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的困境与路径探析
2020-01-06孙煜王险峰
孙煜 王险峰
摘要:当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面临的困境包括:职业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重要性缺乏全面性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匮乏,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硬件建设尚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实践效果不甚明显等等。解决这些困境,需要提高心育重视程度,加强心育队伍建设,完善基地硬件设施,利用现代媒体手段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等。
关键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基地;困境;路径
2016年,国家卫计委、教育部等22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任务要求;2018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对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主要内容、途径与方法、组织实施等做了详细的要求和说明,明确要求通过知识教育、宣传咨询、预防干预等途径和方法,建成课程教学、基地实践、心理咨询、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2020年,教育部、中宣部等八部门颁布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把“促进心理健康”纳入日常教育体系的要求。基于此,正确把握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的意义,明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对下一步建设路径进行探索,既是贯彻国家相关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职业院校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教育部相关任务要求的现实需要。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从理论引入实践,给予学生心理咨询与帮助,能切实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塑造其心理品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是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我国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正如美国教育学家戴尔·卡耐基所言:“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在于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5%在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1]近些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件,足以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文件相关要求的必然选择。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是学生形成良好健康心理品格的重要载体与平台。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生理均处于不成熟状态,极具可塑性,需要迫切的引导关注。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有课程教育,更要有相关实践。立足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基地建设以国家的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学生的直接体验为重心,以培育学生的健全心理品质为目标,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内化到学生心中,并以项目带动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是解决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是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青年一代的学生,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也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失衡。教育部门历来都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畴,视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和重要环节。基地建设能够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和硬件设施之不足,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从而发挥独特的育人优势和作用,对于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的困境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与知识技能,也需要健全的心理品格。而现实情况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处于非成年人转向成年人的过渡期,思想开放,追求个性;自我意识较强,代沟矛盾明显;易接受新奇事物,受挫能力弱;情绪波动较大,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等等。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不在少数,给学校、家庭和老师都会带来工作上的困难,基地建设对学生健康心理品格的塑造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均不同程度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其一,部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未有充分认识或认识偏颇,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建设要求模糊不清。例如,一些學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需要给学生上相关课程、组织几次专家讲座、出几期心理知识板报等。在这种认识的支配下,学校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因而更是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不完备,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从而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其二,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师资力量匮乏,且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不尽如人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求教师队伍具备必需的心理教育知识与技能,更要求从业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知识水平和人格素养等。但是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从业人员整体上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数量不足和专业水平较低。从数量上来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相当缺乏,很多都是由德育老师或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老师兼任,专职人员师生比例远远低于国家建设要求,且专职在岗人员性别比例失衡,女性远远多于男性。从专业水平上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必须专业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自身心理素质高。在国外,只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培训,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且通过资格考试后,才能独立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但是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从业人员多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心理学学科教师、医务人员等兼任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有的是管理干部、上级领导等兼职人员,或缺乏专业的心理知识,或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
其三,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的硬件建设不完善。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不能给予基地建设有力支持,部分学校基地建设硬件、设施相当不足。例如,基地场所面积过小,缺乏必要的活动室、器材室、宣泄室、心理咨询室等配套设施,基地建设长期流于形式,多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并未真正对学生开放使用,即便开放使用,也因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而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些学校用于基地建设的经费不足。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不断拓展,现有经费常常捉襟见肘,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其四,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实践效果不甚理想。由于一些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的忽视和基地建设硬件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无法真正给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心理帮助,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要求。一方面,基地开展的心理活动覆盖面窄、形式不够灵活、影响力也小。除此之外,基地工作缺乏交流与反馈机制,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严重影响了基地工作的开展,离预期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学生认识也存在不足,缺乏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出现心理问题时,也不能及时前往心理教育基地寻求帮助。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主导性不足和学生的主体性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的实践成果远未达到预期。
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的路径探讨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能否有效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直接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必须针对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切实改进,具体来说,可从四个方面来加强建设。
(一)提高职业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根本前提。因此,一方面,学校必须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学习领悟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和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认真贯彻落实对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将其列入学校主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领导,明确分管部门,明确责任职能,形成完整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作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立足教育、重在建设”的理念,加强理论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基地建设,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基地建设的相关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只有高质量、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并充分发挥基地的辅导和教育功能,因此,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者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是长久之计。第一,在基地人员的选择上,应选择接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相应学位的专业人员,并且要加强培训和指导,对心理健康教师积极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也要为其做好知识经验的交流工作,抓紧对从业者的业务指导和业务检查。第二,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在招聘人员时,应侧重考核那些具备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知识和具有专业心理咨询技能的教师,在后期的工作中,定期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心理工作知识和技能培训。第三,要建立一支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比如,优先任用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资质的教师为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也都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同时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这样才能扩充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增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力量。
(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硬件设施的建设水平
一是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精心设计,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筑起心灵家园。二是完善“宣泄室”“放松室”等场所,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调节心理的条件。三是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刊、宣传橱窗、哥德机以及班会、团队活动等阵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体化的教育模式。四是建立“校—系”二级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同时应该健全预约、重点反馈等制度,建立个案记录,加强档案管理。
(四)利用现代媒体手段,不断丰富活动形式
学校可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辅助基地建设,例如可建立覆盖面广、操作性强、成本相对较低的网络心理咨询室。网络心理咨询室形式灵活,方式便捷,能弥补心理咨询室的不足;同时远程网络咨询室也可以提供各种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心理健康测评,让学生通过定期参与心理测评及时发现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总而言之,将传统的面对面咨询与网络时代的远程咨询结合,形成以“传统咨询为主、网络咨询为辅”的一种新型咨询模式,优势互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利于心理健康工作的深入推进。
(五)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的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面向的应该是广大学生,而不是有心理问题的小部分学生。”[2]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首先,学生自己必须正视。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健康的心理品质是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基础,更要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个人自身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正确面对,不必为此过度担忧。其次,要充分重视课程教育,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自我预防。再次,要主动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及时发现自身的心理障碍。自我感觉出现心理困难时,应主动前往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寻求帮助,接受咨询师指导,主动发挥自身的潜力和能量解决自身问题。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的各种心理活动,如专家讲座、沙龙、节目、游戏等,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水平。
职业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既是一项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推进的建设工程,又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重要而又意义深远的育人工程。把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好,并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功能,塑造学生健全的品格,使之从一棵小苗长成参天大树,也是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期盼和美好心愿。
参考文献:
[1]孟梦.浅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J].教育心理,2014(11).
[2]陳雪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校园心理,2014(2).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