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
2020-01-06凌琳
凌 琳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卸甲镇卸甲实验小学 江苏扬州 005600)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将巧妙、创新的教学策略融于实践教学活动中,能够使语文课堂变得多姿多彩,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纪,教师积极创新教育形式,能够调动学生们参与课堂的动力,使其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
一、运用微课,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微课是新型的教育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视频,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预习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他们的知识经验不足,在预习过程中,可以促使其先扫清文字障碍,才能够为课堂学习活动奠定坚实基础。文字是组成阅读材料的基础内容,是构成课外阅读大厦的基石,高效的语文学习活动,需要学生们有一定的文字积累量。对此,教师可以做好课前准备,并预设出每篇阅读文章的学习目标,据此录制微视频。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自主预习的方向。如果遇到了生僻字,要能够第一时间解决,可以采用查字典、上网搜索等多种形式。只有突破了基础字词难关,才能够促使语文学习活动更加顺利流畅。同时,学生们还要学会在课前预习中,根据上下文语境和文章整体含义,来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字具体是什么读法、什么含义。理解字词,是理解文章的前提,也是关键步骤,如果对字词把握不清,那么会影响对整个句子的判断,进而影响整体理解效果。
比如在对《狐假虎威》这一课进行预习时,通过微课引导,可以让学生们养成首先排查疑难字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可以让他们对课后生字进行组词,比如:食 shí(食物)(吃食)(粮食);眼 yǎn(眼睛)(眼光)(眼镜);神 shén(神奇)(神仙)(神圣),以此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把握不准确文字的正确读音。当学生们在课内学习活动中具备了这种意识,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就会形成良好习惯,从而开展高效阅读。
二、结合教材,开展多样学习活动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授课,学生们难以获得大量的交流机会,在创新教学形式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
比如在阅读《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出示一些思考问题,组织学生们积极开展辩证交流活动,促使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展开交流来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那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状况?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样呢?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通过这个故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出示具体问题,组织学生们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们进行辩证交流活动,以增强其理解能力。当学生可以通过辩证交流进行语文学习时,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会不断得到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们进行课堂演讲、朗诵、诗歌赏析、辩论、微写作、情景表演等多项活动,丰富的活动形式不仅可以为语文课堂增光添彩,还可以使学生提升自身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三、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语文是一门非常丰厚的学科,其中蕴含着多种多样的知识类型。通过语文学习,学生的各项能力都会得到有效发展。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吸收教材内容,还要为其做好拓展延伸,促使学生们能够广泛吸收语文知识,以增强综合素养。
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要了解到,本文出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授课,帮助学生们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其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们拓展阅读《三国演义》。在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可以使其先对书籍的序和目录进行浏览、读序,能帮助读者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浏览目录,读者能了解到全书涉及哪些主要问题。对这两部分进行阅读,可以让学生们心中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体文章内容。又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写景类文章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扩充一些我国名川大山的图片资料、视频资料,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语文学习,激发对我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为学生们进行适当拓展,促使学生有效构建丰富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育形式,不断丰富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提升其对知识的吸收效率,进而发展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