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探究
2020-01-06金玉红
金玉红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太平川镇第一小学 吉林松原 131506)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尊重了生生之间的差异性,旨在发挥学生的优势与特长,实现个性化发展,符合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新要求。古代的思想家曾提出过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不断分析与总结经验,思考是否在实际教学中落实了素质教育,是否在日常教学中考虑了学生的不同需求。由于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很难符合当前新形势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时,应注重利用分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一、学生个体的分层
虽然,学生是班级整体的组成部分。但是,教师在教学时,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否则容易形成学生学习状况高低不同的现象。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而出现的不良现象。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参与进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会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而传统的预习方式并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安排中等难度的学习内容,很容易使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感觉学习困难,而失去自信,从而放弃预习。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又因内容太过简单,而学习不了新知识,使预习成为一种摆设。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不同的预习任务,使班级中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预习中有所进步。例如,教师在教学《背景的春天》这篇课文时,可以要求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熟读课文;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稍微增加一些难度,为他们巧妙的设计一个问题,让他们围绕这一问题走进课文阅读中;对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要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能够分析和总结这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中心主旨。这样,通过不同的预习内容,不但可以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1]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依然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分层教学将没有了任何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教师所讲的的每节课,都有不同的知识点与教学大纲。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的要求,以不同层次的学生为核心,制定出与之相符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可以为学生制定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让学生读懂第五段,并能够回答课后第五题和第六题;第二个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中心主旨及写作手法;第三个目标是利用文章问题开头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在这三个目标中,前两个目标很容易完成,第三个则是进阶教学目标。教师利用这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展开不同的分层教学,促使学生在不断挑战下一个学习目标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2]
三、测评的分层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依靠教学大纲展开教学活动,没有重视课堂教学的测评环节,而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教师要认识到测评环节的重要性,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虽然很多教师都能做好备课环节,却忽视了学生的课前准备,即使有的教师认识到了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却忽略了测评这一重要环节。测评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标准进行。例如,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主要以完成度来进行衡量,并以鼓励和激励的方式,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而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够读准文中所出现的生字、词,作为测评标准,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他们的测评要求是能够流畅的朗读全篇课文。[3]
四、结束语
总之,由于学生家庭环境、个体发展速度及外界因素等影响出现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而分层教学方式是教育推进的必然产物。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方式教学,不但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环节,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认清自我,提升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全体学生语文成绩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