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打造高品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全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0-01-06刘x旗

重庆行政 2020年6期
关键词:巴蜀双城经济圈

刘x旗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专题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要“支持重庆、成都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习近平总书记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交办给四川、重庆,寄托了总书记对两地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重托与期待,饱含了总书记对两地人民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关切与厚爱,必将对两地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和巴蜀文化影响力全面提升并得到各方面支持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重庆市文化旅游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帮助下,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将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

一、打造高品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意义重大、优势明显

巴蜀千载情,川渝一家亲。自古以来,川渝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经济同体、人缘相亲,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既是对巴蜀文化文脉的延续,也是面向未来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旅游一体化的现实需要和重要途径。

一是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两地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独特的巴蜀文化,川渝两地地域相接、血脉相连、文脉相通,有巴文化、蜀文化、长江文化、革命文化、“三线文化”、移民文化等深厚的文化渊源,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地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合作共赢,更好地满足多样化、高品位的文化需求。

二是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两地旅游资源开发共享。川渝两地得山水之宜,自然旅游资源富集。重庆既是世界最大的山水城市,又是世界唯一的“温泉之都”,有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地质奇观和南川金佛山,还有以特大型山水都市为代表的都市旅游资源;四川有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峨眉山,还有以花萼山、白水河、长宁竹海为代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全域实行过境免签,构建“蓉进渝出”“渝进蓉出”机制,将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市场共享。

三是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两地消费提质扩容。川渝两地是一个1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内需潜力是世界级,消费能力还有待释放。通过合力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精品线路,合力举办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旅节会,实施区域公共品牌培塑、巴蜀文创产品开发工程等,将会进一步促进拉动内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四是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两地基础设施建设。重庆市着眼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大力实施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交通建设按下“快进键”。四川省已初步形成以高速铁路、干线铁路、高速公路、长江航运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网络,与津京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重要经济圈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打造将会进一步满足两地人民对出行方便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两地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打造高品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全面启动、成效初显

2020年,我们集中力量、大事大抓,有效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高标准谋划、高品质打造、高效率推进。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相关支持,深化与四川文旅部门交流合作,以巴蜀文化为纽带,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突破,建立健全联动机制,着力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为双城经济圈亮点。

(一)健全完善合作机制,确定文旅合作重点。

坚持“一盘棋”推进,建立完善各层级工作机制,畅通常态化沟通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相关支持,推进川渝两地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协同、政策相通、产品相连、品牌共享。

一是加强调研定方向。先后组织召开3次专题会议传达工作精神,进一步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确保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任务落地落实。配合市人大开展“推动成渝地区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专项调研,通过实地调研、与相关部门、专家座谈等方式,基本掌握了川渝两地文化旅游资源和合作现状,分析查找了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形成了《推动成渝地区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研究报告》。

二是优化机制建平台。成立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设立联合办公室,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畅通信息报送渠道。会同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分别在重庆、成都召开多次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联席会议,形成《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机制》《川渝共同争取国家支持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重点事项》等机制文件,全面启动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

三是双向联动聚合力。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签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等一系列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15项合作,建立成渝文物保护利用11项联动,强化成渝文化旅游公共服务13项协作,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川渝两地年轻干部互派挂职长效机制,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互派挂职干部,深化川渝文旅协作,加强两地战略协同、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与四川省广播电视局签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播电视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课题共研、平台共建、技术共用、成果共享等方式,多措并举打开成渝两地广电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是健康市场净环境。与四川文化旅游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深入交流合作,持续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执法工作情况和执法信息交流活动,实施实地执法协作检查,共同签署《四川省—重庆市文化旅游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协作备忘录》,进一步规范重庆和四川文化旅游市场秩序,营造平稳健康有序的文化旅游市场环境。

(二)推动合作走深走实,打造巴蜀文旅精品。

着眼川渝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经济同体、人缘相亲历史机缘,立足互为文化发扬地、旅游集散地和重要客源地优势,会同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在重大文旅项目、精品线路、公共服务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一是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编制出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支持成渝举办“中国西部(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设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国家改革试验区”,落地实施重大文旅项目等重大事项。推动实施一批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大力开发文旅+大熊猫、文旅+影视、文旅+数字动漫、文旅+主题游乐、文旅+新艺术创作、文旅+音乐产业、舞蹈+产业等新业态,培育“巴蜀文脉”人文旅游、“巴蜀风韵”民俗旅游、“巴蜀脊梁”红色旅游、“巴山蜀水”生态康养等十大巴蜀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二是推动市场主体合作联动。推动洪崖洞和宽窄巷子,金佛山和都江堰等地标级景区达成战略合作,推进两地文化旅游企业共同开展广元澳维鲲鹏小镇、曾家山荣乐国际生态康养度假区等旅游合作项目,引导成都索贝集团与重庆演艺集团探索实时传输技术落地重庆国际文化旅游交流之窗,落实重庆交运集团与成都文旅集团商洽合作内河夜游项目。支持川渝市场主体整合两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串联区域内优质景区(点),开发川渝两地一程多站旅游线路,打造跨省区的精品旅游联线产品,先后发布乡村旅游、红色研学、生态康养等精品线路70余条。

三是营造文化艺术合作氛围。开展“川渝艺术发展合作交流会”,两地多家文化艺术单位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围绕打造巴蜀文化艺术传承创新区、筹建川渝剧本创作孵化基地等展开深入合作。首届“技炫巴蜀”川渝杂技魔术展、“巴蜀情”——2020川渝中国画作品展、音乐会《巴音蜀韵——成渝双城国乐嘉年华》、舞剧《杜甫》、歌剧《尘埃落定》、话剧《麦克白》、京剧《玉堂春》等在两地互演互办。

四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启动巴蜀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项目,深入推进川渝城市群无障碍旅游合作,联袂打造“智游天府”和“惠游重庆”公共服务平台,集“吃住行游购娱”功能于一体,以移动终端(手机)为载体,通过APP、小程序、微信公众号,为公众提供旅游、文化、公共服务三大类16项服务。打通平台数据壁垒,实现游客身份和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及跨平台核验认证。目前,川渝游客可凭借“一码”游览两地660余家景区和文化旅游场馆。

(三)培育巴蜀文旅品牌,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为持续巩固合作成果,进一步发挥川渝文化旅游协同效应,共同培育巴蜀文化旅游品牌,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先后组织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同时推动两地广播电视和区县开展联动交流合作。

一是共同培育巴蜀文化旅游品牌。实施“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品牌培育工程,成立巴蜀文化馆、图书馆行业联盟,渝阿公共图书馆联盟签约(重庆市区域性公共图书馆联盟13个成员馆与阿坝州13县(市)图书馆进行“一对一”友好结对并互赠地方特色文献资源)。作为主宾省参加第七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重庆展厅以“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为主题,推广“山水之都,美丽重庆”旅游形象。共同承办第六届中国诗歌节,联合主办“在希望的田野上——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脱贫攻坚奔小康群众文艺巡演”。拓宽“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覆盖群体,特设“巴蜀文创潮集”文创产品专场进行直播推介,拉动川渝文化旅游市场消费。

二是持续开展线上线下系列活动。联合主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动,两地近200家旅游景区分别面向重庆、四川籍游客推出120万张免费门票和优惠政策,促进提振文旅消费,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对活动进行了长达1分钟的专门报道。联合主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动,组织全市区县深入四川17个地市开展“成渝地·巴蜀情”2020重庆文旅“大篷车”赴四川巡游营销推广活动。组织川渝两地文创首次联展,20余家川渝博物馆在“巴山蜀水”文创展上同台亮相,推出600余件(套)文创产品,线上点击达1000余万人次。支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四川博物院接力开展“川渝文博一家亲 云游巴蜀双城馆”线上直播活动。合作举办中国石窟(南方)保护学术研讨会、“雕饰山河—巴蜀地区石窟与摩崖造像”艺术展、“成渝双城记·非遗云聚会”等活动。

三是推进成渝广播电视协同发展。融合传播营造共建氛围,分别在电视、广播、视听网站、IPTV和手机移动端开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栏,多屏联动播发相关报道2100余条、采访213人次、制作节目时长574分钟、点击关注量超1000万。协同合作促进资源整合,构建两地省市级播出机构合作框架,联合打造“巴蜀电影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时尚产业联盟”,签订“万达开”“泸江永荣”等区域性融媒体合作协议,形成“抱团”宣传合力。聚焦内容打造精品节目,启动《双城春晚》筹备,联合制作《双城热恋》《我和重庆有个约会》等影视剧,推出《成渝方言话双城》《成渝区县联动微访谈》等网络节目,启动两地公益广告创意制作和展播活动,唱响“双城品牌”。

四是推动区县合作共唱“双城记”。潼南区与遂宁市、九龙坡区与遂宁市、眉山市联合推出两地市民免费耍景点互利互惠活动,北碚区与绵阳市、南川区与都江堰市、合川区与广安市、广元市、遂宁市分别签订了文旅战略合作协议,江津区携手泸州市、宜宾市推动文旅一体化发展,梁平区、垫江县及四川邻水县、达川区、大竹县、开江县联合举办明月山民宿消费季活动,万州、达州、开州达成“万达开”文化旅游体育一体化发展战略,武隆区与乐山市在加强文旅项目合作、形成文旅营销合力、提升文旅活动品质、建立两地“绿色通道”等方面开展合作。

三、打造高品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成渝双城的文化圈、生态圈、旅游圈、亲情圈、友誼圈,是巴文化与蜀文化的共生之地、融合之地。川渝两地将以协同打造高品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抓手,让巴山蜀水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奏响新时代的大合唱,走向世界文旅高地。川渝两地力争到2035年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为弘扬中华文明文化高地、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重要平台,文旅业成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柱产业。文化旅游综合性总收入突破5万亿元,文化旅游消费总人次突破15亿人次。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有序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积极配合文化和旅游部编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并印发实施。启动《川陕片区城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四川省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保护利用规划(2020—2030)》编制工作,联合实施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展示重点工程。

二是推动市场先行。坚持高端化与大众化并重、快节奏与慢生活兼具,激发市场消费活力,不断增强巴蜀消费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会同相关文旅部门及重点文旅企业,联合发起成立“巴蜀文化旅游推广联盟”“川渝144过境免签推广联盟”,共同搭建川渝文旅发展一体化新平台。打造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工业遗产旅游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区县),打造一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展现市井烟火味、国际时尚范、巴蜀慢生活。

三是深化品牌打造。全力塑造文旅双城品牌,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为长江文明体验高地、世界知名旅游度假胜地。协同培育“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品牌,开展夏布、蜀锦、蜀绣、竹编等项目合作。联动开展文化交流展演活动,高标准举办西部国际文创博览会、精心筹备“第五届川剧节”等,建设“巴山蜀水”乡村旅游示范带、协同推进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共同打造成渝地区精品旅游线路和舞台艺术精品。

四是开展国际营销。用好文化和旅游部“欢乐春节”“美丽中国”以及两地现有“走出去”平台,双方相互宣传、联合推广川渝文化旅游项目及资源。重点推广重庆三峡、山城、温泉、都市、乡村等旅游品牌,四川大九寨、大峨眉、大熊猫、大香格里拉、大贡嘎、大竹海、大灌区、大蜀道、大遗址、茶马古道等十大文旅品牌精品。

五是提升公服水平。升级打造“惠游重庆”“智游天府”等公共服务平台,启动成渝公共图书馆一卡通融合项目建设,构建“书香成渝”全民阅读服务体系。联合推出《成渝地区旅游景区导览图》,推进成渝地区沿线旅游标识标牌和导视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优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业务。

六是推进广电协同。积极推动两地“智慧广电”建设与合作,建立完善两地广播电视和视听新媒体协同监管机制,推进相邻地区应急广播互联协作,建立灾害信息共享机制,深化广播电视技术人才培养交流合作,重点推进电视剧《双城热恋》策划制作。

七是加强文博合作。共同推动“巴蜀考古”“西南夷考古”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联袂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和四川段建设,联合实施革命文物、石窟寺和巴文化遗址调查研究,强化文物、遗址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落实石窟寺保护利用主要任务。

八是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川渝两地共建文化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案件协查协办机制,联合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互通文化旅游行政处罚信息,黑名单信息等,推動两地常态化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工作交流,建立成渝两地旅游团队运营车辆互联互通机制,推进川渝无障碍旅游。

作 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党委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巴蜀双城经济圈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