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饭店和吴冠中大师的故事

2020-01-06彭晓东

食品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北京饭店吴冠中大厅

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当时,北京云集了世界各国众多的政府、政党和民间的代表团。一时间,以北京饭店为“龙头老大”的涉外八大饭店家家外宾人数爆满,常常是一间客房难求。那时,虽有不少的中小型旅店和招待所,但大多数不具备接待外国代表团和外国散客的条件,尤其是卫生间和洗澡间,很多都是大家共用的,条件十分简陋。卫生间以一排或两排式蹲坑为主,很少有冲水式恭桶,不适合欧美人士使用,也很不卫生。

为解燃眉之急,周恩来总理指示,由万里同志挂帅,拆掉了北京饭店于1907年建在王府井大街南口的五层红砖老楼,新楼于1973年3月破土动工,由北京市第五建筑公司负责承建。在全国有关行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昼夜不停的连续施工,仅仅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23层楼高的北京饭店东大楼就拔地而起,全部竣工。那时,全国各地的旅客一出北京站,就能看到高高的、漂亮的北京饭店东大楼,这也是首都北京最高的建筑物。

新建的东大楼,有2000多平方米的前厅大堂,有几十个大小不同的餐厅和几百间客房,该如何装饰呢?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指示下,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牵头,邀请了各省市名气很大的几十名大画家,于1973年2月至1974年1月陆续入住北京饭店,为东大楼室内装饰作画,其中有吴作人、李可染、李苦禅、郑乃光、黄胄、白雪石、王雪涛、田世光等人。1973年,吴冠中时年五十四岁,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还在河北农村下放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偶尔被部队领导借用,指导士兵作画或到外地写生。一天,他突接上级命令,说有重要的政治任务要他马上返回北京。回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院领导很郑重地告知他,北京饭店新建的东大楼设计图纸中要求,大餐厅墙壁上的壁画要用油画,画万里长江的两岸风光,你和黄永玉老师,还有袁运甫、祝大年要马上带上画具到苏州、南京、黄山、三峡、重庆等地沿途写生。接到命令后,吴冠中等人便带足给养,马不停蹄地出发写生去了,途中的艰苦和劳累可想而知。在北京饭店东二楼画廊,曾听黄永玉老师给笔者和华君武老师讲过此次写生风餐露宿之艰苦。听他说,还有个青年技工帮助测量和照相。1974年1月,他们几人才各自带着自己的写生稿回到了北京,整理后,却没得到批准,不能使用。记得多年后吴冠中老师曾这样和笔者说过:“领导要求画《长江万里图》,要用无光油画制作大壁画,我和几位友人受命创作,由上海溯江而上几个月后到达重庆,一路上忙于写生和收集素材打草稿。能画画对我来讲就是个美差,比下放劳动强多了。到了重庆,听说给北京饭店画画的几十个画家都挨了批评,几百张画都被放在中国美术馆进行展览和批判,说画的是‘黑画。你的老师郑乃光也在内,他画了一张一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啄食吃的画,中央有个女领导批判他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割他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尾巴。”说罢,他和我都哈哈大笑。

吴冠中老师还说,他们到长江沿岸写生的几个人也接到了北京的电报,要他们快快返回北京,准备接受批评,给北京饭店画大壁画的事也就流产了。1974年1月后,他根据自己的写生稿,画成了长6米多的油画草稿《1974年·长江》。30年后,他的儿子可雨偶然间发现了被扔在抽屉中布满了尘土的一卷长长的油画,便问他知道不知道,吴冠中老师说:“我能忘记吗?这是我的心血啊!”画稿因为纸张欠佳,已经变得发黄发脆,但画面油色依然鲜亮,就像是刚画完不久的一样。吴冠中老师的老朋友、著名的裱画师张世东先生见了该画大喜,他竭力想方设法用多层宣纸托裱,才保住了这卷三十年前为北京饭店东大楼画的油画底稿。

吴冠中、黄永玉、袁运甫、祝大年几人艺术风格各有千秋。他们各自画的长江流域画稿,按当时美术界有关领导要求,要被集中起来,去粗取精,充分表现美的视角,整合为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然后绘制成为一件大型的无光油画壁画,装饰北京饭店东大楼,但要悬挂在何处呢?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很少为外界人士知道的内幕。据北京饭店一些老职工回忆,原东大楼设计图纸要将北京饭店东大楼建筑成为当时全京城最高的大楼,而且在新的东大楼顶层上,要建一个比现在仍在使用的1954年建筑的国宴大厅还要大上一倍以上的超大型国宴大厅。这个国宴大厅除了要用吴冠中、黄永玉、袁运甫、祝大年四人制作的大型無光油画的壁画作装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发源地之一——“父亲江”长江流域的苏州、南京、黄山、三峡、重庆等地的大好景色外,为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让他们了解北京,还要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们能够登上北京的制高点,为此,东大楼决定安装多部直通楼顶的国产电梯。“新大楼使用的电梯是我国目前最新式的可控硅自动程序高速电梯。可以自动开、关门,自动运行,自动调速,自动停层,而无需司机操纵......只需半分钟,就可以从一层到达顶层,客人无任何不适之感”(摘自《北京饭店史闻》一书,1983年版,工人出版社出版)。这样,大批来楼顶观光的外国宾客可以方便地俯瞰全城,使一片片明、清、民国的四合院,古老的紫禁城宫殿建筑群、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尽收眼底。极目远眺,蓝天白云下,护卫古都北京的燕山山脉,远山如黛,万里长城忽隐忽现,玉泉山的古佛塔、颐和园的佛香阁都依稀可见。

很可惜,这一优秀的设计方案未能实现就夭折了。北京饭店东大楼原来的设计方案比现在的23层还要高几层,后来中央有关负责人在参观了在建的20层后,要求高度只能建到23层。而且9层以上西边、西北角上面窗户上的玻璃要涂上白色油漆,窗户、钢门上都要加上锁,这是为了中南海的安全。据说,事后还将建造北京饭店东大楼剩余的建筑材料,在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办公住宿区域东侧加盖了一座小楼以示遮挡。据北京饭店已逝的《国宝大师郭文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一书78页介绍,北京饭店东大楼用了8个月建成,设计是18层,当时有人反映北京饭店要盖这么高的楼,在18楼就能看见中南海,对中南海有影响,周恩来总理亲自来查看,后来在中南海做了一道墙,同时,18楼也没对外开放......

笔者和吴冠中老师认识,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京饭店东二楼画廊,引荐者是中国美协副主席华君武老师。那次是专门为吴冠中老师举办的一次小型画展,大约是1981年。北京美术界来了二三十人观看,我记得吴老师的学生杨延文老师也在场,吴老师陪同华老师观看了他的几幅新作品,他一幅接一幅地认真地讲解着,我站在旁边认真聆听,那天真是受益匪浅!那时,吴老师的画风还是比較具象的,不像他的晚年,大多数作品进入了抽象艺术期。他晚年的一些作品,仅仅是用点、线、面、色彩就使作品充满了迷离梦幻般的抽象美。

1988年6月,北京饭店总经理程清祥盛情邀请吴冠中老师为北京饭店国宴大厅作画。在程总经理陪同下,吴老师步入了这座闻名中外的国宴大厅。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此处数百次接待过外国领导人和世界名人。在这座金碧辉煌、蔚为壮观的大厅里,吴老师浮想联翩,心情有些激动,斗转星移,白云苍狗,没想到15年后又重新被北京饭店盛情请回,为国宴大厅作画。不久,一幅装裱后占据了国宴大厅后面近三分之一长度,在用多张丈二匹厚宣纸连接而成,精心绘制的名为《清奇古怪(汉柏)》的长15米宽3米的巨幅水墨大画便成功问世。此画一出,震动了当时首都北京的画坛。一时间,前来参观的国内外友人、学者络绎不绝,人们赞不绝口。有人竖起大拇指称,吴冠中画的汉代古柏为前无古人的绝世佳作。我个人看后认为,吴老师用流动的线条和色彩斑斓的点,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抽象的大美。吴老师把线条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幅巨作也可能是吴老师生前创作的最大的一幅巨画了。该画的装裱者也是我亦师亦友的刘金涛老人。他是中国北派著名的裱画大师,1959年给人民大会堂装裱了傅抱石、关山月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巨画。他还曾多年为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大师裱画,又是齐白石老人的好友兼忘年交。1989年1月,吴老师70岁时,又为北京饭店贵宾楼精心创作了巨幅油画《雪山》。皑皑雪山之巅,一轮红日冉冉由东方升起,此山画的像是玉龙雪山,画长4.7米、宽4.3米,该画装帧后,悬挂在北京饭店贵宾楼前厅大堂之上(注:原称北京饭店贵宾楼,是北京饭店与香港企业家霍英东合资建造,上世纪80年代归北京饭店管理。90年代后经北京市旅游局批准,更名为北京贵宾楼饭店,归北京市旅游局直接管理,现归北京市旅游集团管理)。

据我所知,1973年之前,吴冠中老师从未给北京饭店画过画,1973年在长江等地写生是头一次给北京饭店作画,直到1980年8月,北京饭店与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当代中国美术家画廊”开业,吴老师才在北京饭店画廊卖过几幅画,尺寸都不大。当年画家每卖出一幅画作,中国美协收入30%,北京饭店收入30%,画家本人收入30%,另10%的收入作为三方公用的应酬等开支。我记得当时李可染老师画的一幅四尺斗方《桂林山水》,是用积墨法画的浓墨重彩,又采用了逆光技法处理,使画面尺寸虽小,可方寸之间产生了强烈的立体空间的对比感。该画标价人民币3000元,吴老师画的一幅四尺三裁的画约2.7平方尺精品山水画《水乡小景》标价人民币1000余元。此两幅画作,如按现在市场行情或拍卖行估算,恐怕都已是价值千万元人民币以上喽!

2006年,吴冠中老师时年87岁高龄。8月17日,吴冠中老师将原本为北京饭店绘制的《1974年·长江》6米多长的油画草图底稿,无偿捐献给国家,并由故宫博物院永久珍藏。这是其自1947年去法国学习西方油画,学成归国后至1974年的27年间,其油画作品的经典的代表作。这幅画倾注了吴冠中老师大量的心血和情感。当年怀着为国争光的激情而创作的6米多长的油画草稿,现在却与北京饭店失之交臂,很是遗憾!

1974年1月后,北京饭店东大楼设计方案改为不使用大型油画壁画,东大厅餐厅决定使用大型瓷制壁画。设计方案采用了中央美院国画系教授、著名山水画家白雪石先生创作的桂林山水《漓江新春》一画的画稿,决定由瓷国之都景德镇的建国瓷厂烧造。景德镇瓷器很早就行销世界各地,为世界人民所珍爱。东大楼东大厅的大型瓷制壁画是一个长17米、高5米、壁画面积约为85平方米的大型壁画,全部用瓷片镶嵌而成。景德镇建国瓷厂的技术人员和有关施工单位,根据白雪石教授《漓江新春》一画的尺寸大小和东大厅餐厅约为85平方米的面积,按比例放大样(放大倍数),测算出需要烧制的壁画瓷片数量约为35万余块。《漓江新春》瓷制壁画仅画面上用的各种不同颜色的山峰、倒影、竹丛、人物、竹筏、天空等等五光十色的颜色浓淡不同的瓷片,就有130余种,是景德镇建国瓷厂的老艺人和工人们精心烧制而成的。建国瓷厂是颜色釉集大成者,它的高温颜色釉陈设瓷曾荣获国务院颁发的优质产品银制奖章,当时世界上只有景德镇建国瓷厂掌握这门技术。

东大厅餐厅面积8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多人用餐,而《漓江新春》壁画就占用了东大厅整个东面墙的面积。壁画突出了桂林山水特有的绿水青山甲天下的美景,美丽的漓江宛如天上的瑶池仙境,江水绿,山色青,座座山峰峭立,江水绕峰而流,如镜碧水映出大片山峰倒影,几只竹筏上有人物,随波荡漾于漫江碧透的山水间。三五好友坐在东大厅里用餐,真如身临其境,仿佛有凉爽江风扑面而来。

1998年,北京饭店东大楼装修,将东大厅餐厅改为西餐厅,施工时把依据白雪石画稿《漓江新春》烧制的大型瓷制壁画全部砸毁了,未保存一片彩色瓷片,可悲!可叹!一座精美的名闻世界的大型瓷制壁画就这样在人间消失了(注:此大型壁画,完全可以不必砸掉,完整地保留下来。瓷质壁画可以存世几百年,现在若让人们观看,也不失为北京饭店著名一景。),幸而我还保存有一张印有北京饭店东大厅餐厅图案的明信片,使人们能看到昔日的《漓江新春》大型瓷制壁画。

作者简介:

彭晓东,曾用笔名:彭小冬、彭小东。北京饭店会计、美食文化研究者、中国国画艺术研究收藏鉴赏者,在《食品界》杂志发表“开国第一宴”,在《人民政协报》发表“开国第一宴的几个细节”、“毛主席和面点师握手”,在《人民日报》发表“周总理和他的理发师”,在《北京晚报》发表“邓小平同志吃泡馍”“泡馍鲜美留影缺憾”等文章,亦曾在《作家文摘》《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老年报》等报发表过文章。

猜你喜欢

北京饭店吴冠中大厅
吴冠中的点线面
【北京饭店】见证新中国外交风云
《北京饭店菜点丛书》
吴冠中 山一程,水一程
Leçon de chinois Parcourez la Chine avec des notions de chinois
吴冠中最负盛名者最遭物议
跟踪导练(四)4
网上办事大厅解决方案
吴冠中《荷塘》为什么能拍出1亿
酒店餐饮管理中的个性化服务
——以北京饭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