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担当作为抓机遇 凝心聚力谋发展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0-01-06董建国

重庆行政 2020年6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董建国

自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重要部署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坚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切实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一、把握机遇、加大力度,深刻认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新形势下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有利于在西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渝地区自古以来就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现在仍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成渝地区发展驶入快车道,呈现出重庆和成都双核引领的良好态势,对周边乃至西部有较强辐射带动效应。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三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落细,对于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融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应以扩大内需为本,坚持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大循环。成渝地区作为我国西部地区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生产要素资源丰富,产业体系门类齐全,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腹地。当前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要准确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突出抓好新型城镇化。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于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成渝地区是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点,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拥有我国面向欧洲最为高效便捷、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全球性航空枢纽,所开行的中欧班列数量占全国近一半,不仅是西部地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也是国家南向西向开放的重要门户,正由内陆腹地转变为国家向南向西开放前沿。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对于带动西部地区提升全面开放合作水平,助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四)有利于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形成共抓大保护强大合力。成渝地区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是全国最大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维系全国35%淡水资源涵养和长江中下游地区3亿多人饮水安全,保護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我们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吸收生态功能区人口向城市群集中,有利于提高成渝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利于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对于推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上台阶,加快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位推动、深远谋划,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破题起势

(一)高层高位推进战略实施。重庆市高度重视,迅速响应、精心组织,陈敏尔书记亲自部署研究,坚持高位推进相关工作。2020年2月,成立了陈敏尔书记为组长、唐良智市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7个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体制创新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7个方面的工作。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50项具体任务,逐项明确任务牵头人、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清单化、事项化抓好落地落实。全体市领导按43个专题分别开展调研,对经济圈建设“把脉问诊”,指导部门、区县贯彻落实国家战略。4月15日,召开中共重庆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出台《关于立足“四个优势”发挥“三个作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11月26日,召开中共重庆市委五届九次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提高政治站位、战略站位,深刻把握“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和发挥“三个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落地见效。

(二)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市积极谋划“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政策,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制的实施意见》,作为精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在重庆落地的载体。“主城都市区”是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核心区和主引擎,“两群”是新时代全市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和新高地。通过做强主城都市区、扩大城市容量,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核心带动作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通过做实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有利于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促进渝东南地区联系互动特色发展。

(三)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在两省市层面,已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联合办公室、专项工作组四级合作机制。今年以来两地已召开党政联席会议1次,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2次,联合办公室主任调度会议6次,专项工作组会议多次。在两省市发展改革委设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并双向互派人员办公。5月1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进入实体运行,搭建了常态化工作机制共推合作有序开展。同时,建立起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按周梳理汇总、轮流编辑两省市交流合作的开展及推进情况。

(四)开展一体化工作部署。与四川方面高频对接,精心谋划、务实推动,川渝两地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3月17日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了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印发了两省市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工作方案、工作机制和2020年度重点任务,提出7个方面28项任务、35项年度重点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川渝合作进入全方位落实、全面深化的新阶段。以项目为重要抓手,推动共同实施的重大合作项目,以深化毗邻地区合作发展为“先手棋”,强化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同时,推动两地加强交流合作,今年以来,重庆市区县政府、市级部门与四川方面共签订合作协议200余份,共梳理涉及具体事项502项,相关区县和部门已制定工作方案,加快推进落实。

三、聚焦關键、真抓实干,重点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七大领域专项任务

严格按照陈敏尔书记关于“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最根本的是集中精力办好重庆自己的事情,最关键的是同心合力办好合作的事情”的指示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认识准、思路清、落点实、合力足”,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要求,着力推进七大领域的重点工作。

(一)加力提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外联”和“内畅”上双管齐下,加快构建互联互通、快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两地签署“1+6”框架合作协议,编制形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创新开行“沪渝直达快线”,将上海至成渝地区水运物流时效控制在上海至重庆12天、至成都14天左右。开行毗邻地区跨省公交线路,推动公共交通一卡通与四川等省市互联互通,探索成渝铁路路线月票乘车机制等。

(二)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聚焦产业发展做强项,突出建基地、强链条、聚要素,推进产业集群化、融合化、智能化发展。签署工业互联网、汽车产业、能源、经济运行监测等一体化实施的多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协议,推进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共建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走廊,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联袂打造“智游天府”和“惠游重庆”网络服务平台,联合主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动。

(三)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着力在建平台、聚资源、强机制上下功夫,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升科技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努力打造西部创新高地。召开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动员大会,集中开工科学大道、科学谷、科学城生态水系示范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加快建设。组织实施2020年度川渝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推动发布“成渝双城经济圈科创母基金”。签订深化科技创新合作“1+3”协议,共建川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四)协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突出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推动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和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结构科学、集约高效、功能互补的区域空间格局。共同签署《深化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合作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自然资源领域改革试点等九个方面深入合作。联合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推动解决区域发展空间布局上的重大问题。

(五)加强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聚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强联防联控,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签署大气污染联防联治、联合执法等协议,夯实川渝绿色发展基础,建立起环境治理、监测和执法三统一的联防联治机制;加快推进长江、嘉陵江、乌江等生态廊道建设,联合对川渝81条跨界河流开展摸底排查,共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推动形成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市场。两地签署财政协作推进机制备忘录,共同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建立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机制的创新路径;协同谋划推动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若干重大改革举措》;共同制定工作方案,研究提出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50项重点事项,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开通两地事项“跨省通办”和川渝两地跨省市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试点工作。

(七)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聚焦扩大覆盖面、提高供给质量,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领域短板,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签署教育协同发展等协议,召开联席会议2次、论坛研讨28次,开展互访133次,进行人才交流1000余人次,成立产教融合发展等联盟12个,组建跨省市职教集团4个。两地退休人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和工伤保险待遇在川渝范围内资格认证实现了“线下就地办”“线上马上办”。签署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中医药一体化发展等合作协议,采取“分层分级分类”推进方式,在全市统一组织实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工作。召开川渝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协同发展工作联席会,签署“1+3”合作协议,上线“川渝两地房地产展示平台”,实现了两地公积金异地贷款缴存证明无纸化。签署人才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实现“天府英才卡”“重庆英才服务卡”等8项服务内容对等互认,共享两地专家服务基地。

四、深化协作、互利共赢,确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下一步,重庆市继续强化与四川的对接合作,着力在深化、细化、转化上下功夫,机制化、政策化、项目化、事项化推进落实,不断深化川渝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

(一)加强规划及政策协同。一是全面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共同制定贯彻落实的政策文件,切实将国家层面的“任务书”变成两省市的“施工图”和“工笔画”,共同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全面落实。二是推动两省市“十四五”规划对接,加强发展思路、项目布局、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沟通,探索一体化编制有关重点规划及方案。三是尽快在公共服务方面实现破题,近期共同推进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户籍迁移“一站式”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公积金互认互贷等一批民生政策落地实施。四是要全面梳理并推动解决川渝存在的政策差异,加强两地改革和政策等系统集成研究,继续策划、推出一批惠及两地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政策措施,并加大两地建设统一开放市场和产业融合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和协同推进。

(二)加强重大项目协同。一是建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项目库,确定共同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2020年共同实施涵盖交通基础设施、物流、产业等方面的重大项目31个,涉及总投资5562.5亿元。二是加大调度、积极协调,提速推动一批战略性、引领性、标志性重大项目,启动实施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既有合作项目,截至12月初,双方共同实施的项目已开工26个,累计完成投资约317.9亿元。三是会同四川推进第二批共同实施的重大项目,共同建立三年滚动规划重大项目库,从新基建、新业态等更宽领域谋划合作项目,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支撑。

(三)加强合作平台建设。一是按照出台的《关于推动毗邻四川的区县加快融合發展的指导意见》《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推进方案》等指导文件,统筹指导重庆市13个毗邻区县与四川6个地市融合发展。二是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滩茨竹新区、遂潼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等一批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争取率先推动一批较成熟的功能平台在项目合作、园区共建、改革创新上形成阶段性成果。三是启动开展非毗邻地区合作载体研究,推动非毗邻地区以大江大河和重要交通干线为纽带打造经济走廊,依托共同资源禀赋组建跨区域合作联盟。

(四)加强工作统筹力度。一是认真落实两省市合作工作机制,切实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项工作组的协调督促作用,联合办公室的统筹协同作用,共同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用行之有效的机制、有力有序的协调,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务实推进双方合作协议事项落地,会同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按照事项化、项目化要求对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进行细化梳理,形成合作事项清单,按月收集进展情况,推进合作协议做实、合作事项落地,力争形成亮点纷呈的良好合作形势。三是强化新闻宣传,及时反映重庆市各区县和部门在推动两地合作中的亮点及成绩,进一步营造全市上下主动作为、深化合作的浓厚氛围;积极发挥智博会、西洽会等平台作用,撬动行业、企业、高校间多层次多方位多主体合作,营造良好合作氛围。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赋予重庆的战略使命,也是重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要学深悟透中央精神,深刻领会把握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进一步提高站位、找准方位、明确定位,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作 者: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