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探究

2020-01-06文大稷张铭洋

关键词:卫生群众发展

文大稷,张铭洋

(1.武汉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2.湖北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工作,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理论性、实践性、时代性的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哲学基础,深度融合中国传统健康理念中关于民众健康的思想,锻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民健康思想,推动人民健康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

一、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渊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健康问题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阐述清晰的论述体系,将人民健康思想融入新时代中国民生政策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要。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渊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形成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身心协调发展。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其中除了人的生理需要、人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之外,还包括人的精神需要、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社会关系协调能力等。他们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应该是“任意一种全面的发展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1]。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论述中,注重人所在的社会环境与周围的一切事物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使社会关系和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彼此相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注重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其中最基本的能力是保持身体健康。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身体健康包括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是提高知识文化素养和社会交际能力的前提保障。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提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2]。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着关于健康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的思想内涵,这有助于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中国传统健康理念是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健康理念植根于传统文化,汲取儒、释、道、杂各家健康观念的精华,形成了独特并有丰富内涵的健康观”[3]。这些健康理念中蕴含着人民健康思想,为习近平的人民健康思想提供了有力支撑。习近平注重从传统健康思想中汲取经验,注重继承传统健康理念,实现新时代健康理念创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以一种入世的态度,阐明人在社会环境中,以“仁义”作为标准衡量理想人格。儒家认为“克己复礼为仁”,这一观念成为儒家倡导的健康人格。在传统儒家文化中,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并且以此准则在社会环境中保持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就是仁义之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突出强调品德修养和身心健康的深度融合。相比儒家的入世态度,道家以出世的态度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倡导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修道使人的身心回归最原始和本质的状态,回归自然并与天地精神合二为一。这是道家所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即一种健康人格。而要达到这种悟道、行道之境,只有遵循以“道”为内容的道德修养。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将人的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认为是和谐作为,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高度分析,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习近平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4]。健康理念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习近平人民健康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健康高度重视是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之源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根基,它不仅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而且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民健康思想的阐述。

习近平从毛泽东的健康思想中汲取思想精华。新中国成立后,在改善人民健康状况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历史上,上个世纪50年代末基本消灭了鼠疫和血吸虫病,上个世纪60年代消灭了天花,有效地遏制了传染性疾病蔓延。这些都离不开毛泽东主席的精心指导,他把“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作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宗旨,推动了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许多重大举措的落实,并对我国卫生健康工作进行了深刻总结。毛泽东认为,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积极开展卫生健康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并且明确了“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工作方针,将卫生健康工作和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二者紧密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在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将卫生健康工作重心放在农村。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地区的卫生健康是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的薄弱环节。毛泽东十分重视农村群众的卫生健康,“中国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农村,不为农村服务,还叫什么为人民服务”[5]。毛泽东提出,要把更多的医疗卫生资源放在农村,树立保基本、强基层的卫生健康思想。这一思想体现在毛泽东的“六二六指示”之中。通过转变人民健康工作思路,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结合群众健康教育,使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进,促进了健康公平,有效解决了农村诸多健康问题。

习近平从邓小平的健康思想中吸取宝贵经验,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我国的卫生健康工作一直将预防为主放在第一位。邓小平强调,坚持预防为主的同时,鼓励发展体育,号召人民群众发展体育运动以强身健体。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在评价全国的卫生防疫工作时指出:“有了细菌战,就更要加强防治工作,我们的工作不是消极的防疫,是要积极的做预防工作”[6]。在指导西南地区卫生工作时,由于疫疾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邓小平指出,“只要讲卫生,好好防治就可以减少疾病”,并组织专业抗疫队伍到农村,制定军民配合、群防群治的方案,有效阻止了疾病的肆虐传播。同时,邓小平非常重视农村卫生健康问题。由于中国的国情,他认为只有农村的卫生健康指标提上去,农村的卫生健康工作搞好了,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后备力量。“中国有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7]。邓小平强调要加大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投入比例,尤其要做好农村卫生健康工作,建设农村基本医疗设施,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解决人民健康问题。这一举措使农村地区的卫生健康工作取得巨大进展,也为习近平人民健康思想提供了实践经验。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重视人民健康工作,始终践行为人民谋健康、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五大提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要改善居住、卫生等条件,提高医疗保健水平[8]。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应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9]。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而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10]。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11]。党的十九大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并将健康中国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4]。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由此可见,我们党不仅深刻认识到人民健康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前提与保证条件,而且始终将人民健康视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健康思想有着丰富意蕴,受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其中不断发展医疗卫生、重视农村地区卫生健康工作、保障健康公平、鼓励健身、预防疾病等思想,为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思想来源。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健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人民健康思想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思想中国化的新飞跃和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12]。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健康领域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统筹协调解决人民健康领域的重大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长期发展规划。

(一)以“健康中国战略”为精神统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出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2015年,“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被纳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铺设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中国之路”,描绘了“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美好图景。

健康中国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包含健康生活、康复保健、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养老健康服务等内容。“健康中国战略”是一个发展目标,它是指人民健康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健康中国战略”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人拥有健康理念、家家享有健康保障的生活方式;“健康中国战略”是一种转变模式,是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健康生活理念融入国家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主的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精神统领,这对于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有效促进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根本遵循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是党和国家对历史、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诸多矛盾与隐患,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民生等各个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人民健康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最根本最现实的利益,人民健康水平是衡量小康的重要尺度,关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脉搏,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3]“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4],认为人民健康不仅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要前提,而且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坚实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根本遵循,集中体现了切实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化思维。

(三)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基本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1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主体,更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者。人民健康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紧相连,同时人民健康也是和整个国家安全、民族复兴紧密相连的关键内容。所以,在卫生健康领域,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做好保障人民健康的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全民健身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生活方式出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15]。党和政府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形成健康自律的生活方式,从而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思想,把 “人民至上”和“健康为先”作为基本理念,从保护人民健康权益的高度,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投入结构,增加健康服务,从而使人民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以坚持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为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党和政府长期努力,开辟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长期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总结的经验所得,“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13]。以基层为重点,就是坚持共享发展。要综合分析影响人民健康的多种因素,从整体性和广泛性出发,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之中,将保障人民健康作为全党全社会的首要之事,解决当前卫生健康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全民共建共享,让人民群众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导者。要加强全面预防工作,使人民群众共享国家医疗、健康、卫生等各领域的改革与建设成果。“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强大的健康生产力”[16]。因此,创新是提高人民健康的内在需要。我们不仅不能弱化对人民健康的管理工作,还必须加大维护力度,加大科研投入,发挥科学技术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要加强理论研究、科学实验、临床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动员国内、国际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力量,整合优质卫生健康资源,努力建立起人民健康大数据参与机制,对人民群众健康状态进行调查,依托数据化、网络化管理做好信息反馈,及时反映民情,实施无缝化管理机制。

(五)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引领

在新的历史阶段,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仍然是党的基本主张和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4]。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需求。在健康领域,包括医疗服务公平、健康环境公平、健康教育公平,确保任何人不因任何因素受限于享受健康公平,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价值理念,优良的健康公平政策和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不动摇,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主张,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我国始终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要始终将公益性写在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证医疗公益性和公平性是协调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对生命健康面前人人平等的最好诠释。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收官之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要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解决医疗体制改革的现实问题,坚持政府主导、保障公平、惠利于民的医改理念,防止贫困地区因病返贫。这对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体制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这种政治地位和优势在党领导的人民健康事业发展方面尤为明显。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工作。2016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4]。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健康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但现阶段人民群众的卫生与健康领域仍面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疫疾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对人民群众健康影响程度加大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4]。做好人民健康工作,离不开党中央总揽全局、统筹协调的核心领导作用。要广泛组织人民群众强身健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更加重视基层和预防,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三、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14]。新中国成立以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叹为观止的奇迹,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就是其中的一个奇迹。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高国家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和国际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发展人民健康事业,增进民生福祉,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确立了“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提出将这一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统筹应对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人民群众健康[17]。

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一是要改善健康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13],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13]。因此,要建立和完善环境健康检测系统,通过多方面调查和评估,实现早预防、早诊治。解决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问题,推进农村宜居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二是满足人民健康多元需求。全方位健康服务不仅仅指的是生理健康,还有心理健康、道德健康、思想健康。因此,培育健康人群,传播健康文化,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有利于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三是推进健康行业协调发展。“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们既面对着发达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13]。要推动健康服务均衡发展,比如基本医疗卫生公益性、医疗资源下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等,协调各领域、各地区在健康行业的发展相对平衡,破除影响人民健康的滞后因素,通过平衡发展来激发人民健康事业发展的持续动力。要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14]。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是指从人的出生、成长、成年到生育、老年,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持续的人力、物力的资本投入,实现健康服务覆盖人的整个生命发展过程。

(二)推动人民健康事业改革创新,加快公共卫生应急反应机制建设

公共卫生是全社会各组织、各行业为社会全体成员改善健康环境,提高卫生条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各种疾病的发生与流行,达到促进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目的而建立的一项系统性工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由于公共卫生问题引起的、突然发生的重大传染病,以及其他不明原因疾病造成的严重损害公众健康的事件。为了防止和应对各种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以及国家经济平稳运行,建设指挥体系、应急预案、监测系统、救治体系和法律制度等一套完整的公共卫生应急反应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党和国家领导的公共卫生应急反应机制的重大考验和严峻挑战,集中体现出党和国家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应对重大风险的治理能力和动员全国的协调能力。疫情发生以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党中央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国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实现集中防控、集中救治、集中物资、集中专家的强大合力局面,以明确的要求、坚定的决心、科学的部署,立足当前形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要对公共卫生环境进行彻底排查整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18]。提高国家防范化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能力,就要提高对重大疫情等疾病监测控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监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队伍建设,提升应急和报送速度,推进信息公开、数据共享,发挥数据资源的最大效用,推动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协同配合。

(三)助推人民健康事业国际化发展,促进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战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带来巨大冲击。面对疫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人类共同家园。中国始终坚持人类是一个命运相连、相互依存的共同体。作为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公开透明地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抗疫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国际社会伸出援助之手,及时提供大量救援物资,并积极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抗击全球疫情联防联控合作。这不仅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最好诠释,而且也是对世界公共卫生做出的突出贡献。“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独善其身。全人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战而胜之。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19]。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13],只有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团结合作,才能朝着全人类健康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猜你喜欢

卫生群众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多让群众咧嘴笑
保护环境卫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卫生歌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