现这是由于季节转变,季节使自然物开始由绿变黄,所以蚱蜢变成黄色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小馨则是回家带来许多她认为蚱蜢能吃的蔬菜、树叶等,观察蚱蜢喜欢的食物和如何进食的。而木木则负责每天观察蚱蜢的生存状态,并在其中发现蚱蜢粪便的形态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蚱蜢的腿会逐渐脱落。几个孩子在探索中将自己的发现总结在一起,形成了多方位的科学探究成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学习到同伴经验,从而迁移、内化成为自己的经验。如在种植园种植蚕豆的过程中,在工具数量不充分的情况下,孩子协商形成何合作,进行了分工,有的孩子挖坑,有的孩子播种,有的孩子浇水。在使用挖土工具中有的有选择了使用到了方铲,怎样挖出一个洞,就是他们种植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孩子从成功的挖洞的孩子身上获取成功经验。

三、使用多种探索工具,提升幼儿在户外种植科学探究活动中实践能力

中班的户外种植活动除了使用劳动工具,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工具进行科学探究,在户外种植园可以使用的探究工具可以有尺子、纸笔、放大镜、捕捉网、镊子等等。具体探索活动具体选择适应的探索工具,再例如在测量蚕豆的身高的时候粗浅的测量工具的选择。

之前是测量,kt板做的测量板又长又不稳固,幼儿经过选择,决定使用坚固的pvc管子。琦琦和睿睿一人拿了一根pvc管子,然后插在了自己想量的那棵蚕豆苗旁边。琦琦抓住管子的最上端,然后用力把管子插进泥土里面。接着用手笔着蚕豆苗的高度,在管子上画了一道印子。

“怎么让大家知道这次是你量的蚕豆身高呢?”

琦琦:“我会写我的学号。”

“这子太小,写不上去啊,那怎么办?”

琦琦说:“那我们的学号贴上去。”

琦琦和睿睿回到班级,我给他们每人一张小纸片,他们画上了自己的头像,还写下了自己的学号,并用扭扭棒穿了起来,睿睿和琦琦又来到管子前。将标签缠在了管子上面,扭扭棒压住的位置正好是刚刚画的蚕豆高度的位置。

琦琦:“老师,这样子就行了吧,现在别人看到上面的数字,就知道是我量的呢。”

经过失败的测量经验,琦琦和睿睿重新选择了pvc管子作为测量工具,这次的测量活动是成功。科学探究的多样性决定探索工具的多样性。这不仅仅能丰富孩子的科学探究实践,更能让孩子学会怎么探究,如何探究。

种植园活动是幼儿接近大自然最直接的方式,孩子们通过这个丰富的户外种植活动,用自己的感官去尽情探索科学的奥秘,体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同时,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奇妙,也培养了探索动植物的热情,极大的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保持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大胆的问“为什么”,让科学探究成为孩子们认识自然的有效工具。让孩子们知道,世界的发现是离不开千千万万的人们,合作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要发挥多种感官,去运用多种工具区感知自然界的动植物,建立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庞丽娟:《儿童早期的科学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能力中班幼儿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
结合新课标要求对高考物理实验题命题特点的分析和研究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意识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灵动指尖的艺术
紧扣“环保”主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多维并举,激发“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