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育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2020-01-06刘家君

科学咨询 2020年19期
关键词:核心科学小学生

刘家君

(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 江苏苏州 215000)

小学科学是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对小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学会新的知识内容、拓宽知识的视野,让学生不断地提升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并学会使用多种方式来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所见所闻。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其中之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思考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因此,科学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所谓“素养”即是经过后天培养出来的能力和素质,主要包括人的思想道德修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人和事的态度以及对于事物的认知等。在小学学习阶段,科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探索新知识。这是科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二、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建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玩耍、好奇心强。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牢地抓住小学生的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征,合理地运用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前,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融入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科学实验、小游戏或小魔术等来创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课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就可采用实验方式。比如,教师把橡皮泥、石头、泡沫等物品放在水中,来证明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再如,教师在教《铁生锈了》这课时,就可采用提问题的模式创建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而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询问学生:“铁为什么会生锈?”“铁生锈了会变成什么颜色?”“如何让铁不生锈?”等等。这些问题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与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组织创新型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合理地挖掘教材资源,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和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例如,在学习《用纸造一座“桥”》这课时,首先,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桥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结合教材了解有关“桥”的知识。其次,教师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组织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自己动手制作纸桥。最后,教师采用各小组互评或是教师评价的方式,选出“纸桥”做得最好的学习小组,并进行一定的奖励。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教师长期而重要的教学任务。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课的学习中来。这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核心科学小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我是小学生
科学拔牙
非常小学生