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竞赛改革研究
2020-01-06杨泽武
杨泽武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学校体育教育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培育学生集体意识及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在培育学生身心健康的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是落实高职人才培育目标的主要内容。但高职体育教育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内容偏重技术、考核评价体系单一化等,对培育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消极影响。一些教育工作者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体育教育竞赛模式,以期解决高职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课和体育运动。
一、高职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偏重技术
现阶段,无论是中小学、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中的体育课程,教育内容均偏重技术性教学。比如,在多数高职篮球教学中,教师都过于重视对学生传授运球、接传球与投篮等技术,忽视了学生对篮球竞赛的体验与渴望,缺少对学生技术实践应用方面的教学。尽管部分高职体育课堂安排了学生竞赛活动,但这点时间对高职学生体验竞赛的乐趣与提高技术实践应用能力来说并无有效帮助。偏重技术的教育内容影响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对教育进程造成了阻碍,使教育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目标,最终导致学生喜爱体育但不喜爱体育课。体育的魅力便在于竞赛。唯有让学生切实参加竞赛,才可使其真正感受到体育的魅力[1]。同时,唯有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教师才可使学生所学技术、技能得到应用,并真正掌握应用技巧。
(二)考核评价体系单一化
现阶段,高职体育教育对学生学习现状的评价过于单一与片面。比如,在篮球教学中,高职篮球教育评价过于重视对学生技术层面的考评,具体来说,就是考核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投篮的数量、绕杆运球时间、接传球姿势等。但体育教师应明白,投篮数量与绕杆时间并不是篮球比赛的项目,而在高强度的技术防守中,接传球的标准姿势也难以保持。因此,当前单一且片面的评价体系无法切实反映学生的篮球水平。目前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已和体育教改脱节,无法落实体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相关目标,更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竞赛改革策略
(一)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体育教育的成效呈正相关[2]。因此,高职体育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应认真思考下列内容:学生兴趣爱好、教师个体专业素质能力及院校场地设施真实状况等。同时,体育教育内容应在具备竞赛性的基础上,更具健身性、教育性及趣味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现阶段,高职院校应完善体育课堂竞赛内容的设置,进一步筛选当前的教育内容,积极开展体育新时尚项目,适当增加传统体育项目。高职体育教师应按照学生专业选择竞赛内容,如为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选择体操类竞赛与球类竞赛项目,为航海专业学生选择体操类与水上类竞赛项目等。
(二)建设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涵盖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教育内容拟定考评指标。体育教师应按照课堂教学竞赛的根本目标,合理提出具体要求,为学生竞赛中各项动作的设计提供根据,具体包括学生成绩、出勤率、学习兴趣、练习互动性、学习主动性及练习目的等。二是向学生讲解考核流程与规则。教师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学生对规则与流程的理解就会有所不同。就以往的评价体系而言,教师对考评规则与考核内容的讲解基本是靠理论课完成的。而当前的评价体系则是基于理论课教学,增加了实践参与、评价前自修等手段,能使学生对考核规则与内容掌握得更精确,从而从容地应对评价考核。
(三)力求让学生学会创新,勇于创新
创新能使学生获得自信、快乐和美感,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前途的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需要创新精神、创新动机、创新习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中学体育课上,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只要学生能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提出有利于体育锻炼的活动方式,教师就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评价,让学生获得创新的信心和动力,并在自我展现和自我锻炼中形成创新动机和创新习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职院校对体育教育的要求持续提高,如何保障课堂教学竞赛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已成为众多教师面临的严峻课题。我国高职教育作为相对特殊的教育体系,是祖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亦是新时代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创新当前高职体育课堂的教学竞赛方式,有助于切实解决高职院校原有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体育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