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产业带的战略思考

2020-01-06卓大林

重庆行政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业带两江涪陵

卓大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两江新区、长寿、涪陵(以下简称两江长涪)同属长江上游地区,作为重庆工业的主战场,肩负着依靠制造业产业链提升和绿色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任。2019年三地规上工业企业836家,工业总产值6700亿元,约占重庆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制造业集聚地。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两山(明月山、黄草山)阻隔的地理限制,三地产业本地化、同质化现象突出,融合协同发展程度不高,对区域制造业产业链质量提升和共抓大保护都有不利影响。以建设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为抓手,依靠区域产业一体化协同,破解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难题,对发挥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示范作用,提升重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進主城都市区对全市经济的带动以及川渝产业一体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产业带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重庆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寄托重庆发挥“三个作用”的新要求之一。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建设是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精神上实施的,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以区域协调发展为抓手,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产业新体系,推进三地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真正发挥好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示范作用。

(二)提升重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三地是重庆沿江工业大区和制造业重镇,产业门类众多,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互补性强。建设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可以充分发挥三地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优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优化三地产业布局,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推动三地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三地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三)为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两江长涪地处重庆腹心,是主城都市区辐射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重要中继站。两江新区是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长寿是重庆四个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之一,涪陵是重庆四个重要战略支点城市之一。建设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有利于推动主城都市区向“两群”扩容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一区两群”产业分工协作和差异化发展,促进各片区发挥比较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

(四)推动成渝地区产业一体化发展

三地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与四川广安、邻水等地毗邻。建设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可以破解跨区域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约束,在规划统筹、政策协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协同创新,促进成渝地区经济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有利于成渝两地优化产业布局,整合资源配置,承接产业转移,区域互动合作,推动江北、渝北、长寿、涪陵制造业融入两江新区集约发展,带动广安、邻水、垫江、梁平制造业融入重庆主城都市区协同发展,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

二、建设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产业带的基础条件

(一)立体交通发达,在辐射带动上能“共进”

一是枢纽地位突出。三地位于“黄金水道”长江上游的核心地带,共同构成长江上游“金三角”,是西部地区唯一集水陆空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二是交通网络发达。渝怀、渝利、渝万铁路,沪渝、包茂、绕城、长涪、沿江高速公路交会贯通,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江北国际机场毗邻,长江黄金水道贯穿三地,万吨级船队常年可通江达海。果园港、长寿港、龙头港三大港口能够完全承担区域性物流枢纽集散功能,实现生产要素与商品的大进大出。水港、空港、铁路、公路口岸功能与产业联动发展,有利于推动“口岸+产业+市场”一体化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三是辐射带动明显。三地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区位优势突出,发挥着承东接西、左传右递的联动辐射作用。广安、邻水、垫江、梁平等地制造业没有通江达海通道,货运铁路欠缺,需要借助两江长涪地区沿江口岸优势和铁公水联运优势,可以辐射带动广安、邻水、垫江、梁平等地区产业向该区域聚集,通过便捷交通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产业互补、协调发展。

(二)产业基础雄厚,在融合发展上能“共促”

一是发展平台优越。三地都是工业大区,拥有规格较高的建设发展平台。两江新区属于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下有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渝新欧国际铁路、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等重要平台。长寿区拥有国家级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级长寿高新区,涪陵区拥有国家综合保税区和市级涪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二是工业经济强劲。三地制造业在重庆占据重要位置,各自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迅猛,长安、京东方、北京现代、和硕、海尔、北大医药、重钢、巴斯夫、中石化、韩国SK、华峰、太极等众多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上市公司也集中布局在这三个地区。两江新区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信息、云计算、通用航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产业,2019年规上工业企业301家,规上产值超4000亿元。长寿经开区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钢铁冶金五大产业,长寿高新区主要形成了以智能家居、健康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为核心的五大产业,两个园区2019年规上工业企业266家,规上产值约1100亿元。涪陵高新区、白涛工业园区已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2019年规上工业企业269家,规上企业产值约1600亿元。

三是产业互补协同。长寿、涪陵的主导产业与两江新区产业高度关联、高度依存,未来产业配套协同发展空间巨大,对于面向国内外招引行业龙头企业、优势项目,推进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更具集聚优势。建设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必将推动三地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综合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全产业实现延链补链高质量发展。

(三)空间布局合理,在区域合作上能“共融”

一是地势条件好。重庆工业用地条件较好的区域除渝西片区外,就只剩下两江长涪地带和长垫梁地带。三地处于重庆主城东部“三山”带状槽谷,属于浅丘地貌,区域相邻,地势平缓,可规划连片发展近千平方公里的用地空间。

二是用地空间足。两江新区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可开发面积550平方公里,用地开发可向东部长寿、涪陵拓展。长寿距离两江新区龙石先进制造功能区最近直线距离7.5公里,剩余地形平坦区域适宜建设用地约196平方公里。涪陵与长寿仅一山之隔,李渡到长寿仅需10分钟车程,长江以北涪陵高新区可规划开发面积300平方公里。

三是工业集聚化。两江新区、长寿、涪陵均处于长江沿线,穿点连线,集中连片,制造业发展初具规模化、集约化。长寿、涪陵两地制造业融入两江新区发展,有利于推进主城都市区向渝东北扩容发展,长寿、涪陵与两江新区的工业园区也可以通过交通的互联互通、产业的耦合协同,打造成为一条实力雄厚的沿江先进制造业产业带。

(四)有效供给充足,在资源要素上能“共享”

一是水资源。三地处于长江上游,水资源充沛。实施涪陵到朝天门4.5米水深航道整治后,果园港、长寿港、龙头港改造提升空间巨大,能够承接主城港口功能梯度转移,实现与果园港+协同发展。

二是电力资源。长寿供电公司是全市的供电枢纽之一,长寿每年工业用电超过60亿度。涪陵电力资源丰富,年发电量25亿度。

三是天然气资源。长寿区是重庆市的能源大区,天然气净化输出占全国的42%,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每年为长寿区保障供气约30亿方以上。涪陵区页岩气产能占全国的73.3%,年产天然气约60亿方。

四是土地资源。两江新区、长寿、涪陵地势广袤平缓,主城东北方向可供利用土地富余。尤其是长寿、涪陵两地战略纵深广阔,剩余可规划利用土地约500平方公里,为两江新区向东北方向拓展预留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三、建设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产业带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制造业提升的区域一体化规划布局

建议市级层面抓紧谋划布局,坚持规划先导,把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产业带纳入重庆市“十四五”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科学系统的规划引领产业发展,找准三地制造业发展的重心和举措,统筹考虑长远目标和重点产业。比如两江新区依托长安、东风小康、北京现代、上汽通用五菱,长寿依托新特新能源汽车,涪陵依托华晨鑫源汽车,协同配套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重点打造国内一流的汽车制造产业集群;长寿依托博腾制药、福安药业等十多家药企,加大药品研发,延伸医藥产业链,打造生物医药制造基地;涪陵依托页岩气储量丰富优势,大力发展页岩气勘探、钻采、运输、运用各个环节产业,做大做强页岩气重大装备制造,打造全国最大的页岩气产业基地。三地之间加强协作配合和信息互通,通过组建专班快速推进,以便进一步开展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产业带规划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全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区。

(二)推动建立制造业跨区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

建议将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建设纳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来统筹谋划,建立长寿、涪陵与两江新区融合发展、开发共享的新机制,促进三地区域经济和产业合作一体化。建立两江长涪与广安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和长垫梁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三地与江北、渝北、广安、邻水、垫江、梁平跨区合作,优势互补,多方联动,主动融入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在高质量、特色化、差异化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聚焦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完善合作机制,促进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国家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发展示范区。

(三)推动制造业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建议市级层面将三地空间布局超前规划,在符合全市产业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超前谋划两江新区向长寿、涪陵辐射延伸的国土空间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要调整优化中长期城市建设用地,优先保障三地制造业项目用地指标,优化三地空间布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两江新区与长寿、涪陵沿江连片协同发展,形成主城都市区东北区域500平方公里的先进制造业集中连片开发区。

(四)推动区域制造业产业链互补共生

三地的经济发展互补性较强,可以互为补充,实现产业链整合,发挥好产业带的集聚带动效应。比如长寿和涪陵可以依托重钢、巴斯夫、华峰、建峰、川维、扬子乙酰、国际复合、攀华等重点企业,注重产业上下游补链延链成群,加快发展先进钢铁材料、聚氨酯、功能性膜材料、高新能树脂及复合材料、电子材料等新材料,提升新材料产业能级,为两江新区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配套,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两江新区惠普、华硕、宏碁、华为、京东方等重点电子信息企业,长寿高新区和涪陵高新区可以对接全市“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引进大数据、智能模块、传感设备、高端服务器、存储器、光纤光缆、芯片设计封测等高新技术企业,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深入贯彻落实长江沿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在搞好安全环保的前提下,抓紧优化组合生产要素,统筹好三地产业分工布局。建议全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向三地倾斜,根据三地发展的重点产业类型和优势进行分区布局,推进延链补链、产业联动,实现错位发展和互补发展。

(五)推动区域产业政策优势的充分利用

建议两江新区拥有的产业政策推广到三地共享,率先在三地实现交通、产业、资源、税收、人才等一体化协同发展,加速推进重庆东向大通道(两江至长寿快速干道)建设、长江港口物流整合、园区铁路专线建设,统筹布局能源设施和产业项目,推动动车公交化、轻轨延伸、海关通关,长寿、涪陵与两江新区享受主城交通同等优惠等,真正实现三地融和协同发展、同城化发展。

作 者:重庆市长寿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责任编辑:钟学丽

猜你喜欢

产业带两江涪陵
涪陵榨菜
永远创新的涪陵页岩气公司
“重庆.两江之星”新型智能亚轨道火箭成功发射
医者颂
央视点赞!《新闻直播间》聚焦澄海玩具产业带
硬核!玩具产业带综合体助力,看广东澄海宝奥城怎么做?
京喜与澄海玩具产业带携手
桂林市两江四湖规划布局研究与探讨
北京市北部山区旅游产业带建设与旅游型城镇化研究
重庆两江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