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元表征,探索度量秘密

2020-01-06廖国宝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50期
关键词:多元表征单元复习度量

廖国宝

【摘要】“测量”是数学学习很重要的部分。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复习在小学阶段的“度量”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把握度量本质的关键时机。运用多元表征可避免复习课“单调、炒冷饭”,让学生在复习课学得主动,学有所得。学生在多种表征的互换互译之间,在应用和创造知识的同时,感悟到所有的度量本质都是一样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元表征;度量;单元复习

表征作为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广泛运用于数学学习。表征,是对事物本质的揭示和阐明,也表示事物显示出来的现象和特征。数学多元表征理论认为要运用多元表征、进行表征之间的互换和互译以发现事物的本质。

教材没有编排“三上·测量”单元复习课内容,“教师用书”指出,长度单位的学习是感悟测量本质的基础。因此,本课是长度单元学习的终点,也是测量学习的起点。学生迫切需要了解“度量的本质”:首先,感悟测量的目的是“给测量对象指定一个合适的数”;其次,感悟测量的本质是确定测量标准即“测量单位”,利用测量单位与测量对象进行“比较”,“标准”的个数就是度量的结果;第三,让学生感悟到所有的度量,本质都是一样的。

运用多元表征,可从不同角度凸显度量本质。选取合适的情境表征、操作表征、思维导图或表格表征、数轴表征(尺子)、语言表征等外在表征,利用表征之间的互换互译,理解度量本质,感悟到所有度量,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一、运用情境表征,探索度量对象

测量的探究对象是实际生活中的可测量。运用情境表征,帮助学生理解“度量,从生活中来”。

师:我们今天复习“测量”单元。生活中处处有可以测量的东西,我们常要测量出它们的“数量”来把握。你能说说课室有哪些可测量的东西吗?

生1:桌子……黑板……

师:桌子和黑板的哪些部分可以测量。

学1:这张桌子的高度、这块黑板有多长。(边说边比划)

生2:这桌子有多重。

生3:我们这一节课的时间有40分钟……

生4:请问,这个桌面有大小,可以测量吗?

生5:能……可以用尺子量出桌面的长和宽,再算出它们的面积。

师:面积是有大小的,也是可以测量的。刚刚同学们说的都是生活中可测量的东西。(归纳并板书:测量对象:长度  质量  时间  面积)

测量,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可测物,测量学习应该与生活密切结合。运用情境表征,感悟“度量的过程就是几何直观”。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感受到知识是可被质疑、可被创造的。

二、运用多元表征,探索度量目的

度量的目的是“给测量对象指定一个合适的数”。从直观的“图形表征”抽象出“数字符号表征”,学生经历整个度量过程,掌握度量的方法。

(多媒體展示)母鸡和小狗哪个重?哪个课室更长?

师:可以用观察的方法直接看出来吗?(不能)

师:能放到一起直接比较吗?(不能)

(多媒体播放,给出对比标准)

师:可以比较了吗?(可以)

师:这两道题对你有什么启发?

生:我发现只要用统一的东西作为标准就可以比较出来。

生:我发现它们都有“数”。(师:哪个shu?数字的数吗?)是的。

……

用这个标准与测量对象进行比较,测量结果用“数量”表示,这就是测量的过程。

统一测量长度的标准,我们称为长度单位。为了方便比较和计数,把长度单位记录到工具上,这个工具是……(尺子)(板书:测量工具)

按照“确定测量标准”—“比较出数量”的顺序,学生在多个问题情境中感悟测量的目的和本质。并用数学符号来表征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三、运用表格表征,探索度量本质

思维导图表征(本课用表格)可帮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进而理清知识脉络,经历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单元整合复习课更要关注如何设计“新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内在知识表征出来。

学生梳理整理“测量长度”的知识。

同桌合作交流。(师完善表格)

测量对象:长度  质量  时间

测量标准:较小  毫米

一般

较大

测量工具:直尺  软尺  米尺等

……

学生继续整理“质量”和“时间”的要素。(略)

师:在上课前有位同学提出,面有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多媒体出示)哪个面更大?

(直接观察、直接比较都比不出来)那只能测量出数量来比较了。

师:只能选一个比较中介物。(略)

小组讨论、汇报。

验证、归纳总结。(表格加上测量对象:面积)

表格表征方便学生比较、掌握度量本质。学生举三反一,从度量长度、质量、时间,合情推理面积的度量要“确定标准、比较、得出一个数”。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将他们的认知和前概念表征出来。知识储存状态变为产生状态,学生在创造和思考中获得智慧技能。

四、互换多种表征,探索测量秘密

教学运用数轴、符号、图形、语言、线段等多元表征,可以多角度地进行知识的输入和知识的输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因“保持思考”“创造”而充满活力。

师:同一条线段,有时会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我们需要懂得将这些数量进行变换更容易把握。

同桌合作在尺子上找到各个长度单位,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记录下来。

师:尺子上没有分米这个单位?……(回答略)

请思考:为何要出现几个测量单位,还要学习它们之间的关系?(略)

判断题:(1)小明的妈妈体重约5100克。(2)小乐爸爸体重约62千克。(3)东莞到深圳的距离大约是40千米。(4)东莞到广州的距离约612000米。

师小结:单位转换是为了给测量对象一个合适的“数”。

在尺子上体会单位转换是为了“给测量对象一个合适的数”,既培养量感,也是进行估测的基础。数轴表征,是感悟“单位计数”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尺子就是这样的数轴。

练习1: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3分米=30厘米。(1.我会算;2.我会画;3.我会说。)

通过考查学生用“算”“画”“说”三种不同方式表征同一个概念的能力,掌握学生对长度度量和单位转换的理解水平,体现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

练习2:制作时间尺。时间是有长度的。情境:小明同学每晚十点准时睡觉,从头天十点到第二天的十点,大家可以给小明的这一天时间制作一把与钟表不同的尺子吗?请画一画。

生1汇报。(如下图)

教学多次利用尺子,能很好地表征测量本质利用“算”——符号表征、“画”——线段表征、“说”——语言表征之间的表征互换,实现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和转化。“制作时间尺”推理24时计时法知识,这也培养了十大核心素养之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感悟度量的相关知识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生活都是有用的,感悟度量过程中蕴含的方法和思想,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炯美,鲍建生.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条主线——度量[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8:29-32.

[2]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7.

猜你喜欢

多元表征单元复习度量
不欣赏自己的人,难以快乐
突出知识本质 关注知识结构提升思维能力
基于GARCH—VaR模型的股票市场风险度量研究
基于GARCH—VaR模型的股票市场风险度量研究
三参数射影平坦芬斯勒度量的构造
浅谈大班幼儿多元表征能力的培养
在多元表征中深化概念理解
小学语文单元复习的重要性分析
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单元复习
多元表征引领动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