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中开花

2020-01-06李瑞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50期
关键词:汉字文化语文素养识字教学

李瑞玲

【摘要】中华汉字文化悠久,是世界上表情达意最丰富的文字。汉字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同时也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从三个层面阐述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渗透,首先阐述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文化的重要性,其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最后分享策略和做法。

【关键词】汉字文化;识字教学;语文素养;传统文化

每个汉字能发展到当今的形态,成为世界上表情达意最丰富的文字,并不是随意赋形赋义的结果,汉字点画转折之向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魂。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仓颉造字就是其文化中最早的记忆,从汉字的发明到汉字的演变,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我们从那简单而又非凡灵动的符号中,可以看到古人智慧的精华。他们是中华文字的源泉,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岁月的翻滚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

汉字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它的根源是中华文化。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依根依本,不能忽视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学生作为龙的传人,有义务接受其相关文化的教育和有责任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指出,传承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从教材和课程入手,让传统文化回归中小学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识字观念,认清汉字教学的状况思考和探索如何将汉字教学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让中华精髓扎根于我们的教学中,开花于我们的成果中。

一、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文化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识字效果好,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个冰冷的汉字,要想让它变得生动、形象,我们必须让它“活”起来。识字教学放在汉字文化中进行学习,赋予汉字更多的情感和故事,让汉字变成一幅画,呈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让汉字变成一个故事,走进学生的心灵。要识字教学变得趣味横生,学生乐在其中。把识字教学置身于汉字文化中,能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

二、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因素的缺失的现象和原因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定,忽视汉字文化的因素

教学目标中,只重视学生对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教师也只重视对生字进行部件的拆分、组合的教学;对生字的部首、笔画、结构等进行分析,如“人”字由撇和捺组成,书空,组几个词就完成了教学环节。“人”字的意思也无从解释,但学生根本不明白“人”字为什么由撇和捺这样组合。这样的教学忽略了识字教学的情感目标,忽略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割裂汉字与文化的联系,忽视了汉字中隐藏的大智慧。

(二)识字效果评价标准,不重视汉字文化的因素

对汉字掌握的评价标准,只考虑学生掌握了多少个汉字。对汉字的掌握程度,只停留在汉字的读音、字形、书写。例如,识字教学之后,都会有听写作业,成绩为100分的,表示学生掌握得很好;又如,考试题目也只是用“我会看拼音写词语”“组词”“选择正确读音”来考察和评价学生识字学习的掌握情况。这种重外不重内,重量不重质的评价,忽视了汉字文化的内涵。之所以导致这样缺失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教学观念的约束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汉字就是认识这个字,是看书识字写作的工具,在他们的思想中,不知道汉字也是一种文化。他们只把汉字当作工具,把汉字变成失去灵魂的冰冷冷的个体,不知道汉字里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二)学习辅助书籍对汉字文化的解读甚少

市面上的一些学习辅助交叉,对汉字的诠释,也停留在表面的音、形、义,对汉字文化的解读仍然比较少。有一些专门解读汉字文化的书,如《汉字的故事》的书籍,但由于内容比较散,和教材学习不一致,这是汉字文化和学生世界拉开距离的一方面原因。

(三)教师知识库存中汉字文化知识薄弱

教师的深度决定学生的深度。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要求老师有深厚丰富的知识库存,但由于汉字文化教育的缺失,教师也没有真正接受汉字文化教育,导致学生汉字文化的缺失。因此,教师队伍在汉字文化素养方面,也有待提高。

三、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教育的策略

识字教学要置身于汉字文化中,扎根于汉字文化的土壤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和钻研汉字的结构特征及其中蕴含的汉字文化,进行解读。陈旧的识字教学只是机械地“肢解”,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导致学生只知其字,不知这个字为什么这样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枷锁了学生的思维,使语文教学变了味道。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生过了一段时间就会遗忘,识字效果也不牢固。如,“笔”字教学片段1——

师:大家用加一加的方法把“笔”字记下来。

生:竹字头+毛字。

师:真棒,跟老师读竹毛笔。片段中,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数学课了。

我们来看,真正的识字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笔”字古代是这样写的(出示笔字的甲骨文)。你们观察一下,它为什么长这样的?

生:古代的人用毛笔写字,毛笔的笔杆是用竹子做成的,竹字头代表笔杆;笔头是用动物的毛发做成的,所以下面是“毛”字。

师:是的,“笔”字是一個象形字,它是根据笔的形状造出来的,你们看这就是“笔”字的演变。这一教学片段,从汉字的根源入手,讲解汉字演变的故事,讲得非常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使得学生既掌握了生字又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正实现识字教学的目标。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深入渗透汉字文化教育,让学生们在探索中愉快地认识文字,对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将汉字的魅力展示给学生,不仅让学生记得更牢固,还增加了识字的厚度;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可将一个个冰冷的抽象文字变得有温度、有情感,课堂也变得妙趣横生,语文味十足,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在实际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也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教师可以把它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例如,可以制作一面识字墙报,并且粘贴汉字的故事,汉字的演变等内容。让汉字文化潜移默化地走进学生的世界,拉近学生与文化的距离。学生的课外读本,也可以借用一些国学的书,书里有丰富的中华文化知识,如,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故事,名人的故事,历史典故……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库。学生可以制作一些有关汉字演变的小书签,汉字故事的小抄报,设立汉字文化积累本。如,新年到了,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年”的故事,“年”字的由来……六一儿童节到了,可以开展“汉字文化”游园会。让汉字文化扎根于识字教学中,融于学生的生活中。

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改革的必然。让识字教学开满文化之花,让学生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让传统文化回归小学教育中。

猜你喜欢

汉字文化语文素养识字教学
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实现“互动识字”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指向核心素养,词串识字教学的应然追求
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基本教学策略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